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茶和乾隆的介绍.典故.等资料

时间:2010-8-5 专题:乾隆
乾隆与茶

清代乾隆皇帝弘历,在位当政六十年,终年八十八岁,这一寿龄既使在现在也是高寿的了,而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更是名列第一的。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乾隆与茶的故事,涉及到种茶、饮茶、取水、茶名、茶诗等等与茶相关的方方面面。相传,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到杭州,曾四度到过西湖茶区。他在龙井狮子峰胡公庙前饮龙井茶时,赞赏茶叶香清味醇,遂封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派专人看管,年年岁岁采制进贡到宫中,当然茶客就是他本人,“御茶”至今遗址尚存。乾隆十六年,即1752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在天竺观看了茶叶采制的过程,颇有感受,写了《观采茶作歌》,其中有“地炉微火徐徐添,乾釜柔风旋旋炒。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功夫殊不少”的诗句。皇帝能够在观察中体知茶农的辛苦与制茶的不易,也算是难能可贵。

乾隆皇帝不是死在任上的,而是“知老让位”的。传说在他决定让出皇位给十五子时(即后来的道光皇帝),一位老臣不无惋惜地劝谏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呵!”一生好品茶乾隆帝却端起御案上的一杯茶说:“君不可一日无茶。”这也许是幽默玩笑之语,也许是“我应该退休闲饮”之意,或者是兼而有之。

乾隆在茶事中,以帝王之尊,穷奢极欲,倍求精工,什么排场都可以做得到。他首倡在重华宫举行的茶宴,豪华隆重,极为讲究。据徐珂《清稗类钞》记载:“乾隆中,元旦后三日,钦点王公大臣之能诗者,宴会于重华宫,演剧赐茶,命仿柏梁体联句,以记其盛,复当席御诗二章,命诸臣和之,岁以为常。”他还规定,凡举行宴会,必须茶在酒前,这对于极为重视先后顺序的国人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乾隆六十年(1796年,他是在这一年让位的)举行的千叟宴,设宴八百桌,被誉为“万古未有之盛法”。与宴者三千零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参宴者肯定都是当时的非一般人,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名章佳句。

对品茶鉴水,乾隆独有所好。他品尝洞庭中产的“君山银针”后赞誉不绝,令当地每年进贡十八斤。他还赐名福建安溪为“铁观音”,从此安溪茶声名大振,至今不衰。

乾隆晚年退位后仍嗜茶如命,在北海镜清斋内专设“焙茶坞”,悠闲品尝。他在世八十八年,为中国历代皇帝中之寿魁,其长寿当与之不无关系。当然他身为皇帝,使用的延年益寿之术肯定很多,喝茶是他养生之一法。中国古代的许多防老术效果并不好,一些“丹药”之类更是弊多益少,唯有饮茶可能是唯一能够长年不厌、裨益多多的嗜好。

==================================================================================

乾隆皇帝和龙井茶的传说

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到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到几个乡女正在十几棵绿荫荫的茶树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往袋里一放,日夜兼程赶回北京。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其实并无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上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龙井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发出来的。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叶泡好,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顿时觉得双眼舒适了很多,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的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命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还保存着十八棵御茶,到杭州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

看乾隆咋用孩儿茶“降火”

被称为“京中第一好医官”的刘裕铎在雍正和乾隆时期都在宫中做过御医,诊治水平颇高。一次乾隆的上腭部发干,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刘裕铎等人给敬上一味孩儿茶,让乾隆涂在发干部位或者含服都可以,很快就清除了口中的浮火。

其实,孩儿茶不是茶,它是一种豆科植物儿茶树的枝干或茜草科植物儿茶钩藤的枝叶加水煎汁浓缩而成的干浸膏,内服清热化痰,治疗腹泻;外用敛疮止血,比如皮肤溃烂、牙痛、牙龈溃疡等。

北京中医医院赵文硕医生指出,孩儿茶在《本草纲目》中称为乌丁泥,别名儿茶膏、孩儿茶、黑儿茶。性味苦、涩、凉,归肺经。乾隆上腭发干大概是由上焦肺胃伏火引起的,儿茶味苦性凉,苦能泻热,的确能起到消热去火的作用。

儿茶膏一般是在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块,加水煎煮,浓缩至糖浆状,冷却,干燥制成模型。一般是外用,临床上经常用它治疗湿疮流水(黄水或黄脓)、长时间不收口的疮。但是需要跟冰片合起来共同使用,效果明显。还可用于牙疳口疮、下疳、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孩儿茶在欧、美、日等国药典或药学著作中有收载,作为收敛药或与其他收敛药合用治疗腹泻。在治疗腹泻时,患者需要内服,用量非常小,虽然孩儿茶在药店就能买到,但患者仍然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因为并不是所有腹泻都能适用。对于久泻不止、便中有血的腹泻比较有效,但对于细菌性痢疾早期却不宜服用,因为儿茶具有收敛的作用,而细菌性痢疾不宜过早止泻,不利于细菌的排出。

......

乾隆皇帝与茶(传说典故)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茶香草飘逸。乾隆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听。遂据茶叶外形状螺,改称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闻天下。

碧螺春的脱俗扬名,当与乾隆皇帝的一解颐一蹙眉大有关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后来跟“龙井茶叶虎跑水”并称为茶水双绝。对于这样的绝品,作逍遥游的乾隆自然不会等闲视之。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尝,又是评,硬是把个蒙山山茶喝得有声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条斯理地酌起青茶极品铁观音……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饱了眼福,又大饱了口福。作为风流君王,乾隆真会“好享受”。

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茶圣陆羽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曾把煮茶用水分为二十等,其中无锡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则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居然轻而易举地评定了名尔座次,并赐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好此“轻重测定法”,真叫前人后人一时惊叹莫名!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位皇帝老儿一边捋着银须,一边不无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乾隆真有意思!

饮食典故:梅兰芳和乾隆都爱的菜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同春园就成了享誉京华的淮扬菜名馆,不少文人雅士、社会名流经常在此宴请聚会,京剧大师梅兰芳就是其中之一。梅兰芳虽然生长在北京,却因祖居江苏泰州,所以家中的膳食大部分保留了江南的一些习俗,对同春园情有独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的事情。

梅兰芳初学京剧开始极不顺利,一位京剧前辈听完他一段清唱以后说祖师爷没给你留下这碗饭,意思是梅兰芳不是唱京剧旦角的材料,但梅兰芳刻苦钻研,广拜名师,终成大器,其名师中有一位京剧旦角名伶陈德霖先生。陈德霖人称老夫子,曾为同治年间清廷的供奉,梅兰芳拜在他的门下后技艺大增,唱红了大江南北。1928年春天,梅兰芳从汉口演出回京,特意在同春园用松鼠鳜鱼宴请陈德霖老先生。此时梅兰芳正风华正茂,可陈德霖已到了古稀之年,下洋车时正赶上同春园有一结婚的团体,人头攒动十分拥挤,梅兰芳用手搀扶老前辈下车,不想大褂的后身剐在了洋车上,顺势一扯,大褂撕了一个尺长的大口子,梅兰芳非常过意不去。

在同春园吃完晚饭以后,梅兰芳叫车把老师送回了陈家,还觉得放心不下,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披衣下床挑灯画了一幅水墨丹青,第二天让家人特意送到了陈德霖的府上,以当时的市价,梅兰芳的一幅水墨丹青,可买10件大褂,这种尊师的良苦用心,让人称赞不已。

水墨丹青画的不是别物,而是一条在水中畅游的鳜鱼。

松鼠鳜鱼所以名扬天下,还有一个故事,乾隆六下江南时,在古城苏州微服私访,忽然觉得饥饿难忍,便进了一家名为松鹤楼的饭店,看见店家的水牌上写着有一道菜名为松鼠鳜鱼,就信口点了这道菜。菜端上餐桌,乾隆因半天未吃饭实在有点饿了,再者这道菜确实做得外焦里嫩,甜酸适口,使吃惯了宫廷御膳的皇帝大饱口福。吃完饭以后不知钱为何物的皇帝,不知道买东西吃饭要付钱,迈开腿就往外走,松鹤楼的堂倌怎知他是当今万岁爷,挡在门口不让走,这一走一挡就吵起架来,引来众人围观。此时正好苏州知府带领三班衙役巡街,看见了这可笑的一幕,忙派班头给松鹤楼店主送去白银一锭10两,方才平息了吃饭不给钱的事。

因为乾隆皇帝也喜欢吃松鼠鳜鱼,这道名菜立即传遍大江南北,从此也成了宫中御膳之一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茶香草飘逸。乾隆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

江南出名茶,西湖的龙井,洞庭的碧螺春,有口皆碑。乾隆六下江南,自然是为了巡视督导,为了游山玩水,乃至为了“寻寻爷老子,看看俏妹子”,但不乏也有尝尝江南名茶的意思。
乾隆私巡杭州时,曾在狮峰山茶园摇头晃脑,一杯接一杯地啜饮“色香味形四绝”的当地龙井。喝过之后,余兴未尽,又挥毫题诗,中有“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之句,足见乾隆品茗功底不凡,堪称行家。当时茶农为感恩这位皇帝知音体己,就把乾隆“垂青”过的十八棵茶树围作“御茶园”,以志纪念。这些茶树至今犹在,清明前后,枝盛叶茂,茶香草飘逸。乾隆在太湖边品尝了一种叫“吓煞人香”的绿茶后,对其冲泡出来的绿汤澄汁,“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大加赞赏,只是稍嫌其名粗俗,不中听。遂据茶叶外形状螺,改称为“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闻天下。碧螺春的脱俗扬名,当与乾隆皇帝的一解颐一蹙眉大有关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后来跟“龙井茶叶虎跑水”并称为茶水双绝。对于这样的绝品,作逍遥游的乾隆自然不会等闲视之。这位大清皇帝到了四川,又是尝,又是评,硬是把个蒙山山茶喝得有声有色。到了福建,又慢条斯理地酌起青茶极品铁观音……乾隆一路游江南,一路呷香,既大饱了眼福,又大饱了口福。作为风流君王,乾隆真会“好享受”。
乾隆不但品茶,还别出心裁地评水。茶圣陆羽在他的专著《茶经》中曾把煮茶用水分为二十等,其中无锡惠泉名列第二。乾隆则用银斗测水,把天下奇水一一注入量斗,以轻者为佳,重者为次,居然轻而易举地评定了名尔座次,并赐北京玉泉为“天下第一泉”、镇江的冷泉为“天下第二泉”,无锡的惠泉为"天下第三泉"。好此“轻重测定法”,真叫前人后人一时惊叹莫名!
乾隆嗜茶如命,到了晚年,更是到了病茶的地步。85岁高龄时,乾隆作引退让位之举,有大臣叩头面呈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位皇帝老儿一边捋着银须,一边不无幽默的说:“君不可一日无茶啊!”乾隆真有意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