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请帮找下《朱子家训》作者:朱熹的读后感

时间:2010-9-18 专题:朱熹
请帮找下《朱子家训》作者:朱熹的读后感

《功利主义儒家——陈亮对朱熹的挑战》读后感1、简介这本书的作者叫田浩,看上去是一个中国名字,其实是一个外国人。作为一个研究中国儒家的西方汉学家。我对他们向来没啥好感。上次跟群里的朋友聊对《剑桥中国史》的看法,也是类似。他们就像是拿着解剖刀的医生,站在手术台边,冷冷的抄着刀,仔仔细细的一刀一刀的在那里割着。相对于钱穆对于“研究本国史”的强调,这种西方汉学家的书,我看来看去,都无法看出任何的亲切感来,这本《功利主义儒家》,也是如此。2、总的看法四个字:“味同嚼蜡”,我对田浩没有任何好感,说实话,我认为他对于儒家的很多东西,都只是在门外转悠,看了很多,也搜集了很多,似乎也理解了很多,但是根本就没有任何“综合”。所谓“纲举目张”,我想他似乎并不理解。陈亮与朱熹的争论,的确值得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陈亮与朱熹,他们的观点,从根本上来说,有哪些差别?从陈亮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有哪些?从朱熹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又有哪些?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分歧又有哪些?把这三组问题讲清楚出,接下来的争论,才可以有理路可循。我在田浩的书里,没有找到这样的综述。本来还有很多批评的,算了。。。3、我对两人争论的看法--义、利、王、霸、内圣、外王、三代、汉唐等等等等这么多概念,争来争去,陈亮说了什么、朱熹说了什么,田浩在那里分析了又分析,却没有把握争论的最大的特点。儒家学说,讲究中庸,不讲究极端。很多概念,无论是陈,还是朱,往明白处说,他们互相都是同意对方的。那么他们怎么还是会争起来呢?一方面是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是并重、还是有主次。什么是主,什么又是次。一方觉得另一方的强调就是“有偏颇”,“不够中庸”。另一方面是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该如何评价。理论是理论,一旦涉及实际,就会产生分歧。--不彻底的历史主义与相对主义整个辩论,我的感觉是“陈亮一直不是朱熹的对手”,不是辩论技巧或者思考深度的差别。而是陈亮所取的,是一个不稳定的立场:相对主义、历史主义,而且是无法彻底的相对主义与历史主义。陈亮在与朱熹的辩论的中,承认三代做得尽,汉唐做得不尽,认为孔子改了一个正大本子,认为自己也可以把汉唐改出一个正大本子。但是,如果是彻底的历史主义,则孔子的那种“歪曲”,自然该一棍子打倒。如果是彻底的相对主义,则根本就不该承认三代做得尽。如果一切推到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根本就不必承认历史上有绝对的圣人,不必承认历史上存在过那种理想主义的三代。所谓的经,无非是“歪曲了的史”。那么经史之争,根本就可以被一棒子全部扫光。相比之下,朱熹的理论体系,要彻底得多,而一套足够完善彻底的理论体系,总是更加经得起论辩的。--个性与人品问题陈亮的软肋,还不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他的个人生活、修养、个性、包括倒霉事,都削弱了他辩论的力量。朱熹对他的看法,很难不“因人而废言”,也很难不从陈亮的个人经历去寻找对方“出偏”的原因。4、我对功利主义儒家本身的看法撇开我对陈亮本身的看法不谈,我也不认为功利主义是一个值得推崇的学说。尤其是陈亮说谈的功利主义,其实是一种“事功伦理”,这与西方功利主义中所谈到的“追求最大幸福”还有重大的区别。所谓事功,往往是所谓的千秋功业,那种当然是最伟大的事业的东西,其实未必能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切实的幸福。比如奥运会的金牌数,比如太空人行走之类。那种不计代价,一定要完成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的说辞,恰恰是最需要警惕的。政治家在实际上的所谓所为,往往难以给出绝对的好坏的评价,但是做为一种学说,如果开出一丝后门,那么就完全可能成为“替恶政辩护”的学说。这种学说,从一开始出现,就必须极端的警惕。因为那种“打着美好未来旗号的东西,往往会将我骗入地狱”!
我有写一篇日志。去我的空间看看吧。869218602。叫20年前父亲的话20年后的我受益菲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