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王莽即位,改国号为新。其历史地位是什么?他在位的十几年应属东汉还是另作朝代?

时间:2010-9-22 专题:王莽篡位
王莽即位,改国号为新。其历史地位是什么?他在位的十几年应属东汉还是另作朝代?

皇帝啊,虽然短,史书上标明‘莽篡位’,但严格说来他还算是个皇帝。其实严格说来,王莽做皇帝后,西汉就灭了,‘新’应另算朝代。不过有些书上还把新和后来的更始帝刘玄算在西汉里
篡位就是叛逆。都不属的。只能算是一般的起义
正史都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把他划入西汉的一部分。
汉成帝死后,不出十年西汉王朝先后换了汉哀帝和平帝两个皇帝。公元前1年,汉哀帝突然驾崩,太皇太后召来时任新都侯的王莽,让他辅佐大司马董贤办理丧事。王莽接旨后,积极怂恿尚书弹劾董贤,随即以太后诏书罢免了董贤,逼得董贤自杀。为找到接任大司马的人选,太皇太后专门下诏让朝中公卿举荐。由于王莽从前当过大司马一职,加上名声又好,所以满朝文武都极力主张举荐王莽。当时朝中只有前将军何武、左将军公孙禄两人,认为像王莽这样的外威专权会危害汉氏江山,所以坚决反对。为此两人各自举荐对方为大司马。最后太皇太后还是决定任命王莽为大司马,主管尚书事务。当时汉平帝即位时只有九岁,因年纪幼小,少不更事,太皇太后便临朝听政。明意上太皇太后说了算,实际上王莽把持朝中大权。王莽当上大司马后,就利用外戚的权力,在宫廷内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因为当时的大司徒孔光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先后辅佐过三位君主,在朝中地位极高,他就极力结交讨好孔光,并举荐孔光的女婿甑邯担任侍中、奉车都尉一职。在拉拢朝中重臣的同时,为了给自己专权扫清障碍,对自己平时不喜欢的人,王莽就千方百计牵强附会,网罗罪名,并通过假借甄邯、孔光之手进行弹劾,达到打击陷害别人的目的。在他一手操纵下,曾反对他担任大司马一职的何武、公孙禄两人都被免去官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此以后,凡是依附顺从王莽的人就会平步青云,反之,那些与王莽作对的人就会祸从天降,家破人亡。在王莽的一手栽培下,王舜、王邑、甄邯、刘秀等一批受到王莽喜欢的人,几乎把持了朝廷的司法、行政、军事等大权。王莽不愧是一代枭雄,他谨慎严肃,处事圆滑,成府极深,在朝中议事时从不直接言明,只要向党羽稍微暗示一下,众党羽就会按照他的意思奏事。当党羽按他的意思奏事时,王莽却假装推辞。就这样,王莽上迷惑太后,下骗取朝中同僚的信任。随着太皇太后年纪大了,逐步厌倦政事,后来,众公卿在王莽的授意下,逼迫太皇太后下诏规定,从今以后只有封爵的事才禀告自己,其他事务全都由安汉公和四辅决定。新任命的州牧、二千石以及茂才担任官吏,直接由安汉公王莽负责考核。于是,王莽挨个接见了这些人,施以恩德,赠送厚礼,极力拉拢。对那些不迎合自己的人,他极力压制打击。这样一来,王莽的权力几乎和皇帝一样了。终于到了公元8年,王莽逼宫迫使太皇太后交出玉玺,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新,从此结束了西汉210年的统治。“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设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曾以这样一首诗歌进行感叹,把王莽推上了大奸大恶的行列。然而,白居易的评价公正吗?从王莽篡位后的所作所为来说,我们就更难以理解。王莽既然是为了篡位,可他篡位已经成功,为什么还要进行“托古改制”,最终把自己推向绝境呢?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王莽是为了天下百姓,他想在自己做皇帝的时间内有所建树,实现“天下大同”。甚至,历史把篡位当做王莽的错误也是不公正的。西汉末年,连着出现四个昏君,就算王莽不篡位,其他人也必然会造反。或者说,如果王莽不进行“托古改制”,那他也绝对不会像今天一样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是像每一位开国皇帝那样,拥有说不完的丰功伟绩……初步执政:体恤百姓的创举。公元1年,由于太皇太后重新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成为大司马执政,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革。改革采取了几项重要的措施,其中几条可称为前无古人的创举:一、凡上一年多收的赋税一律予以赔偿;二、天下吏民不必再自行置备服兵役所需物资;三、对孤寡老人遍济周恤。这几项措施的推出,得到了天下百姓的一致拥护。从其功绩方面来看,更是不可小觑。从维护统治方面来说,这一措施的出现,扭转了当时人心散乱的局面,平定了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功绩更大,为人类文明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人性化生活环境。托古改制:超越封建的创举。从古到今,对于王莽改制的做法,大家都采取嘲笑的方式去面对。的确,王莽进行“托古改制”是以失败而告终,但其思想的前卫性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将以一个里程碑的方式出现。王莽进行“托古改制”并非完全按照古书来做,“托古”不过是王莽为了使自己的改革能够更容易地推行。在那个尊“圣贤”的时代,如果王莽没有“托古”的依据,改革将更加难以进行。实际上,王莽的“托古改制”想要建立的是一个接近天下大同的社会,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托古改制”的核心内容如下:一、王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二、奴婢制: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三、实行“五均六莞”,即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物价,征收商税,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四、改革币制。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从以上改制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除了第五、第六条没有多大意义或者说有不可取之处,其他四条的出发点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而绝不是像有些史书上的记载,说王莽是为了搜刮钱财。王田制是为了贫苦大众有田耕,不许买卖是为了防止有人占据大量田地,这样的政策对缩小贫富差距是极为有利的,是全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前提。此举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限制,没有成功。奴婢制与王田制的积极意义几乎相同,更重要的,那还是“人权”的表现。当然,这一制度从现在的角度说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可在当时却是前无古人的大胆改革行为。还有,在贷款、物价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现在的银行和物价局的雏形。王莽最终失败了,这一失败,让王莽失去了所有。同时,也让一位敢于挑战的“勇士”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王莽篡位后不进行改革,又或者,他改革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行,稳步前进,史书上又将如何记载呢?可以说,他的功绩将超过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自然,王莽的的确确已经死了。王莽的失败是因为他对封建势力的估计不足,是一次次的成功让他产生了激进的念头。又或者,有人会说,王莽在当官的时候为排除异己有过激的行为,可我们试想一下,当时的社会,当权者谁又没有这样的做法呢?与王莽进行比较,越王勾践、朱元璋等等人物可谓卑鄙千万倍。甚至有人说,王莽在失败后让民众对天哭泣,希望感动上苍,简直太无稽。可是,如果大家了解当时是个迷信的时代,了解王莽登上帝位是官员们通过迷信的手段实现的,我们难道还不能理解吗?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王莽的时代,了解了王莽的为人,试问,把王莽所做的一切都归结为为篡位做准备,这样的说法能够成立吗?我想,王莽的遭遇,留给我们的只有无奈的感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