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徐光启’的资料_

时间:2010-10-9 专题:徐光启明史列传
详细点
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一、徐光启生平简介

在繁华的上海滩上,有一个文明的聚集区——徐家汇,它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内阁大学士、伟大的科学家徐光启身上。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字子先,号元扈,谥文定,天主教徒,教名保禄。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农业科学家。他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徐光启1562出生于上海一个寒素的家庭,早年曾在上海龙华寺求学,他自幼勤学苦练、生活简朴,在中秀才后前往广东教书。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广东韶州结识西方传教士,初步闻知天主教教义及西方科学知识;后又读到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图》。次年中举。二十八年春赴北京应试,途经南京,往访利玛窦,对西方科学知识发生兴趣。三十一年(1603)在南京聆听了葡萄牙耶稣会士罗如望的宣道,阅读了利玛窦的《天学实义》。他希望能将天主教教义加以传布,使人人为善,以达到"久安长治"的政治目标。因此,他接受了"天学",受洗入教,取教名保禄。

二、徐光启的主要事迹与成就

(一)徐光启与《几何原本》

1、翻译背景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3)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明朝末年,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他认为应该很好地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科学,取长补短,使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徐光启见到利玛窦,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因利玛窦是天主教徒,所以要他先加入天主教,然后才肯向他传播西方的科学知识。后来,他经过三年之久的慎重考虑,为了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就全家加入了天主教。

2、翻译工作
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他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利玛窦每两天讲授一次,徐光启总是准时到达,不论是狂风怒吼,还是大雪纷飞,从不间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深深地为该著作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于是,他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
从1606年的冬天开始,他们两人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每晚,他们坐在灯烛之下,先由利玛窦用中文逐字逐句地口头翻译,再由徐光启草录下来。译完一段,徐光启再斟字酌句地作一番推敲修改,然后由利玛窦对照原著进行核对。遇有译得不妥当的地方,利玛窦就把原著再仔细地讲述一遍,让徐光启重新修改。如此反复数次,直到认为满意了,再接着译下一段。徐光启对翻译非常认真,常常是到了深夜,利玛窦休息了,他还独自坐在灯下加工、修改译稿。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从大雪纷飞的冬季忙到来年桃李花开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利玛窦主张先将前六卷刻印出版,听听反映再说。付印之前,徐光启又独自一人将译稿加工、润色了三遍,尽可能把译文改得准确。然后他又同利玛窦一起,共同敲定书名的翻译问题。费尽周折,最终把书名译成《几何原本》。

1607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清初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编译《崇祯历书》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

徐光启晚年虽然年老多病,但他抓紧时间审定了《崇祯历书》的最后三十七卷历书,一六三三年徐光启病重,他还吃力地吩咐孙子,回上海后要把《农政全书》全部整理好,刊印出来。徐光启逝世后,崇祯皇帝停朝三天,特地为徐光启赐祭,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并谥为“文定”。

《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三)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万历四十一年,徐光启遭朝臣排挤,托假告病,前往天津购置土地,以屯田的亲身体验致力于对农学的研究。徐光启在天津参加农事活动,“随时采集,兼之访问”,先后撰成《壮耕录》、《宜垦令》等农书。《农政全书》中的开垦、水利和荒政三个项目部分内容就是他在天津屯田时的实践经验和心得。

天启年间,徐光启遭魏忠贤排挤,告假回上海闲住,开始专门致力于他的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甘薯最初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起初只在福建沿海很少的一些地方种植。徐光启把它引进家乡种植,进行了多次试种,终于获得成功。在上海推广后,他又将甘薯的种植扩大到全国。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初稿就是在这个时候完成的。

在《农政全书》的编著过程中,徐光启多次深入农村访问调查,拜老农为师,遇一人则问,至一地则问。

《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留给我们的另一伟大文化遗产。这部农业科学的伟大著作总结了我国历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我国古代农业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三、学者专家的基本评价

徐光启以赤诚之心示祖国,以开放之心献科学,以进取之志求真理。传播文明之火,做会通中西第一人;身居高官,奔走呼号,殚精竭虑图自强。

明末清初的查继佐赞美他:“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间寝食。”

余秋雨先生说:“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他不愧为“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可见,徐光启是我国历史上富有科学成就的一位可敬宰辅,他的中西合璧的开放精神,将永远昭示后人不断进取!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就把他的家乡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