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洪秀全是怎样一个人?

时间:2010-7-29 专题:洪秀全起义
洪秀全不光彩的一生——洪秀全评传

在林则徐、魏源已经“睁眼看世界”的时候,广东乡下的一位失意儒生,却仍试图以传统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功业。我们很难把洪秀全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放到中国近代化的序列中去,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都未能触动改造中国的主题,但是由于其造成了近代中国政局的第一次大动荡,启动了新的思想、新的事业,我们有理由把洪秀全纳入本书,并作为第一个人物加以叙述。——尽管鸦片战争开创了千古未有之变局,但没有洪秀全,我们似乎还看不到中国到底会如何“动起来”。洪秀全给出来答案。

今天,许多人都已清楚地知道,“农民起义”在古代中国实际上扮演了一个改朝换代的角色,没有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推动。在层层堆积的历史尖埃中,读书人出身的洪秀全当然可以找到几本有关“农民起义”的游戏规则。在古代历史上,一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的策动,如东汉未年的黄巾起义,都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形势──统治程序出现危机和混乱;二是领袖──起义领导人物的出现或领导班子的形成;三是精神动力源──起义的理论或口号舆论的形成;四是物质动力源──最初起义参加的人员。

太平天国运动也不例外,以上四个条件都是存在的。起义的第一个条件,即起义的客观形势,当然是存在的,但是并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紧迫。清王朝的统治还相当稳固,最初起义的核心力量──广西紫荆山的贫民们,他们从来过着足以激发一场起义的艰辛困苦的生活,但是,直到他们拥有了一位领袖的才走向了造反。在这次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起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起义组织者、发动者的洪秀全所发挥的极大的个人作用。是他最早去发动和组织群众。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洪秀全,就没有太平天国。

同历代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洪秀全来自下层。当然即使最幼稚的阶级论者也不会把贫穷直接同造反联系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为什么要造反?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动者,洪秀全同我们所叙述的其他人物一样,最初都是读书人。我们可以看看洪秀全的心里到底装着怎样的理想。在这里对农民起义进行全面的分析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至少我们可以从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对“农民起义”现象做一个全面的感性考察。



一、手握乾坤杀伐权──激愤的乡村儒生

洪秀全──原名仁坤,小名火秀,于一八一一年(嘉庆十八年酉十二月十日)出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地道的自耕农家庭。洪秀全一家,自耕自食,自给自足,生活比较清贫。在他出生不久,全家由福源村迁到官禄村。这个村子并不闭塞,距县城五十里,离广州也只有九十里的路程。洪秀全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帮助家里种田,只有他利用家里的全部积蓄,获得了读书的机会。从七岁到十六岁,他在私塾里读了九年书,以后成了一位年轻的村塾老师。洪秀全从小聪明伶俐,家人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读书成才,求取功名,以改变门风。由于得到全家的宠爱,洪秀全自视甚高,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然而,从十五岁到二十九岁,洪秀全一连四次去广州应试,但都名落孙山;连最初级的功名──秀才也未取得。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是他的家庭背景和他的性格学识上的缺陷阻碍了他。也许,命运同他开了个玩笑;他属于刚刚有条件读书,却又最没有希望获取功名的那类乡村寒儒。洪秀全的家境并不富裕,祖上也没有读书进学,步入仕途的背景。所以作为洪家第一代读书人,洪秀全缺少应有的资望和用于交游和求学的财力,难以取得县、府等层层儒生圈子的认同,在学业上得不到指点和提高,在科举上也得不到至关重要的提携。事实上,从洪秀全留下来的大量诗词文章来看,人们的确可以怀疑其受教育的正规性。而且,我们也知道,少年时代的洪秀全由于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性格落拓不羁,这种品性,在当时也不利于一个后生晚辈的求学和成长。洪秀全所面对的科场确实是黑暗的,但他本人也的确不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那类人才,因而他的屡屡落第,实际上再所难免。

心高气傲、身寄家庭和族人厚望,而又进身无门,碰得头破血流的洪秀全,终于承受不住这种残酷的打击,精神崩溃了。一八三七年在他二十五岁的时候,一次科考失败降临在他的头上。悲痛欲绝的洪秀全从广州回来,便生了一场大玻其间有两天如魂魄离窍,不醒人事。他苏醒后,精神错乱了,在屋内乱走乱跳,乱说乱唱。经过很多时间,他的精神才恢复正常,但他却象换了一个人似的,村民们惊异地发现以往的村塾老师,现在变成了一个“怪人”。病前,洪秀全性情开朗活泼,喜欢与人说笑,经过这场大病,却变得端庄严肃、鲜言寡语;但他又极容易被一些小事所激怒,那时又是一付性如烈火,不可遏制的样子。然而更大的变化则隐藏在洪秀全的心里,这就不是人们所能了解到的了。在病中,激愤难以自己的洪秀全,曾做了一首“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玺剑光荣承帝赐,诗章凭据诵爷前。太平一统光世界,威风快乐万千年。

在这首诗中,洪秀全表达了要求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同时他又把个人的理想赋予了了正义色彩。在诗中,他还用更多的笔墨描绘了他所幻想的理想实现后的美妙境界。这是一首标准的“反诗”,洪秀全并没有将之公诸于众。此时洪秀全对于科举还没有彻底死心,但他的确变了。通过造反而“威风快乐”,只是一种幻想和自我安慰,热衷功名的洪秀全,就想现在得到人们的尊敬。为此,洪秀全从此疏离于人群,怪异其行止,以自高其身份,洪秀全的言谈举止都异于常人了,无论行走坐卧,都是一幅拒人千里之外,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坐则正襟危坐,双手置于膝上,两脚平放,从不迭膝交股,身体不俯不仰,也从不左右倾斜,如是历数小时也不疲倦;行则安步当年,步履庄严,目不斜视,亦不反顾。洪秀全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嬴得人们的尊敬,现在只能以这种方式在自己身上营造一种神秘气氛,以取得人们对他的些许畏惧。虽然这仍不意味着是纯正意义上的尊重,但毕竟可以避免人们把他当做一个凡夫俗子。离群寡居的生活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洪秀全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既然,他可以经受住这种磨难,后来他真正走向造反就不难想象了。所以,洪秀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怪人”之时便已迈出了走向造反的第一步。

我们也看到,洪秀全只是把造反当做猎取功名的一种迫不得已的非常途径。所以,他是在六年后,即一八四三年,经历了最后一次科场失败和耻辱之后,才最终绝望于科举仕途,转而去策动一次“造反”。从广州回家的途中,他口占一绝:“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回到家后,他仍怒气未消,将书籍尽掷于地,愤慨地说:“从此以后,我绝不考清朝试了,等日后让我自己开科来取天下士吧!”。年过“而立”的洪秀全,已经不再是六年前的洪秀全了。这次打击,并没有使他疯狂,而让他彻底向了另外一条路。

因久试不第而被逼上梁山的读书人,在历史上并不罕见,唐朝有自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元末有投身朱元璋起义军的刘基、李长善;明末有投身李自成起义军的牛金星、宋献策。甚至仅仅在洪秀全决意造反的七年前,湖南的一个捐有功名的监生──蓝正樽还在家乡新宁、武宁发动了一次农民起义,最后还波及到了后来太平天国的起义地──广西。正如洪秀全同代的人,后来镇压太平军的湘军重要人物胡林翼所说,乡村文人“望顶戴官职如登天”,他们是最渴望得到功名的,但又是最不容易得到功名的。宋代官员富弼对此亦有深刻的认识,并且还说:“凶险之徒读书应试无路,心常怏怏,因此遂生权谋,密相结煽。此辈散在民间实能始祸。”但是这种解释是笼统的,具体到洪秀全个人,我们还必须找到独异之处,而这一切必须从洪秀全的性格中去寻找。

洪秀全作为家里的唯一读书人,从小就脱离了重体力劳动;在上学期间,族人也对他交口称赞,并多有馈赠,私塾老师甚至免收学费。尽管他屡试不第,家里还是极力支持他接二连三地去应考,可见家人和村人对他所报的希望是相当大的。从十六岁起,洪秀全就开始担任私塾老师,在农村还是比较受人尊敬的。洪秀全自视甚高、自我期望值过高的特点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了。在现实的残酷打击面前,洪秀全走上了叛逆之路。因为,他既决意仕途,可又缺少成就任何“合法”事业的条件,由于才识所限,做不了恃才傲物的狂生、名士,如“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和批点名著的金圣叹,也做不了以出卖字画为生的唐伯虎或发愤著书的蒲松龄。连个秀才也未考上的洪秀全,急切渴望得到功名,历史便让他怀着满腔怒火,用非常的手段,去做一番非常的事业。

更多请见:

http://hi.baidu.com/%c9%bd%b3%a4/blog/item/7557d888c15a489ea4c272e6.html

占有的女人太多了

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有一本书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说是王后娘娘下辖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十六个名位共二百零八人;二十四个王妃名下辖姹女、元女等七个名位共九百六十人,两者共计一千一百六十九人。以上都属嫔妃,都是要和洪秀全同床共枕的。天王府不设太监,所以另外还有许多服役的‘女官’。以二品掌率六十人各辖女司二十人计算,合计为一千二百人。各项人数加起来,总计有两千三百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洪秀全一个人。

关于洪秀全一共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是永远无法正确统计的。宏观地看,天王府中有两三千美女,却只有洪秀全一个男人,而这些美女都能够向天王”提供性服务,这和古代君王后宫佳丽三千人”的提法近似,但终究不是每一个被幸”过的女人都有正式的名份。微观地看,幼天王”洪天贵福1864年10月25日在江西石城荒山被俘,写了一份供词,开头是自我介绍: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他有八十八个母后(此句有语病),在我九岁时就给了我四个妻子……”应该是比较可靠的说法。相比之下,连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都只有十八个妃嫔,比天王洪秀全少多了


其实他不是人也可以说不是个东西

起义之初是十分好的很又推翻满清的意思

可是攻进南京后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他和李自成一个德行


在创业只是还算是个比较优秀的人才,定都南京与清庭分庭抗礼的时候就开始只顾享乐,当然下面的人就跟上,生活奢侈腐化,就因为北王萧朝辉的老爸挡了当时太平天国第二号人物的路时,二王结仇,在洪秀全的指使下萧朝辉杀了东王杨秀清,继而又被洪秀全所杀,翼王石达开感到不安,率领20晚太平军出走,辗转十几个省后被清朝所剮,后洪秀全封他无能的哥哥为王,天国实力大减,终不敌曾国藩的湘军,几年后病死,国灭。可以说天国被面全是由于领导者所造成的。
个人认为他虽领导农民起义,在当时影响极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个人思想较为严重,局限性严重,没有长远目光,一致当时功亏一篑。还有他讲排场,疑心大,导致领导集团内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