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后汉书 卷八十三 翻译

时间:2010-7-31 专题:王莽篡位
后汉书卷八十三翻译
急用····
你要的是这个逸民列传,列传七十三么?原文加译文太长,只给出译文:《周易》说:“《遁》卦论述以时退隐,其意义是很重大的。”又说:“不去侍奉王侯,认为自己的事情是高尚的。”所以尧声称取法上天,但不能使巢父、许由屈服;周武王可以说够完美了,但最终保全了伯夷、叔齐的高洁。自此以后,这种风尚愈加盛行,长期隐居的事迹没什么不同,但感化招致的结果却不一样。有的人通过隐居实现自己的志愿,有的人用回避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理想,有的人藉清静来控制自己的暴躁,有的人躲离危险来谋求平安,有的人认为世俗污秽而激发自己的气节,有的人非议事物而激励自己的高洁。然而看他们心甘隋愿生活在田野裹,在江海之上穷困憔悴,这难道一定是为了亲近鱼鸟陶醉于山林草木吗?这也是天性所至而已。所以蒙受耻辱的客居之人,屡遭贬黜而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有跳海自杀的气节,即使封给他们千乘之国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但要其改变选择,就不可能做到了。虽然他们固执得类似沽名钓誉,但他们超脱喧嚣尘世,远离到人世以外的地方,这同机诈而追逐名利的人还是不一样的吧!荀卿有句话说:“重思想修养就会轻富贵,重道义就会轻王公。”西汉王室中期衰弱,王莽篡位,士人中心怀义愤的人多了。此时,毁裂冠冕绝意仕进的人,相互挽扶离去的人,恐怕没法数清。杨雄说:“鸿雁在高远天空飞翔,射猎的人怎么能够抓住他们呢?”这是说鸿雁远离灾难。光武对待隐士侧席而坐,求之惟恐不及,用来征聘隐士的旌旗束帛和车轮包有蒲草的小车,在山路上接连不断。像薛方、逢萌受聘不肯前来,严光、周党、王霸来了但不能使其屈从。天下顺从,有志之士心怀仁义,这难道就是所谓“任用隐逸之士而天下诚心归附”吗?肃宗也以礼相待郑均并且征召高凤,用心成全他们的品节。自这以后,天子的道德逐步衰减,邪恶之人把持朝政,隐逸之士刚正不阿,羞与公卿宰相为伍,发展到激昂愤慨而不顾一切,不少人的行为失去了中庸之道。造裹收录那些超绝尘世而义无反顾,连同那些隐逸之士,列为此篇。野王二老,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人。起初,光武对更始生有二心,正好关中发生骚乱,光武派前将军邓禹西征,送邓禹上路。光武回来后,顺便在野王打猎,路上见到两位老者追赶乌兽。光武问他们:“乌兽向什么地方去了?”两位老人同时举手指西边,说“遣地方有许多虎,臣每次追赶鸟兽,虎也追赶臣,大王不要去”。光武说:“要是有准备,虎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两位老人说:“大王怎么这样荒谬!从前汤在呜条追赶桀,然而在亳大规模筑城;周武王也在牧野追赶纣,然而在郏郦大规模筑城。这两位天子,所做的准备并非不充分。所以追赶别人的人,别人也追赶他,虽然有防备,怎么可以疏忽呢!”光武领悟到话中的含义,回过头对身边的人说:“这是隐士。”准备任用他们,他们告辞而去,没人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他隐居不做官,生性崇尚中庸和谐,喜爱并通晓《老子》、《周易》。家中贫寒,没有资产粮食,好心的人轮流送给他东西,向长收下够用的东西而将多余的退还。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召用他,连续几年向长才来,王邑想把他推荐给王莽,他坚决推辞,逭才作罢。向长悄悄在家隐居。他读《周易》读到“损”卦和“益”卦,喟然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有不如贫困,显贵不如微贱,但不知道死与生相比怎么样。”建武年间,他的儿女婚事已经办完,血垦吩咐说家中的事情与他无关,就当我死了。于是他任从自己的心愿,与爱好相同的韭渔人鱼庆一同游五岳名山,最后不知他死在什么地方。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家中贫寒,在县供职,担任亭长。当时县尉经过驿亭,逢萌迎候拜见,过后他扔掉盾牌叹息说:“大丈夫怎么能够给人使唤呢!”于是离去,到长安求学,通晓“春秋经”。当时王莽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王宇,逢萌对朋友说:“三纲已经断绝了,要是不离开,会赶上灾难。”随即把冠解下来挂在束都城门,回到家,带领全家渡海,客居辽东。逢萌素来懂得阴阳之学,他知道王莽将要失败,不多久,他就头顶瓦盆,在集市上哭道:“新啊新啊!”接着就躲了起来。到光武即位,逢萌就到琅邪劳山,养心修道,人们都为他的品德所感化。北海太守一向知道逢萌高尚,派官吏去拜见送礼,逢萌没有答谢,太守怀恨,就派人去抓他。官吏叩头说:“子康是大贤人,天下人都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人们尊敬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去了一定抓不着他,只会自己受到侮辱。”太守发怒,将这位官吏关到狱中,又派别的官吏去。派去的官吏走到劳山,人们果然相继拿起武器抵御,官吏受伤流血,逃了回去。后来韶书征召逢萌,逢萌推托年纪老了,经常迷路分不清东西方向。他对使者说:“朝廷所以召我,认为我对朝政有益处,但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么能够匡助时世呢?”立刻驾车回来。朝廷多次召他,他不去,后以长寿终。起初,逢萌与同郡的徐房、平原人李子云、王君公为友,都通晓阴阳,身怀道德而行为放荡。徐房与李子云各自养门徒千人。王君公遇到动乱独自没有走,通过为人介绍牛的买卖为生隐蔽自己。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在墙束躲避当世的是王君公。”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有千金。从小成为孤儿,被同宗抚养,但却待他不好,等他长大以后,又不将财产还给他。周党向县诉讼,事主才还给他。不久,周党将财产分给同宗,将奴婢全部打发走,随后到长安游学。起初,乡佐曾经当着众人的面侮辱周党,周党长时间记着这件事。后来他读《春秋》,知道复仇的道理,就停学回乡,告诉乡佐,约定et期决斗。动刀以后,周党被乡佐击伤,生命垂危。乡佐佩服他的道义,用车子将他拉回去养伤。周党几天才苏醒,明白道理以后就离开了。自此以后,他修身养性,州和乡里都称赞他的高洁。到王莽窃取帝位时,周党错口生病闭门不出。自这以后贼寇横行,毁坏覆灭郡县,惟独到广武,从城下经过而不进城。建武年间,朝廷召他任议郎,因为生病离任,于是他带领妻子儿女在阻池居住。后再次受到征召,周党迫不得已,就身穿短布单衣,用谷树皮做束发头巾,在尚书台等候接见。等到光武召见他,周党趴在地上但不拜谒,自陈愿意保持初衷,皇帝这才同意了。博士范升上书诋毁周党说:“臣听说尧没有等待许由、巢父,但统一了天下;周没有等待伯夷、叔齐、但成就了王道。臣见太原周党、束海王良、山阳王成等人,蒙受朝廷厚恩,使者多次聘请,才肯登车上路。等到朝堂参见天子,周党不行礼屈从,伏在地上不拜,傲慢骄横,同时离去。周党等人文不能阐发经义,武不能为天子死节,只知钓取美好名声,希望得到三公的职位。臣愿意与他们坐在云台下面,考试治理国家的方法。如果不像臣说的这样,臣接受虚妄的罪名。然而有人胆敢以私窃取虚浮的名声,对主上夸口,谋求高位,都是大不敬。”奏章呈上以后,天子拿给公卿看。诏书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天子必定有不肯臣服的人。伯夷、叔齐不吃周的粮食,太原周党不接受朕的俸禄,也是人各有志。赐给周党四十匹布帛。”周党最后隐居在醒池,著书上下两篇去世。乡人认为他有才德而祭祀他。起初,周党与同郡人谭贤伯升、雁门人殷谟君长,都坚持节操,不在王莽朝做官。建武年间,朝廷征召他们都不来。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从小有清高的节操。王莽篡位时,他扔掉冠带,不同做官的人来往。建武年间,朝廷召他到尚书台,他拜见皇帝只报自己的名字,而未称“臣”。有关官员问他原因,王霸说:“天子有不肯臣服的人,诸侯有不愿做朋友的人。”司徒侯霸让位给王霸。阎阳诋毁王霸说:“太原的习俗是拉帮结派,儒仲很受这种风气的影响。”于是作罢。王霸因生病回乡。他隐居而坚守其志,住的是茅草屋,编蓬草当门。朝廷连续征召,他不去,以长寿去世。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会稽余姚人。严光年轻时就有很高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起来不见光武。皇帝想着他有才德,就要入画了他的形貌访求他。后来齐国上书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沼泽中垂钓。”皇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可坐乘的小车、黑色和浅红色的布帛,派使者礼聘严光。使者三次往返以后严光才来。让严光住在北军,供给床褥,由太官朝夕进餐。司徒侯霸同严光素来有交情,派人送去书信。派来的人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但迫于职责,所以没有如愿。希望利用天黑的时候,请您受委屈过去说话。”严光没有回答,就丢过去一片竹简给来人,口授回信说:“君房足下:职位做到宰相,很好。身怀仁爱,辅佐正义,天下就会喜悦,阿谀奉承,顺随旨意,脑袋就要搬家。”侯霸得到回信,封好呈给皇帝。皇帝笑着说:“这是狂奴从前的样子。”皇帝当天就到严光住的客馆。严光躺着不起来,皇帝到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咳!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又睡觉不理睬,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睁开眼睛端详着光武,说:“从前唐尧道德高尚,但巢父洗耳。士各有志,为什么相逼呢?”皇帝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去。光武又见严光,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皇帝纵容问严光:“朕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略强。”接着一同睡觉,严光将脚放在皇帝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帝座很紧急。皇帝笑着说:“朕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了。”光武授予严光谏议大夫一职,严光不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种田。后人将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皇帝又特别召他,他不来。八十岁时,严光在家中去世。皇帝对此表示悼念惋惜,下诏书要郡县赐给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井丹,字大春,扶风郡县人。他从小在太学接受教育,通晓《五经》,善于谈吐,所以京师谈论他时说:“《五经》渊博的是井大春。”井丹天性清高,从不拿名帖拜访他人。建武末年,沛王刘辅等五位诸侯王住在北宫,他们都喜欢宾客,轮流派人去请井丹,不能使他前来。信阳侯阴就,是光烈皇后的弟弟,由于身为外戚而尊贵势盛,他于是欺骗五位诸侯王,要一千万钱,约好说他能够让井丹来,而另外派人要挟劫持井丹。井丹迫不得已,来了以后,阴就故意为他摆上麦饭和葱菜之类的食物,井丹将饭推到一边,说:“以为您能够供给美味的食物,所以前来拜访,怎么如此简陋呢?”又重新摆上丰盛的饭菜,井丹这才吃饭。阴就站起时,身边的人进上人拉的小车。井丹笑着说:“我听说桀坐人拉的车,难道就是这个吗?”在座的人全部变了脸色。阴就迫不得已下令撤走辇车。井丹自此隐居在家,不过问世间的事情,以寿终。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梁鸿的父亲登迩,王菱时任城门校尉,被封为恺i蛐,让他作为少星的后代祭祀尘县,寄居在韭丝去世。当时梁鸿年纪尚小,又遇乱世,就用席子卷了父亲埋葬了。后来梁鸿到太学学习,虽家中贫寒但崇尚节操。他博览群书,无所不通,但不治章句之学。学业结束后,他就在上林苑中放猪。曾经不小心失火,烧了别人的房屋,梁鸿于是寻访被烧的人家,寻问损失情况,把猪全部偿还了人家。那家主人还嫌不够,梁鸿说:“我没有其他财产,愿以身做工。”主人答应了。梁鸿就为这家劳作,从早到晚不懈怠。邻居家的老者见梁鸿并非一般人,就一同责备这家主人,并且称赞梁鸿德高望重。主人这才特别敬重梁鸿,将猪全部还他。梁鸿没有接受就离开了,后回到家乡。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高尚的操守,大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一概回绝不娶。同县的孟氏有个女儿,形体肥胖,又丑又黑,力大能举起石臼,她挑选过许多人没嫁,年龄到了三十岁。父母问她原因,她说:“想嫁给像梁伯鸾那样有才能的人。”梁鸿知道后就聘娶她。女子要求给粗布衣服、麻鞋,编织箩筐及纺织等器具。到出嫁的时候,才打扮了一番。梁鸿七天没理她。妻子于是跪在床前请罪说:“我听说您道义很高,拒绝了好几位女子,妾也很傲气地拒绝了好几位男子。现在妾被选中,怎敢不请问妾有何罪?”梁鸿说:“我想找的是身穿粗布衣服,能够一同到深山隐居的人。现在你身穿精美的丝织衣服,脸上施粉,这难道是我所希望的吗?”妻子说:“我以此来观察您的志向罢了。妾自有隐居穿的衣服。”于是重新梳了其形如椎的发型,身穿布衣,干着活来到面前。梁鸿大为高兴,说:“逭真是梁鸿的妻子,能够侍奉我了!”给她取字为德曜,取名为孟光。过了一段时间,妻子说:“经常听说您打算隐居避祸,现在为什么没有动静?莫非打算低头屈服接近灾祸吗?”梁鸿说:“好吧。”于是一同入霸陵山中,以种田织布为业,诵读《诗》、《书》,以弹琴自娱。他们仰慕前代的高洁之士,并且为四皓以来的二十四个人作颂。接着梁鸿出关向东,经过京师,写下了《五噫之歌》,歌词云:“登上北芒山啊,噫!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遥远漫长那无止尽啊,噫!”肃宗听到后对他印象不好,寻找梁鸿找不着。梁鸿于是改姓为运期,取名为耀,取字为侯光,与妻儿住在齐鲁之间。不久,梁鸿又离开齐鲁到吴国。临行时,他做诗说“离开故土啊远行他乡,将赴东南啊寻求栖身。内心惨痛啊感到忧伤,心情起伏啊翻腾不停。想乘车策马啊恣纵远骋,憎恨世俗啊构作谗言。竞相任用奸邪啊抛弃正直。都争先恐后啊阿谀进谗。本无惭愧啊独立于世,希望他州啊崇尚才德。姑且逍遥啊遨游快乐,继承仲尼啊周游四方。倘若见到啊使我高兴的地方,我就抛掉车马啊登上舟船。前往延陵啊拜访季札,去到海边啊寻找鲁连。虽不能目睹啊他们的光彩,希望其神灵啊与我同美。想春末时节啊万花茂盛,麦首吐芽啊刚刚抽穗。悲叹盛明的时代啊非常遥远,伤悼芳香啊日益转臭。悲叹我心啊不能实现,长期郁结啊哪有尽头!谗言众多啊对我毁谤,感叹恐惧啊谁人能留?”于是到吴国,投奔豪富之家皋伯通,住在廊下,受雇为人舂米。梁鸿每次回来,妻子为他做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正视,把托盘举得和眉毛相齐。皋伯通发觉后对梁鸿很惊异,说:“那为人做工的能够使妻子这样尊敬自己,不是一般人。”于是这才让他住进家中。梁鸿悄悄闭门著书,写了十多篇。在他有病生命垂危时,他告诉皋伯通说:“从前延陵季札把儿子葬在嬴博一带,而不回家乡埋葬,千万不要让我的儿子带了灵柩回去。”梁鸿去世,皋伯通等人为他在吴国要离的墓旁寻找墓地。他们都说:“要离是位刚烈之士,而伯鸾清高,可以让他们挨在一起。”葬完梁鸿,他的妻儿回到扶风。起初,梁鸿的朋友京兆人高恢自小喜好《老子》,隐居在华阴山。梁鸿束游时想念高恢,写诗说:“鸟鸣嘤嘤啊求友之时,想到高于啊我深深思念,思念高子啊在此相会。”二人最终再也没有见面。高恢也高尚刚正,终身没有做官。高凤,字文通,南阳叶县人。从小就是读书人,家中以种田为业,但他专心读书,昼夜不息。妻子曾经去田间,在庭院中晒了麦子,要高凤看着,别让鸡吃。不久天降大暴雨,而高凤手拿着竹竿诵读经书,水冲走了麦子他都没发觉。妻子回来后感到奇怪,就问他,高凤这才明白过来。后来高凤终于成了有名的学者,他就在西唐山中传授学业。邻里有人为争夺财物拿了器械格斗,高凤前去调解,格斗的人不肯住手,高凤就摘下头巾叩头,一再请求说:“仁义谦让,为什么丢掉它呢!”结果格斗的人受到感动,丢下器械向高凤谢罪。高凤直至老年,持志不懈,名声大震。太守一再召请他,他害怕不能逃脱,就说自己原是行巫之家,不应当做官,又故意与寡嫂为田地打官司,终于没有做官。建初年间,将作大匠任隗推荐高凤敢直言,高凤到公车以后,又托病逃回。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给了侄子。他隐居钓鱼,在家中去世。论曰:先大夫宣侯在讲学之余,作《逸士传》寄托意志。写到《高凤传》,放下笔发感慨,认为高凤是位隐士,就记下他的事迹并且评论说:“古时候的隐逸之风由来已久了。许由在颖阳洗耳,耻于听到禅让;伯夷、叔齐长期挨饿,羞于吃周的粮食。有的人隐遁高洁但行为乖戾,有的人憎恨外物但有违常情,虽然途径有所区别,但他们的选择是一致的。像高凤这样,壮志凌青云之上,人却埋没污泥之中,思想和名声尚不为人所知,况怨哪来的忧患呢?这同怀沙石乐自沉于渊水,临刑顾日影而奏琴相比,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台佟字孝威,魏郡邺城人。他在武安山隐居,凿山洞作为住处,以采药为业。垩翅年间,州府召用他,他不去。刺史巡视本州,于是派从事送来拜帖。台佟抱病前往致谢。刺史于是手持礼品见台佟说:“垄戚像这样立身处事,太苦了,怎么办?”台佟说:“我希望能保全性命,存养精神,保养元气。像您奉命宣明韶书,对各种事情朝夕戒惧,不敢懈怠,反而不感到苦吗?”于是离去隐居,一直不见刺史。韩康,字伯休,又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中世代为大姓。他经常在名山采药,到长安的市上出售,言不二价,达三十多年。当时有位女子向韩康买药,韩康坚持原价不肯还价。女子发怒说:“您是韩伯休哪?竟然言不二价吗?”韩康感叹说:“我本想逃避名声,现在小女子都知道有我这个人,卖药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到霸陵山中隐居。朝廷连着征召他为博士、公车连续征召,他都不去。桓帝于是准备了黑色和浅红色布帛作为聘礼,用可以坐着的小车来聘韩康。使者手捧诏书拜访韩康,韩康迫不得已,就答应了。他辞去小车,自己乘坐简陋没装饰的牛车,清晨先于使者上路。到驿站时亭长因不受朝廷征聘的韩康要经过,正调派人和牛去修道路和桥梁,亭长见到韩康乘坐简陋无饰的牛车,头上用帽巾束发,以为他是乡下老头,就派人抢夺他的牛。韩康立刻解下牛给亭长。不一会儿,使者到了,被夺去牛的老翁乃是朝廷所要征召的隐士,使者想上奏杀了亭长。韩康说:“这是我老头自己给他的,亭长有什么罪!”这才作罢。韩康在半路逃走了,最后以长寿去世。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他自小爱读黄老学说,在山谷中隐居,利用洞穴作为住处,仰慕赤松子、王子乔的导引之术。矫慎与马融、苏章同乡,又同时代,马融以学问广博知名,苏章以清廉正直被称道,然而大家首先推重矫慎。汝南的吴苍非常器重矫慎,因而写信给矫慎,以此观察他的志向,信上说:“仲彦足下尽力隐居,生活俭朴,虽然有乘云而行和泥地上而行的区别,以及居止不同,但每有西风吹过,何尝不为您感叹!似乎听说过黄老的言论,既有腾空飞行进入青冥,藏身隐居,远远躲开,也有说到治理国家,存养百姓,将才能用于施政的话。好比攀登高山到了不见形迹的地方,神灵不显明他的印证,人们看不到神灵的应验。我想先生采纳那正确的选择,您的意见怎样?从前伊尹没有身怀道术而等待尧舜那样的天子。现在天子明察,四境开拓,巢父许由没有做隐居箕山的事,伯夷叔齐后悔去了首阳山。足下果真能够乘龙凤,飞翔嬉游于云空之上,那就不是狐狸、兔子和燕雀所敢打主意的了。”矫慎没有答覆。他到七十多岁,竟然不肯娶妻。后来他忽然回到家,说自己哪一天死,到时候果然去世了。后来有人在敦煌见到矫慎。所以前代人觉得他很奇异,有人说他是神仙。和矫慎同郡的马瑶,在沂山隐居,以捕兔为业。他使所住地方的习俗受到感化,百姓赞美他,称他为马牧先生。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人。戴良的曾祖父戴遵,字子高,平帝时担任侍御史。王莽篡位,戴遵推托生病回到家乡。戴遵家中富裕,他喜欢周济他人,崇尚侠义气节,家中的食客经常有三四百人。当时的人说他:“关东富豪戴子高。”戴良自小行为纵放不拘,母亲喜欢听驴叫,戴良就经常学驴叫让母亲高兴。母亲去世时,兄伯鸾住帐篷喝粥,不合礼的行为不去做,而戴良惟独吃肉喝酒,悲哀时才哭,但两人都面容憔悴。有人问戴良说:“您这样守丧,合乎礼吗?”戴良说:“合乎礼。礼是用来控制感情放纵的,感情如果不放纵,需要谈什么礼呢:吃美味而感觉不到甜美,所以造成面容憔悴的结果。如果口中吃不出美味,那么吃这些是可以的。”和他谈论的人没法压倒他。戴良既然才高旷达,而且见解崇高新奇,所以大多惊世骇俗。同郡的谢季孝问他:“您自己看天下人谁可以与您相比?”戴良说:“我好比孔子在束鲁首推第一,大禹生于西羌,独步天下,谁能够与之相比!”他被举荐为孝廉,不去。又被司空府召用,满一年他还没去,州郡强迫他去,戴良于是言辞谦让,去公府。他把妻子孩子全带上,走到半路,藉机逃到江夏的山裹。戴良悠闲自得,不去做官,最后长寿而死。起初,戴良的五个女儿都有才能,每次有人求婚,戴良总是同意出嫁,用粗布衣服被子、竹箱木鞋嫁女。五个女儿能够遵守父亲的训诫,都有隐者的风范。法真,字高卿,扶风郿县人,南郡太守法雄的儿子。法真喜欢学习并且不守一家,博通经典圃谶,为关西大儒。弟子从远方赶来求学的,像陈留的范冉等有几百人。法真天性清心寡欲,不过问人世间的事情。太守请他相见,法真于是头束幅巾拜谒太守。太守说:“从前鲁哀公虽然不贤明,但孔子向他称臣。太守道德浅薄,想委屈您担任功曹,光大辅佐当今朝廷,怎么样?”法真说:“我因为您待人有礼,所以敢将自己等同于宾客。如果想要我做官,我就将在北山的北边、南山的南边了。”太守很震惊,不敢再提此事。法真被公府召用,被推荐为贤良,他都不去。同郡的田弱荐举法真说:“隐士法真,兼通《诗》、《书》、《礼》、《乐》,学识穷尽典籍深奥,隐居而性情恬淡,快乐而忘记忧愁,准备追踪老子高洁的事迹,不肯屈从于朝廷黑色和浅红色布帛的聘礼。臣希望圣明的朝廷前去封给他三公职位,他一定能够做到像《清庙》歌辞所唱的那样,召来凤凰。”正好顺帝巡视西部,田弱又举荐法真。皇帝真心想召来法真,前后四次召他。法真说:“我既然不能隐藏自己远离人世,难道喝许由洗耳朵的水吗?”于是深深地隐藏自己,与外界隔绝,最终没有屈从。法真的朋友郭正称赞他说:“法真的名声能够听到,但人难以见到。他逃离名声但名声跟着他走,他避开名声但名声追着他跑,可说是百代师表了!”于是一同刻石歌颂他,称他为玄德先生.法真于中平五年,八十九岁时去世。汉阴老父,不知道是哪儿的人。但童于至速年间到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不看的,惟独有位老翁没有停下耕种的活。尚书郎南阳张温感到奇异,派人间老翁:“别人都来看,惟独您老耕种不停,为什么?”老翁笑笑,没有回答。张温走小路有百步的样子,自己来同老翁说话。老翁说:“我是个草野之人,听不懂这样的话。请问是天下动乱才立天子呢?还是天下大治才立天子呢?立天子是以天下的人作为父亲呢?还是役使天下的人来侍奉天子呢?从前圣明的天子治理天下,以茅草屋做屋顶,以树木做屋椽,但天下的人得到安宁。现在您的天子,让别人辛劳,自己放纵,安逸游玩,无所顾忌。我替您感到害羞,您怎么忍心让别人去看他呢!”张温大为惭愧,问老翁的姓名,老翁没告诉他就离开了。陈留老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但童时,发生了党锢的事情,守外黄令陈留张升离任回家乡,路上遇到朋友,就一同拔了些草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说话。张升说:“我听说赵国杀害窦呜犊,孔子走到黄河就回去了;倾覆鸟巢,抽空渊水,龙凤逝去而不会到来。现在宦官愈益制造祸乱,陷害忠良,贤明的人和有才德的人难道离开朝廷吗?道德不树立,人就没有援助,将会出现性命危险,怎么办?”两人因此抱在一起哭泣。有位老翁很快走过,他将拐杖插在地上,叹着气说:“咳!二位大夫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龙如果不隐藏自己的鳞片,凤如果不藏起自己的羽毛,罗网就会高高张挂,那时想离开又去哪儿呢?即使哭泣还来得及吗?”二人想同他说话,老翁没有理睬就走了,没人知道老翁到什么地方去了。庞公,是南郡襄阳人。他住在岘山的南边,没有到过城裹和官府。庞公夫妻俩相敬如宾。趔州刺史刘表多次聘请庞公,不能使他屈从,于是刘表前去看望他,对他说:“保全自己一个人,比保全天下的人如何?”庞公笑着说:“鸿雁将巢建在很高的树木上面,晚上能够栖息;鼂和鼂在深渊下面做洞穴,夜间能够住在裹面。趋向和舍弃、行走和止息,也是人的巢穴。暂且各自得到自己栖息的地方而已,天下不是我所能保全的。”接着把耕具放在田垄上,但他的妻子孩子依然在刘表面前耕田。刘表指着他们问庞公:“先生辛苦地呆在田野裹而不肯做官,将来拿什么留给子孙呢?”庞公说:“世人都把危险留给子孙,现在惟独我把平安留给子孙,虽然所留的东西不同,不能说没留下东西。”刘表叹叹气走了。后来庞公携带妻子和孩子登鹿门山,就采药没再回来。赞曰:隐居者在江海之上远离尘世,到山林裹一去不返。他们避世的本性像和风吹过,他们飘逸的性情直上云霄。道接近虚无才能完整,事情违离人世就会失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