|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枝江古酒5年陈酿多少钱一瓶

时间:2010-7-21 专题:仇士良
枝江古酒5年陈酿多少钱一瓶
唐朝

隋朝末年,由于隋炀帝的失道离德和出征高句丽失败,农民起义在各地兴起(参看隋末农民战争)。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同年五月,李渊逼恭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长安。封嫡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嫡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嫡三子李元霸早夭,嫡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唐朝建立后,李渊派李建成,李世民,平阳公主等子女一一征讨四方,剿灭各方群雄。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时为天策上将兼秦王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渊被迫退位,成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贞观之治
主条目:贞观之治
对外方面,太宗时期将原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纳入势力范围,唐朝北方的诸民族专称李世民为天可汗。在内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在职官制度上,则承继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发展并完善了隋朝所开创的三省六部和科举选士制,为后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计出身,网罗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大臣,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马周、高士廉和萧瑀等文臣,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节、李勣和秦叔宝等武将。这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其政绩的总结《贞观政要》成为日本和朝鲜的帝王教科书,亦为后世君主模彷学习的对象。


日月当空
唐太宗晚年,因为太子的问题而烦恼,三个嫡子当中,太子承干与魏王泰内斗,结果太宗废掉他们二人,改立嫡三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唐太宗死后,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高宗时期,对外接受了新罗之请,终于灭了高句丽和百济并打败日本援军。使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唐高宗在太宗晚年,结识了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在太宗死后,武氏出家为尼。时高宗的王皇后与萧淑妃内斗,准许高宗接武氏回宫。武氏入宫后,先后使高宗废了王皇后及萧淑妃,并不顾众多大臣的反对,立武氏为皇后。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高宗死后不久,武皇后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后武氏废睿宗帝号,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改立李旦为皇嗣。武后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成为皇帝的女人,从高宗后期算起,武后前后掌权50余年。由于武后死后的谥号中“则天”二字,所以近代以来一些学者称其为“武则天”,但这是一个不严谨的称号。

在武周的十五年统治时期,武后为了制衡甚至打击北魏以来的世家大族的权力,对以科举进身仕途的官员大力提拔。狄仁杰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儿党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担任重要机务,并曾经打算改立皇嗣。传统史学家对武后批评则往往集中在酷吏制度上,如索元礼、来俊臣和周兴等官员在她的鼓励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监视群臣。武后又设北门学士,常绕过门下省,中书省直接对官员发号施令,开了破坏官吏制度的先例。武后还发明了“日月当空”这个字--曌(音zhao,第四声),表示其名包含月和日,月为阴日为阳,阴阳调和主宰天下。

武后有男性内侍张昌宗弟兄和薛怀义等。不过传统男性皇帝的后宫亦很多。武后对佛教亦大力推崇,武周时期的佛寺兴建频繁,使用年号证圣、大足等;这与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贞观、永徽、景云、开元等年号相对。另外武后成了后来唐朝后宫女性争权的效法者。


韦氏当权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武敬珲和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李旦被晋封为安国相王,太平公主被晋封为镇国太平公主。中宗一直受到韦皇后、女儿安乐公主和武后的旧有党羽武三思等人的影响,拥立功臣张柬之和武敬珲等人不久被全部流放诛杀。韦皇后有意成为第二个武后,安乐公主则曾要求被立为皇太女。景龙四年(710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是为少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儿子,当时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协助下发动政变,诛尽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李旦复位。


开元之治
主条目:开元之治
李旦继位以后,称睿宗,其妹太平公主与其子李隆基发生权力之争,睿宗左右为难。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让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又称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将太平公主赐死,党羽或杀或逐,结束了武后以来女人参政的局面。同年改元开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上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国力迅速上升,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继汉武帝时期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乱
主条目:安史之乱

唐代画家张萱作
《捣练图》
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在纳儿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罢免良相张九龄,改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六年,使得朝政败坏。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安禄山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因与杨国忠不和,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后期

大唐衰落
但是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府兵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无法实行,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

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元和中兴
主条目:元和中兴
自此以后,唐朝有吐蕃、回纥、南诏等外患,内有宦官掌权,禁军兵权甚至皇帝的废立都由宦官决定。节度使对地方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权。唐德宗死后,继位的唐顺宗试图进行改革,威胁了宦官的利益。于是经过了永贞内禅而受宦官支持的唐宪宗登基,依靠禁军的兵力令全国所有的藩镇至少名义上全部归服唐朝,史称元和中兴。


会昌中兴
主条目:会昌中兴
宪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势。牛党、李党相继执政。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与李训和郑注等发动甘露之变,密谋诛杀宦官失败。甘露之变而后,宦官团结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镇兵力对抗宦官权力,埋下残唐时藩镇和宦官的直接冲突。

文宗死后,唐武宗继位,建元会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拥立下,经过派系斗争而继位。由于拥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鉴于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给武宗亲自处理朝政,武宗重用李党首领李德裕,削减仇士良的权力。武宗一连串振兴朝廷的政绩,史称会昌中兴。武宗重视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宗教,例如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为三武灭佛君主之一,又称为会昌灭佛。


宣宗之治
主条目: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后,唐宣宗在宦官的协助之下继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后励精图治,是以唐朝又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景象。唐宣宗一改唐武宗的封杀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残唐而亡
宣宗之后,唐懿宗与唐僖宗是著名的无能之君,使唐朝的国势一直走下坡。

唐朝后期,战争不断,经济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发唐末农民战争,经过黄巢之乱的打击,唐朝统治名存实亡。

黄巢之乱后,唐朝的基础被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军也损失过重,宰相与宦官争权不断。黄巢之乱后,唐僖宗在节度使的动乱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继位。

节度使当中,朱全忠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朱全忠入宫尽诛宦官。天祐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贬逐朝官,并全部杀死于白马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唐昭宗被朱温毒死。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改元开平,都于开封。唐朝灭亡。


疆域和政区

大唐盛时疆域图
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安东,西达中亚咸海的安西,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安南、单于、北庭六大都护府。

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由于大量河陇边兵参与平乱(主要为陇右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所部)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势进逼,回纥则入据河套草原,使得唐政府能控制之疆域大减,黄河以西甘、凉皆不可得,终唐之世对于敦煌以西之控制亦完全丧失。在东北由于新罗的崛起,安东都护府早已撤回辽河以西,同时契丹、奚等部族成为大患。西南方面吐蕃和南诏亦在中唐之后令唐政府蒙受重大损失。

唐代开创了中国政区史上道和府的建制。唐初贞观年间,将全国划分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年间又将山南、江南各分东西,并增置京畿、都畿、黔中道,形成十五道的格局。道下设州、府,州、府下再设县,开元末年,全国共有州、府三百二十八座,县一千五百七十三座。


首都
长安:现在的西安。


官吏制度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政事堂:后改中书门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若干(宰相联席会议、最高决策机关)
三省:中书省(提案、秘书)、门下省(审核、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使职:临时职务如节度使、盐铁转运使、枢密使等等,部分于唐代中后期成定制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
别驾、长史、司马;
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
县丞、主簿;
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军事

驼背上的西方人,
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在军事上,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战绩很彪炳的朝代。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群雄割据的中国。唐太宗、高宗、武后在位时又远征东西两突厥,灭高昌、收其地为州县,灭高句丽和百济并在白村江战役打败日本援军,又与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民族征战。当时唐朝在亚洲军事制度,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都是这些战绩的基础。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罗在内的中亚诸国相遇,结果唐朝在公元751年怛罗斯战役战败,中国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接踵而至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导致华北地区经济萧条和胡化。

唐朝的众多著名将领中,除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将领、郭子仪、李晟及其子李诉、高骈等汉族统帅外﹐异族将领也占据了重要地位:比较重要的有混血胡安禄山、史思明、百济人黑齿常之、高句丽人高仙芝、契丹人阿史那社尔、李光弼、靺鞨人李怀光、突厥突骑施部人哥舒翰、铁勒部的仆固怀恩、浑瑊和阿跌光进等。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破坏导致府兵制改为征兵制和募兵制。安史之乱中,临时代府兵制而起的扩骑并不能抵御与节度使的兵力。自始唐朝在军事上失势: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回纥、吐蕃、南诏的入侵。例如唐朝需要借回纥兵来平定安史之乱,763年吐蕃军曾经占领长安达十五日,南诏军一度攻打成都并占领安南直至十国的南汉才收回。唐朝防备南昭之士兵不满又导致了庞勋之变。后来的黄巢的流寇叛乱导致朱全忠和沙陀人李克用的争战,直至唐朝灭亡后依然未平息。


文化艺术和宗教

唐三彩的马,
收藏于上海艺术博物馆
唐朝为中华文化做出了许多贡献。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雕塑有40%是唐代的作品。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唐朝,诗歌的格律系统化,出现了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首都长安小雁塔近景
唐朝的传奇小说继承六朝笔记小说的传统并有新的发展。从唐传奇起,小说真正开始有完整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并开始反映社会现实。唐朝的传奇代表作有:枕中记,莺莺传和李娃传等,这些作品为后世宋朝的话本和明清小说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基础。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特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迎来空前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法,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外交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友好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隋朝


隋朝的建立
北周宣帝时期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给杨坚为首的汉人将领夺取政权的机会。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年仅八岁,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的杨坚,从而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相州(今河南安阳)、郧州(今湖北安陆)、益州(今四川成都)等地的总管曾先后举兵反对杨坚,都被杨坚所平定。581年,杨坚在消灭北周残余势力后,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为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定都大兴(今陕西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中国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为统一全国作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了中央集权、澄清了吏治,发展了经济,大大增强了国力,同时处理好与突厥的关系。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废除了后梁政权。采纳了高颎的策略:干扰陈国的农业生产,破坏陈国的军事储积,使陈国损失惨重,而又疲惫不堪。

待时机成熟后,隋文帝命令次子杨广为元帅、高颎协助,统一指挥灭陈战役。开皇八年(588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置淮南道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山南道行台尚书令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颖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51.8万人的水陆军,统由杨广节度,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分8路攻陈。十二月,隋军发起攻灭陈朝的大规模作战。杨素率舟师出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与荆州刺史刘仁恩军相配合,一举袭占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继而攻克岐亭、延洲(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击破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东撤之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以西,为下游隋军主力进攻陈都建康(今南京),创造了有利形势。

九年正月,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配合钳击建康,至行军总管宇文述军占据石头(今南京城西清凉山),隋军主力已完成对建康的包围。随后,贺若弼军与陈军主力激战于白土冈(今南京城东),陈军全线溃退。韩擒虎军首先进入建康城,俘陈叔宝。杨广入城后,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吴州(治吴县,今江苏苏州)、湘州(治今长沙)等地陈将拒降,二月间均为隋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抚岭南,杨广亦命陈叔宝致书冼夫人,劝其归隋。冼夫人以其孙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


统一全国主要战役
狼尾滩之战

白土岗之战

歧亭、延州之战


维新朝政

吏制改革
1、中央: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代周之后,废除了北周的六官,综合汉魏官制,在中央设:

三师:
三公:
五省:
内史
门下
尚书:吏部、礼部、工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户部)
秘书
内侍
二台:御史、都水
九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
两监:国子、将作
三师、三公,品位崇尊,却并不主事,五省中的内吏、门下、尚书三省及六部,处理全国军政大事,这就是三省六部制。

三省的长官:内史省之内史令二人,门下省之纳言二人,尚书省之尚书令一人、左、右仆射各一人,均执宰相之职。内史省起草诏令,为决策机构,门下省职掌封驳,为审议机构,尚书省是行政机关,“事无不总”,重在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政务。

六部长官为尚书。

2、地方:州县制

在地方吏治上,隋文帝撤销了郡一级建制,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了一些州县,裁减冗员,消除了过去权力层叠、机构过多的弊端,改善了吏治,节省了开支。

地方官员的任命也作了改革: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员均由吏部任免,每年进行考核。州县佐吏三年必须更换,不得连任,不许用当地人,必须用外地人,从而防止了地方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实行科举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以前选官用的九品中正制,选宫不问门第。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宫。隋炀帝时,又创立了进士等科。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科举”即分科举士之意。

科举制度顺应了历代庶族地主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地位的要求,缓和了他们和朝庭的矛盾,使他们忠心拥戴中央,有利于选拔人才,增强政治效率,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巩固起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府兵制度
开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对原西魏、北周的兵制——府兵制做了重大改革。府兵是当时的职业军人,兵士都由军府统领,并不列入各州县户籍,其家属也随营居住,居不定所。改革后,军人除仍保留原有军籍、隶属军府外,同时与其家属一起编入各州民户,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平时从事生产;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


编制《开皇律》
北周时的律法有时松,有时严,不好掌握,导致刑罚混乱。隋文帝即位后,于开皇元年(581年)命高顽等人在北齐北周旧律的基础上更定法律,在开皇三年(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这就是《开皇律》。《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简化了律文,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隋朝灭亡
隋炀帝时期,完善大运河,大修各种建筑工程,搜罗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又下令各地贡献草木花果、奇禽异兽,征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此外他还为了宣扬国威,三次出兵高句丽,但三次都大败而回,死伤逾百万,国内矛盾空前激化。


群雄争霸
长白山首义——611年(大业七年)一月,王薄在长白山(山东章丘)起义。
杨玄感起兵——613年,杨玄感于黎阳起兵,隋朝的达官子弟纷纷参加。
瓦岗军起义——616年,瓦岗军首领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河南荥阳东北),打下荥阳诸县。617年(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破距东都洛阳仅百余里的兴洛仓。由于李密具有较高领导才能,翟让把瓦岗军的领导权让给李密。李密称魏公,建元永平,在兴洛仓附近筑洛口城,作为起义军的根据地。随后,瓦岗军破回洛仓,直逼洛阳城下。瓦岗军迅速发展为一支几十万人的起义大军。
河北起义——窦建德所领导的河北起义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了河北大部分地区。
江淮农民起义——杜伏威领导的农民起义转战淮南,占领了高邮,切断了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与北方的联系,致使隋炀帝再也回不了中原。
在此形势下,隋朝政权迅速土崩瓦解。当江都(江苏扬州)城的东、西、北三面都被起义军包围,隋炀帝仍然在城内寻欢作乐。618年(武德元年),领导侍卫部队的司马德戡和贵族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缢杀了隋炀帝。隋朝至此灭亡,前后历时37年。


建筑工程

隋朝佛像
开凿大运河
赵州桥

经济
实行均田制
租调力役制

军事、外交
隋初,突厥军队十分强大,时常侵扰内地,隋朝被迫修长城,重兵驻守。。(582年5月)突厥汗国动员四十万大军,杀入长城。开皇三年(583年4月),隋军八路大军北伐突厥汗国。不久,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两部内部各派也互相攻战。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突利可汗战败降隋。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处罗可汗亦降隋。从此突厥与隋的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密切。
吐谷浑位于现在的甘肃,青海之间的一个国家,都伏俟城(青海湖西十五里)。隋初经常入侵。开皇十六年(596年),光化公主嫁于吐谷浑可汗。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大败吐谷浑。在其地设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西海(今青海湖西)、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四郡。
隋炀帝曾于大业三年(607年),派朱宽、何蛮前往流求(一说即现在的台湾,但亦有其它说法)。第二年,再次命朱宽前往。大业六年(610年),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
详见
http://www.webplayer.info/zh/%e9%9a%8b%e6%9c%9d.htm及http://zh.askmore.net/%e5%94%90%e6%9c%9d.htm
常饮劲酒,精神抖擞。(劲酒)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头马酒)
文龙鹿酒香,好喝又健康。(文龙鹿酒)
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剑南春酒)
喝襄樊义酒,交天下朋友。(义酒)
喝月池酒,口福,心服,大家福。(月池酒)
日照特曲,祝您幸福。(日照特曲)
悠悠岁月,醇情依旧。(古绵纯酒)
好山好水出好酒,金装银装贵州醇。(贵州醇)
饮不尽的豪爽(扳倒井酒)
喝金种子,过好日子。(金种子酒)
醇香古今醉,天地尽逍遥。(逍遥醉酒)
千古佳酿,万代留香,中华酒宗,汝阳杜康。(杜康酒中华酒宗系列)
往事越千年,陈酿白云边。(白云边酒)
为成功喝彩(洋河大曲)
感悟天下,品味人生。(剑南春酒)
人生舍得道,乾坤珍酿中。(舍得酒)
人生百年,难忘湘泉。(湘泉酒)
百年人生,难得糊涂。(百年糊涂酒)
传承美酒文化(云峰酒业)
饮酒饮贵龙,醉心不醉头。(贵龙酒)
沟通从分享开始(威士忌)
滴滴甘醇,品质流金。(皖酒王)
高朋满座喜相逢,酒逢知己古井贡。(古井贡酒)
枝江酒,老朋友。(枝江酒)
大喜自然开口笑(开口笑酒)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贵州青酒)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