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帮忙找一篇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的文章。600左右

时间:2010-9-19 专题:陶渊明
帮忙找一篇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的文章。600左右

从一首诗看陶渊明归隐后心态并不淡然陶渊明四十一岁时,辞去彭泽令,隠归故里;在归来的路上,心情愉悦,“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路的轻松溢于言表。他回想自己“心为形役”的混迹官场,太没意思了,好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觉悟了,回归了。以后要过一过“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田园生活。归隐后的陶渊明,放浪形骸、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衣着打扮嘛,“短褐穿结”;家里的饮食储备嘛,“箪瓢屡空”,虽然如此,陶渊明之感觉乃“晏如也”,安闲自在极了。平日里忙一些农活,“种豆南山下”,辛勤的进行着田间管理,常常是“带月荷锄归”。劳动闲暇之余,“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和友人们高谈阔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耕读的乐趣就在于此呢,虽然“结庐在人境”,但过着“心远地自偏”的日子。陶渊明是不是就这么一直轻松、悠闲、舒适、淡雅的过日子吗?透过一首诗,也可以看出,陶渊明也有一时的心情悲凉,此时的他心里也许打翻了“五味瓶”呢。这首诗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二首: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陶渊明在诗中写道:日头落下了西山,一轮圆月从东岭升了上来,空荡荡的天空,孤零零的月亮挥洒着万里月光。起风了,冷嗖嗖的风吹进了窗户,夜里觉得身子下面的席子和头下的枕头凉凉的。唉,气候的变化,让人即刻就感觉到了,难以入眠的我,感觉到夜是这么长啊。此时想和人说说话,可是孤孤单单的我哪里有人伴我呀,举起杯来喝杯酒,只能邀我那孤单的影子。月亮也落下去了,日头和月亮抛下了我都走了,我空有壮志而得不到伸展,每每想起这些,心里就一片凄凉,天快亮了,一夜没睡的我心情难以平静。在这首诗中没有了陶渊明的豁达、惬意、舒适,也没有了闲适宁静、乐天自在的意境。一个归隐的人,有什么事,能让他彻夜难眠呢?以苦为乐、安贫乐道的他一定不会为生活而困顿的,达观明理、洞悉人间的他一定不会为世事纷繁而苦恼的。那么他就是为了“有志不获骋”,如若为此而“终晓不能静”,那么,陶渊明在归隐后,有些时候仍然是“尘缘”未了啊。所以在很多诗中,都表示了:坚决拒绝仕宦而不动摇的句子,例如:“且共此欢饮,吾驾不可回”“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心中如若没有动此念头,写这些句子干么呢?虽然陶渊明归隐了,但是在他的心灵深处,不时的会闪一闪志在千里的豪情。陶渊明是一个满腹经纶的人,胸中不乏安邦治国之策,偶尔发一发事业无成的悲哀也是正常的。
积极的:《归去来兮辞》他以自己积极的心态面对以后的清贫生活,厌恶了官场黑暗后,毅然辞官回乡,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虽然从中有过犹豫,但是“已矣乎”表明了他的决心,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是他写这篇文的原因之一。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