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

时间:2010-10-5 专题: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对世界的影响
郑和,一个太监(悲哀,明朝是是一个太监最多的朝代,也是最为可怕的朝代)却创造了一个下西洋的壮举.几万人浩浩荡荡去航海,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给世界又带来了什么,仅仅是扬一下大明王朝的国威吗,又或是据说的去找什么建文帝(就算是找,也不用花前后30多年吧).几次下西洋回来,明朝的国力有增加吗,好象是用劳民伤财来形容更恰当一点.在那以后,明朝开始了衰落史,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也消失不见了,与世界强国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为什么郑和他们就不能向哥伦布,麦哲伦一样,对本国,对世界做出一点点贡献,这难道就表明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善良的民族吗,殊不知落后就要挨打,有那么好的发展机会没有好好利用说什么都是假,因此,郑和下西洋没有什么可以值得中国骄傲的了,它只是达官贵人的一场游戏而已,对中国,对世界是没有多少意义的,倒是浪费了不少百姓的血汗钱.是不能跟西方的航海家相提并论的.至少对世界的进程没有多少作用.另外补充一点,中国人在听到西方的某些发明或理论时,总会搬出自己的老祖宗来,说中国在何时何时就已经发明了,比西方早了多少百年,多少千年.什么都不服输,中国人的劣根啊.呵呵,不禁一笑.多么地无知啊,一个不懂得学习,不懂得尊重知识的民族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国自明朝后的堕落就只是偶然,又只会怪西方太野蛮??我看未必.从郑和下西洋这件不值得学习也没有多少意义的事却被国人拿来与西方航海相提并论(甚至还有说麦哲伦为小儿科的)并沉浸在自豪之中而洋洋得意就可以知道了.不知说得有没道理,欢迎大家讨论.谢谢!!!
郑和原来只不过是宫廷里的一个太监,他历尽艰险,屡下西洋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各家各执其词、莫衷一是。流传早而广的说法是:郑和下西洋为了寻找建文帝的踪迹。建文帝,名朱允炆,又称惠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登位伊始,曾决心削藩,1399年6月,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大兴“靖难”之师,公开反叛建文帝。1402年,朱棣率军攻下南京城。南京陷落时,“宫中起火,帝(建文)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为僧遁去”。《明史·郑和传》则直截了当地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后来,不少人附和其说,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其他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吴晗的《明初对外政策与郑和下西洋》等也认为,郑和下西洋除了经济方面因素以外,还带着皇上的秘密使命,这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有些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寻找建文帝之说难免牵强。建文帝其人忠厚赢弱,被朱棣从帝位上赶下台,即使逃到国外还会有什么能耐?这些情况朱棣也应当明白,因此他不会几次三番派人去探寻朱允炆的下落。再说建文帝是否逃出南京城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少迹象表明,建文帝在南京城陷落前已死于大火。建文帝既死,寻找建文帝之说更无法成立。另外还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耀兵异域”,“教化异族”,使海外诸国“宾服中国”,同时还担负着沟通中国同海外经济贸易的任务。近年来,探索郑和下西洋原因的角度有所改变,有些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的使命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郑和第一次出使是为了安抚临近小国,减轻异族异国对中国的侵扰,以后几次主要是为了通商,以及向未知的世界前进,开阔新的航道等。也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朱晨光在《郑和下西洋目的辨析》(载《郑和下西洋论文集》一)一文中持这种观点。他首先否定“耀兵异域说”,他说郑和在海外两次动用武力制服异域王都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自卫反击。郑和所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以“怀柔”为主的,以友好和平为前提的。说郑和下西洋是经济因素是一叶障目之见,考察明代有关文献,未见过郑和屯兵异域,进行经济上的巧取豪夺。郑和出使带回不少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永乐皇帝下令不要征税,他说:“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
壮举如果说地理大发现的先导者、西方的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可算得上是一种“发现”的话,那东方文明古国的郑和,就应该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先导者。一下西洋铲除海患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二下西洋重走首航路线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顺利回国。明成祖朱棣对此十分满意,并又下旨要他们再度下西洋。郑和船队于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这第二次探险,除了已到过的地方外,还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加异勒、柯枝、甘巴里、阿拔巴丹等地,于1409年正月又抵达古里,同年8月回国。三下西洋打通印度南部航道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四下西洋新辟波斯湾路线郑和船队在完成了对古里的三次探险后,休整一年。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五下西洋抵达非洲东岸1417年冬,明朝天子再下圣旨,要求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率队沿着前几次开辟的航道,先抵满刺加,然后将船队分成若干小分队,分头行动。有几支小分队沿途前往锡兰、古里、忽鲁漠斯诸国;郑和则亲率大部人马穿过马六甲海峡,经锡兰国,又往西挺进,准备横渡印度洋,直接去非洲。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船队所做的第一次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探险活动。这次远洋探险终于打通了中国与非洲东岸各国的海上航道,郑和也成为有史以来横贯印度洋、远航赤道非洲以南第一人,创下了世界远航史上的奇迹。六下西洋护送十六国使臣1421年,郑和第六次出使,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船队的访问在亚洲、非洲沿海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激起这些国家对明朝的强烈向往。他们想看一看中国,想见一见明成祖。当时,渤泥和满剌加的国王和王后都到过中国南京,明成祖盛情接待了他们。东非的麻林国王哇顿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在福州病逝。另外,在1421年,有十六国使臣抵达南京。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护送忽鲁漠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回自己的国家。七下西洋麦加朝圣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壮举如果说地理大发现的先导者、西方的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可算得上是一种“发现”的话,那东方文明古国的郑和,就应该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先导者。一下西洋铲除海患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二下西洋重走首航路线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顺利回国。明成祖朱棣对此十分满意,并又下旨要他们再度下西洋。郑和船队于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这第二次探险,除了已到过的地方外,还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加异勒、柯枝、甘巴里、阿拔巴丹等地,于1409年正月又抵达古里,同年8月回国。三下西洋打通印度南部航道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四下西洋新辟波斯湾路线郑和船队在完成了对古里的三次探险后,休整一年。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五下西洋抵达非洲东岸1417年冬,明朝天子再下圣旨,要求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率队沿着前几次开辟的航道,先抵满刺加,然后将船队分成若干小分队,分头行动。有几支小分队沿途前往锡兰、古里、忽鲁漠斯诸国;郑和则亲率大部人马穿过马六甲海峡,经锡兰国,又往西挺进,准备横渡印度洋,直接去非洲。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船队所做的第一次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探险活动。这次远洋探险终于打通了中国与非洲东岸各国的海上航道,郑和也成为有史以来横贯印度洋、远航赤道非洲以南第一人,创下了世界远航史上的奇迹。六下西洋护送十六国使臣1421年,郑和第六次出使,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船队的访问在亚洲、非洲沿海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激起这些国家对明朝的强烈向往。他们想看一看中国,想见一见明成祖。当时,渤泥和满剌加的国王和王后都到过中国南京,明成祖盛情接待了他们。东非的麻林国王哇顿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在福州病逝。另外,在1421年,有十六国使臣抵达南京。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护送忽鲁漠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回自己的国家。七下西洋麦加朝圣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壮举如果说地理大发现的先导者、西方的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可算得上是一种“发现”的话,那东方文明古国的郑和,就应该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先导者。一下西洋铲除海患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二下西洋重走首航路线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顺利回国。明成祖朱棣对此十分满意,并又下旨要他们再度下西洋。郑和船队于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这第二次探险,除了已到过的地方外,还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加异勒、柯枝、甘巴里、阿拔巴丹等地,于1409年正月又抵达古里,同年8月回国。三下西洋打通印度南部航道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四下西洋新辟波斯湾路线郑和船队在完成了对古里的三次探险后,休整一年。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五下西洋抵达非洲东岸1417年冬,明朝天子再下圣旨,要求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率队沿着前几次开辟的航道,先抵满刺加,然后将船队分成若干小分队,分头行动。有几支小分队沿途前往锡兰、古里、忽鲁漠斯诸国;郑和则亲率大部人马穿过马六甲海峡,经锡兰国,又往西挺进,准备横渡印度洋,直接去非洲。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船队所做的第一次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探险活动。这次远洋探险终于打通了中国与非洲东岸各国的海上航道,郑和也成为有史以来横贯印度洋、远航赤道非洲以南第一人,创下了世界远航史上的奇迹。六下西洋护送十六国使臣1421年,郑和第六次出使,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船队的访问在亚洲、非洲沿海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激起这些国家对明朝的强烈向往。他们想看一看中国,想见一见明成祖。当时,渤泥和满剌加的国王和王后都到过中国南京,明成祖盛情接待了他们。东非的麻林国王哇顿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在福州病逝。另外,在1421年,有十六国使臣抵达南京。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护送忽鲁漠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回自己的国家。七下西洋麦加朝圣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326014.html?fr=qrl3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的先导者、西方的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可算得上是一种“发现”的话,那东方文明古国的郑和,就应该被称为地理大发现的开拓者、先导者。一下西洋铲除海患1405年7月11日,奉成祖命,郑和偕王景弘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沿途各国人民热情欢迎中国使者,纷纷派遣使节随中国宝船来华访问。在回航途中,船队于旧港遇到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郑和从容自若地指挥全体探险队员奋力回击,一举歼灭海盗,并活捉头领陈祖义,将其押解南京,斩首示众。首次用兵就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二下西洋重走首航路线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顺利回国。明成祖朱棣对此十分满意,并又下旨要他们再度下西洋。郑和船队于1407年第二次下西洋。这第二次探险,除了已到过的地方外,还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加异勒、柯枝、甘巴里、阿拔巴丹等地,于1409年正月又抵达古里,同年8月回国。三下西洋打通印度南部航道1409年10月,郑和又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不料,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垂涎郑和船队携带的财物,预谋陷害,幸亏郑和及早察觉,率领所有船只悄悄驶离锡兰国,才免遭不测。1411年5月6日,郑和船队平安返回祖国,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官属押解南京皇宫,听候明成祖发落。后其被宽大处理,放回锡兰。郑和一行经过三次下西洋的远程探险,均至古里国,打通了中国与印度南部的海上航道,为日后更加遥远的海上航行积累了经验。四下西洋新辟波斯湾路线郑和船队在完成了对古里的三次探险后,休整一年。1413年,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这次航程比以往三次都远,除了东南亚各国外,还到了溜山等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是一个岛国,其间岛屿众多,海流复杂,船只路经此地,必须十分谨慎,一旦遭遇风暴,走偏了航向,就有触礁覆舟的危险。郑和的船队凭着多年航海经验摸索着通过了溜山,继续西航,直趋波斯湾的忽鲁漠斯。公元1415年,郑和一行偕一些外邦使节回到南京。这次忽鲁漠斯之行,他们首次越过印度以西来到波斯湾一带,新辟了中国至波斯湾的海上路线。五下西洋抵达非洲东岸1417年冬,明朝天子再下圣旨,要求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郑和率队沿着前几次开辟的航道,先抵满刺加,然后将船队分成若干小分队,分头行动。有几支小分队沿途前往锡兰、古里、忽鲁漠斯诸国;郑和则亲率大部人马穿过马六甲海峡,经锡兰国,又往西挺进,准备横渡印度洋,直接去非洲。这是有史以来中国船队所做的第一次横渡印度洋的航海探险活动。这次远洋探险终于打通了中国与非洲东岸各国的海上航道,郑和也成为有史以来横贯印度洋、远航赤道非洲以南第一人,创下了世界远航史上的奇迹。六下西洋护送十六国使臣1421年,郑和第六次出使,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船队的访问在亚洲、非洲沿海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激起这些国家对明朝的强烈向往。他们想看一看中国,想见一见明成祖。当时,渤泥和满剌加的国王和王后都到过中国南京,明成祖盛情接待了他们。东非的麻林国王哇顿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在福州病逝。另外,在1421年,有十六国使臣抵达南京。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使命就是护送忽鲁漠斯等十六国使臣返回自己的国家。七下西洋麦加朝圣1431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这是最后一次航行,对郑和个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船队穿过曼德海峡,沿红海北上,驶往他日夜向往的天方圣地麦加(今属沙特)。当郑和吻着那日思夜想的圣石时,不禁热泪盈眶,发出由衷的感叹。从少年时代立下的朝觐麦加的誓言,在此刻总算有了一个圆满答复,几十年藏于心底的梦,终于变成了现实。
楼上都是粘帖的......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首先,就郑和成功下西洋这件事来说,他的伟大在全人类历史上是无可动摇的.举个例子,牛顿发明了现在本科生就掌握的微积分,您能说牛顿发明微积分这件事不够伟大么?显然不.郑和也是如此.不管他出航的目的是什么,不管他达成目的没有,以15世纪人类的航海能力,明朝超越了人类远洋航行的极限完成了跨洋航行,这种探索精神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其次,麦哲伦,哥伦布,包括迪亚士和达伽玛进行远洋航行的目的不见得有多么单纯和高尚.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即掠夺东方的财富.现今的历史学者谈及这些大航海史代的启蒙者们,歌颂的都只是他们勇于探索的不屈精神,而对他们航行的目的略去不谈,道理即是如此.剥开探险家的外衣,他们只是一个对原住民进行掠夺的侵略者罢了.因此就探险精神来说,郑和的伟大毋庸置疑.但就意义来看,郑和航行并没有带来什么直接的收益.这点和西方的航海家们就有所不同的.论及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西欧国家进行航海探索的原因是因为国内资源的稀缺,迫使他们不得不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满足本国发展的需要.而我国地大物博,封建小农的自给自足经济根深蒂固牢不可破,自然没必要进行殖民地开拓了.论及明朝的衰落,根源在于体制.事实上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否真的出现过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以费维凯,黄仁宇等人为首的明史专家认为人民大学学者举出的"资本主义萌芽"的例子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比如张瀚的<松窗梦语>记载了他以纺织业起家的故事.黄仁宇经过考证后指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主要只是为了叙述其祖先夜得一神人授予一锭银使其家资巨富这一事实而已,通篇强调的是因果报应和富贵由命的思想罢了.其他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例子大多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并不是非常有力的证据.明代的衰落,或者说停滞不前,主要因为明代在建国之初的立国根本.明代一反以往扶植经济发达省份,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治国策略;改为优先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实现领内经济情况的平衡和统一,来实现国家的稳定.明代典型的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效的维护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利益,却无法适应民间经济形势发展的新需要,财政税收制度与民间经济发展脱节,才造成了明清两代落后的局面.郑和航海确实给民间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需要指出的是明代的赋税其实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山东曹县在16世纪末的税率仅仅为1-5%,最重的苏州府也仅仅是20%而已,而在同时代的日本却采用的是"五公五民"(税率50%)的政策.因此造成明代衰落的根本,就是我上一段所说的财政制度和策略的混乱,短视.最后,虽然楼主您指出的我国人民的劣根性确实有之.但我认为您所言并不太妥当.我们既不该妄自尊大,却也不该如您般妄自菲薄到"隔墙苹果甜,外国月亮圆"的地步.客观,合理的评价我国亘古至今的发展和成就,做到不亢不卑,才是正确的史观.我国封建社会远不到一无是处的地步,而欧洲的近代也远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主题:郑和精神永放光芒————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船史专家席龙飞作者:版主飞奔时间:2005-06-1613:50:57f2记者:郑和为什么要统率如此庞大的船队历时28年七下西洋呢?席龙飞:我的研究表明:郑和远航最本质的精神概括为开放交流和发展。研究表明,郑和下西洋促进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郑和船队的贸易不仅使南亚、西亚、东非广大地区人民深受其惠,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丝绸和瓷器的生产。进口的回青使我国瓷器生产日趋繁盛;引进了西洋出产的很多药物,丰富了中国的药典,大有益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保健事业;借鉴和融合了阿拉伯世界的牵星术,也提高了我国的天文航海技术。郑和在航海实践中不断升华了海洋意识和海权观,这正是我们今日经?d

参考资料:http://bbs.cctv.com.cn/book/6310849/1.html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喧嚣中,郑和的遗产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当人们都在高声颂扬郑和的航海成就时,我要说出一个被长期忽略的事实,即郑和对海外华侨社会及其文化架构的非凡意义。在我看来,郑和不仅是中国海洋叙事的最高代表,而且是全球华侨社会及其文化的奠基人。尽管宋元两朝都有华人流落海外,从事“非法”的民间贸易,但真正形成华侨社会,当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它是郑和舰队的杰作。郑和在马六甲海域击败了陈祖义的私贩武装,剿灭了早期自由的民间华侨社会,而后,一种与大陆国家关系更为密切的新华侨社会在那里呼之欲出。在七次大航海的进程中,马六甲和巨港等地成为海军基地和货物转运中心。士兵们在这里度假,推销、采购,赌博,搜集漂亮的女人。作为宦官的郑和不需要女人,但他并未阻止下属的寻花问柳。据郑和的翻译马欢和费信所撰的游记声称,那些身材高大的北方水手深受当地女人喜爱。按照当地的浪漫风俗,一些好客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妻子拥有一个中国情人,这样可以使他感到非常体面。郑和舰队的到来,除了刺激当地贸易和香料种植业的发展,也促成了色情业的繁华。多情的女主人与船员们结下了深厚友谊。郑和的士兵原先都是帝国的囚犯,远航是囚犯与帝国的某种生命交易,他们是一群亡命的赌徒,籍此从皇帝那里换取第二次生命。但舰队的减员情况非常严重,据说最多的一次有一万人死在海上,人数超过整个舰队的三分之一。远征者的家属再也无法触摸那些已经葬身大海的尸体。他们的恸哭淹没在皇帝胜利的笑声之中。但这些死亡者的名单却充满了猫腻。在经历了多次性交易或真正的浪漫爱情之后,一些士兵中在南洋滞留不归,成为幸福的逃亡者。出于政治和贸易战略考虑,郑和没有深究他们的叛国罪行,反而默许了这种逃亡行径。为掩人耳目,他们被戏剧性地加入了死亡名单,而他们却已改名换姓,与当地女子通婚,生儿育女,经营中国杂货,形成第一个具有国家主义特征的华侨社会,并成为郑和舰队和当地土著社会间的政治纽带。郑和时代建立的南洋华侨社会,具有下列四项基本表征:第一,它从事中国货(丝绸、瓷器、茶叶、生姜和蔬菜等)的经营,而这正是郑和舰队携带或贩运的主要货物。这种杂货市场就是唐人街经济的主体。其次,郑和为华侨社会还提供了核心文化符号。今天出现在各地唐人街的各种中国文化符号,从石狮、牌坊、琉璃瓦顶、红色灯笼、舞龙到中国草药,都是明成祖朱棣和郑和的联合杰作。朱棣是中华国家主义符码的集大成者,紫禁城不仅是皇帝的壮丽家园,而且也是中华国家主义符码的最大展厅。它们被镶嵌在紫禁城建筑群里,成为权力美学的象征,而郑和则奉命把它们输送到南洋,成为华侨社会的民族主义支柱。这些符号以后又飞越南洋,成为美洲、澳洲和欧洲唐人街的鲜明标记。第三,在泰国境内有着南洋最大的郑和镀金塑像,它揭示了南洋华侨对郑和所代表的帝国的持续性效忠。在拥有仇恨宦官传统的中国,除了郑和,没有任何人享受过来自人民的这种敬意。这种文化忠诚是华侨社会的普遍特征;他们是永远的“侨民”,保持着中央帝国的历史记忆以及对当地土著的轻蔑。这一坚硬的民族信仰削弱了华侨融入当地社会的能力。600年以来,他们与南洋原住民的文化隔膜和冲突变得旷日持久。作为最大的种族异端,他们不断成为原住民排挤、清洗和屠杀的对象。郑和还是妈祖崇拜的始作俑者。郑和12岁被明朝军队虏获,在割除生殖器后沦为朱棣的家奴。他的父亲死于战乱,而母亲两年后也病逝于云南故乡。郑和从此面对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残障。他毕生都无法摆脱恋母情结的纠缠。他在福建长乐等待东北季风时,曾经遭遇一位要饭的老妪,背影酷似他的母亲,他下令收养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丐,为她打造一座云南样式的木楼,供养她的衣食。这座风格奇特的木楼叫做“梦母楼”,直到20世纪上半叶还矗立于长乐县境内,像一座木质的纪念碑,诉说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长达500年的思念。但郑和恋母情结的主要投射对象并非无名老妪,而是海神妈祖。此前,妈祖只是一位地方小神,主管福建东部沿海渔民的局部信仰。郑和扩大了她的权能及其接受崇拜的区域。她不仅是郑和舰队的保护神,而且成为整个海外华侨社会的最高神祗。郑和在沿海各地打造了多座规模宏大的妈祖庙,并且请恳请皇帝朱棣敕封她为“天妃”,把它提升为国家级神祗。至此,妈祖作为唯一的海洋女神,填补了中国神谱的最后空缺。她是郑和的精神母亲,不倦地庇佑着这个毕生漂泊的男人。贸易市场、民族符码、国家信仰和妈祖崇拜,这是支撑唐人街的四大支柱,也是唐人街文化的最大秘密。但由于海盗猖獗,明帝国开始实施海禁,皇帝被迫放弃了朝贡贸易,同时也严禁民间的跨国自由贸易。郑和的宝船舰船被拖回,逐渐成为一堆历史的破烂。朝廷还规定建造双桅以上的船只即犯死罪,并准许沿海总督摧毁所有远洋航行的船只,逮捕驾船下海的商人。在文官集团的声讨下,郑和留下的大批档案不翼而飞。有关航海大发现的知识和技术被彻底清洗。伟大的梦想被悄悄埋葬在皇帝的后花园里。郑和的航海遗产遭到了彻底湮灭。只有他的文化遗产被海外华侨所秘密继承。全球各地的唐人街上,到处弥漫着郑和的气息,但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来历,也没有人把它们与郑和的名字挂钩。作为历史悲剧主角的郑和,至此走到了命运的尽头。(作者:朱大可,原载《东方早报》)回答者:jrliu7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