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急求一篇1500字左右有关关汉卿的历史由来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0-8-3 专题:关汉卿
关汉卿[1],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2]

人物生平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1.冯志强:武术名家男,1928年出生,原藉河北省束鹿县。冯老师出身武术世家,曾祖武举。冯老师八岁开始习武,曾习童子功、通臂拳、朱砂掌。1948年,拜心意拳名家胡耀贞先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两年后经胡先师推荐又拜陈式太极拳十七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发科先师,从而开始跟随两位高人双学双修。1953年北京成立了首都武术研究社,陈、胡两位先师任正副社长,而冯老师是他们最得意的门徒,三十岁时已经集心意太极于一身,融内外两功于一体,武功当时北京武术界已很有名气。一直到“文革”前,门中有人前来“以武会友”的,大多由冯老师出面应对。1979年年起应陈家沟大队党支部的邀请,冯志强老师先后三次赴陈家沟,将陈发科先师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给陈家第十九代弟子,陈家弟子也多次到北京跟冯老师继续学习深造。当今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蓬勃发展,冯志强老师功不可没。1981年北京体院请冯老师出山,挫败西洋武师,成为京城武林佳话。1982年“全国太极名家汇演”在上海举行,唯独冯老师只身前往,推手的配手由大会任意指派,几场较量下来,冯老师精湛的武艺令人折服。1983年北京正式成立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冯志强教师被推选为会长。1984年冯老师首次公派出访日本讲学,这是最早的陈式太极拳正式走出国门。1985年,冯老师参加中联部中国艺术代表团赴美国、墨西哥访问。此后冯老师多次受国家体委、国家武协和中联部委派,出访世界各国。二十年中冯老师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太极拳的发展和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冯老师是一位武德高尚的爱国武术家,无论何时何地,一言一行均以国家、民族、师门、人格为重。他多次谢绝了出国定居和高薪私聘的邀请,他总是说,“我的根在中国”。冯老师又是一位文武全才的武术家。十几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太极拳实战技击》、《陈式太极拳精选》、《陈式太极拳入门》、《太极混元功》、《心意混元太极拳》、《陈式太极拳缠丝功》、《陈式太极二十四肘》、《陈式太极擒拿术》、《太极捧气功》、《太极八法基本功》、《陈式太极拳推手》等著作和教材。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是冯志强老师集毕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练达化境后而总结创立于世的优秀拳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形成体系,九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外传播。混元太极拳融合了陈式太极缠丝内功和心意六合内功之精髓,直接表达了太极拳的内涵真义。即以心意为指导,以丹田混元气为根本,依太极阴阳之理,经太极十三势的体用修炼,达到内外合一、混元一气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极拳以混元内功为本,以拳械套路和单式操练为体,以推手和散手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较大的提升与发展,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修炼内容上形成了“内外俱炼,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功原则。混元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两方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既有极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又有极强的技击防身功效。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太极拳发展中出现的“体操化”、“外家化”和“纸上谈兵”的弊端,恢复了太极拳的原本练法。2.冯志强:地质工作者,男,1935年出生,河南汤阴人。曾用名冯汉卿。中共党员,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4-1985年美国夏威夷地球物理研究所进修。曾任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副指挥,地质调查局副局长,联合国援华cpr/85/o44项目国家项目主任,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理事,广东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研究会理事,海洋地质灾害研究会及南海石油开发环境研究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现任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工及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第四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0年代参加我国西部地质调查,参与发现冷湖油田,获"青海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55-1963年,在我国青藏高原区从事石油勘查及地质研究,参与发现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1958年主持昆仑山东段的综合地质研究与找矿;1959年率"共青团地质分队"完成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区的路线地质填图;60年代转入海洋地质调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是南海珠江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主要发现人之一;主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首次在我国海域开展1:20万区域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开拓了我国海洋灾害地质及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新领域。1964年调入地质部南京海洋地质研究所,参与渤海、黄海及苏南石油地质研究。1970年随所南迁广东后,参与组织北部湾海区油气勘查,为该区首钻见油提供了基础资料。1975年主持南海北部调查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确定和命名了珠江口盆地这一大型油气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参与组织了高产油井的首次突破,该盆地现已成为我国海上主要产油区。1985-1992年领导联合国援华项目,首次在南海开展1:20万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