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何年何月?_

时间:2011-03-22 专题: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五百九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①,这一天武功县(今陕西武功县)可能没有什么大事值得载录的,然而这一天却诞生一位对隋唐二朝以至对中国历代皇朝颇有影的人物——李世民。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李世民出生之时,隋朝的经济呈现一派荣化华似锦的景像——隋文帝吞迸了南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等分裂对峙,中国走向大统一。人心思静,隋文帝勤政厉治,相对炀帝执政时期而论,老百姓尚能过一些安稳的日子。②很难相像到,十多年后,中华大地上竟变成血雨腥风式的修罗场,更想象不到李世民父子等人由此登上政治舞台。

李世民是李家第二个儿子,老大是李建成,三弟叫李元吉,他还有一位同胞兄弟叫李玄霸。据说,这小弟天生神力,在隋朝好汉排行榜之中居首位。可惜过早地去世。按照当时的习俗,人们称李建成为“大郎”,李世民居次,称作“二郎”,其它弟兄如此类推。

李家传到李渊这一代,家世煊赫。人们从电视剧情得知李渊是隋炀帝的表兄,就以为李家发迹是攀亲姻缘的关系,这是忽略了李渊的本事。李渊在隋王朝时世袭他父亲的公爵封号,担任太原防卫司令(太原留守),因为不能抵御突厥汗国的侵袭,又因为有谣言说姓“李”的将代替姓“杨”的君临天下,这两件大事,促使杨广对他不满和疑忌。他却能逃过这些政治风险,并因机得势,龙兴晋阳,足以证明他有常人难企及之处。

“虎父无犬子”,建成、世民、元吉三人均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元吉年幼性燥,嬉于玩乐,浪籍甚厉,晋阳的老百姓对他甚是为满。建成仁厚、世民俊逸豪迈,壮志凌云,结交天下贤才,可谓北国阳刚大气的水土孕育的人人气质,正如俗语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我们肯定地指出,李世民没有这样的胸襟修为的话,后来他决计不可能得到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一流政治人物的拥戴。

李世民的名字来由有点特别。据说他四岁那年,随父亲李渊到岐州(今陕西凤翔南),有一书生自称善于看相,对李渊说:“公是贵人,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后,脱口言道:“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生怕惹出乱子,欲诛杀书生,却不知其所踪。李渊给儿子取名为“世民”,也许确实希望如相士所言,祈盼他长大后,果真能“济世安民”。新旧《唐书》太宗本纪里均有类似的记载。

其实只要稍加思索,就知这个“传闻”近于天方夜谭。古代的史学家给帝王撰写纪传时,省不了补添一些“神迹”,不足为训。

李世民出身于贵族,接受着儒家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出身一个极有权势的氏族——窦氏。她的姐姐就是杨广的夫人(非正室),可见窦氏和隋皇室里有相当的政治地位。窦氏是一位颇有见识、学问的女子。当她听到杨坚篡夺政权的消息,跳到堂下,抚胸叹息,说:“恨我不是男子,不能拯救舅父家空难!”③她善书法,《新唐书-后妃传》称她“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

人们联想到李世民精通书法,雅擅政论,自然想到这位贤良淑德的女子对儿子的影响有多深。可惜她过早地逝世,李世民受到的打击必甚,当他老父称帝后,“世民每侍宴宫中,对诸妃嫔,思太穆皇后(窦氏)早终,不得见上(李渊)有天下,或歔欷流涕。”④因此遭到老父两位心爱妃子尹妃、张妃背后打小报告,惹得李渊甚为不满。

李渊通过较量射箭才娶得这位娇妻。李世民不减其父之风,自少年始,就爱上骑马射箭。贞观初,他曾经对萧瑀说:“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⑤此外,他率军征战王世充时尝遇到险情,“世充率精兵三万阵于慈涧,太宗以轻骑挑之。时众寡不敌,陷于重围,左右咸惧。太宗命左右先归,独留后殿……太宗左右射之,无不应弦而倒,获其大将燕颀。”⑥试想,没有精湛的骑术、箭术,冲陷于千军万马之中,别说指挥部属,连性命也难以自保。然而他不光能身先士卒,“挽弓当挽强”,箭无虚发,当真有龙城飞将李广之风。须知道,他毕竟是一位统帅,决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乔峰,能在敌军之中深入险地,取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李世民骑射了得,已为臣属所公认,史官溢美的之辞也许有些,但基本符合史实的。

李世民雅擅书法。现今,人们还可以欣赏到他撰写的《温泉铭》及《晋祠铭》等书法,那刚劲老练的书法,足可登大雅之堂,不愧“书法家”的称号。后人都说,王羲之威名远播,被尊为中国书法之圣、中国书法革新变化之巨,李世民“功不可没”。尹佩霞(patriciabuckleyebrey)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里这样述说的:“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作品无疑王羲之写于353年的《兰亭序》,在一定程度上,它的名气来自一个约300年之后唐太宗如何得到它的故事……”⑦她还附一幅太宗临摹王羲之书法的拓本。

有趣的是,李世民于书法上的本事并非出于少年时代——古人虽用毛笔书法,倘若没有好好地下一番苦功于法度上,写出来的字也不会好看,当然不能称之为“书法”——正如他后来回忆说:“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⑧少年时代的李世民跟时下的年轻人并无多大分别:涉猎刺激、冒险的玩乐,翻看书本读不到几页头脑发麻似的。他既是贵族子弟,老爸李渊当然让他跟其它兄弟接受“配称身份”的教育,也不许他放浪形骸,是以总算学得一些读书写字的本事。他十七八岁就可始漫长的戎马生涯,间中即使有空闲,也得跟属下商议要事,或忙于应付、策动对付东宫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一波接一波的明争暗斗。直到登基成为皇帝之前,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没投放多少时间于读书、练习书法上。那么,这些本事,几乎均在贞观期间所成。时下高官料理一方之政事,还显得忙忙碌碌,甚至连民众的诉求也无暇聆听,真不晓得他们所忙何事。难道他们比李世民更忙碌吗?

李世民素来威严,临朝时,皇帝的威风十足,许多臣子都不敢仰视,有些先作好准备好上奏本子的大臣或地方官员,被皇威所慑,惴惴不安,张口结舌,以致言不尽畅甚至出现不知所云的现像。这样是不利治理政事的,当他听得心腹大臣的劝瑜后,随即改变得和颜悦色。盖李唐本源渊于北方少数民族,李世民长于北国,北方人性情豪爽,他本人更是“且性刚烈”(陈叔达语),脾气一发起来,脸都胀得紫红,让人觉得他蛮劲冲天,嗔目瞪起,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魏征尝在朝会里拂逆他的主意,让他在众臣子面前下不了台,狼狈不堪,以致退朝回后宫,怒不可遏地对皇后长孙氏说:“早晚要杀此田舍翁(指乡巴佬。系当时的方言。)!”长孙皇后是一位明大理识大体的女子,对他晓之以理,他才转怒为喜。

从这些喜剧式的片段里不难发现,非涉政治机谋的事情,李世民感情不擅收敛,幸好他不是一人死要面子的莽汉,知道自己理亏后,就立即改变态度。此后,他偶尔不采纳魏征的劝谰,还是给予褒奖。还有一次,他对魏征说:“对朕的旨意,爱卿可否先惟惟,退朝了再向朕陈述得失?”以他皇帝之尊,用这样的口吻对臣子说话,当真难得之极。

年轻时,李家诸昆仲并无利益上的冲突,自然谈不上争权夺位式的“面和心不和”的问题。他与建成、元吉是同胞亲兄弟,感情融洽,期间少不了骑马射箭的较量。有些戏说式的小说、电视剧常常把李建成描绘成一个昏庸无能的李大少爷,他兄弟三人在少年时就出现过“不和式的较量”,其实大谬。须知道,在夺取隋朝政权的战争中,李建成、李世民曾一度通力合作、共和领军出征。两人互有心病的话,战情决计不会如此顺利。同时也要指出,李建成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年青人。也许他不如二弟雄才伟略,打仗的本事也许稍逊一筹,他在招揽人才、用贤方面,绝不在李世民之下。费正清、催瑞德在《剑桥中国隋唐史》(参看其书《玄武门之变和内禅》这一篇)里列举多种文献否认传统的史观。北宋的大史学家司马光虽认同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问题上立“首功”,他不以为建成、元吉像传统史书描绘的大坏蛋,因而在《通鉴》的《考异》里颇多质疑。⑨在《通鉴》里对此并不“照单全收”,相反提出另一番见解。

李世民于大业九年,他十六岁那年娶长孙氏为妻。长孙氏是河南洛阳人,先祖系北魏皇族拓跋氏,他们的先祖担任过宗室长,故改名为长孙。长孙氏的父亲叫长孙晟,是隋朝右骁卫将军。其时长孙氏年十三岁,“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长孙氏的哥哥叫长孙无忌,“好学,该博文史。”他后来成为贞观期间重要的元老级大臣。

据野史载,李家与长孙家给李世民、长孙氏二要订亲。李世民这一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给他带来多少恋爱的快乐,后人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有一点可以相信的是,李世民对长孙氏甚为敬重,后来在他执政期间,他多次就政事听取长孙氏的意见,长孙氏自谦退让,身在后宫,全力支持丈夫,把后宫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使到李世民得以集中精力治理国家。在门第上,他俩是“门当户对”的一对,在夫妻感情上,他俩相敬如宾,感情甚督。长孙氏逝世后,李世民一直没有再立皇后,就意味着,长孙氏的地位无可替代,可见长孙氏在他心里的份量有多重。

综观李世民的回忆表白,可以看到,他少年时代就不是彬彬有礼的文弱书生,而是强悍骁勇、擅骑射的贵族子弟。他为人豁达大度,意志坚强,极易动怒,不善自我克制感情。不过,这并影响他后来的表现。后者可以慢慢克服,若无容物之器量,一切就完蛋了。

李世民在陕西出生,李家在晋阳龙兴,在陕西西安市发迹。李家诸人渊源却是谜一样。用今天的话说,李世民并非“纯种”汉人,他的祖先是外族人,就如今所说的“老外”或“老番”。在大汉族主义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出身并不中听,李世民的老父自然也不愿意在龙兴后,还背负着“我是老番后裔”的包袱,后来在修族谱、修史书的浩大工程里暗做手脚,并宣布“老子即皇祖”。他们把道家大圣人李耳看作始祖。一千几百年前的人,就懂得“明星效应”,运用得如此高明,可谓用心良苦。

不过,中国是由多民族构成,即令他不是“纯种汉人”也无损他的形像。关于李唐出身的谜团,下一节详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世民出生日期,有说是十二月七日或十二月二十五日。

②钱穆先生《国史大纲-第五编隋唐五代之部》第二十二章述:“……隋室虽祚短运促,然其国计之富足,每为治史者所盖称。自汉以来,丁口之蕃息,仓廪府库之盛,莫如隋。……其尤要者,则为中央政令之统一,与社会阶级之消融。古代之贵族封建、以及魏、晋以来之门第特权,至此皆已消失。全社会走上一等平线……故下层之负担尚甚轻,而上层之收入已经甚足。”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隋纪里也提及到,隋文帝统中国,把政务办得井井有条、节俭朴素等优点。因此,粮食多得贮藏不下。至于他晚年作风有变,则又是别论。盖李世民出生之时,也没有出现“民有菜色”的情况,倒是杨广有用不完的欲望和精力,把老爸积下的财富在有限的十来年内,一古脑花个精光!

③译文按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突厥可汗》公元五八一年,辛丑。

④《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

⑤《贞观政要-君体第二》

⑥《旧唐书-太宗本纪》

⑦中译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五章。

⑧《全唐文》卷九,答魏征上群书理要手诏。

⑨此处按《资治通鉴考异》条目:十一月,帝(指李渊)待世民浸疎(日益疏远),建成、元吉日亲。

《髙祖实録》曰:建成幼不拘细行,荒色嗜酒、好畋猎常与搏徒游,故时人称为任侠……髙祖亦喜其获免,因授以兵又曰:建成帷薄不修,有禽犬之行。闻于逺迩。今上以为耻甞流涕諌之,建成惭而成憾。又曰:太宗毎总戎律惟以抚接才贤为务,至于参请妃媛素所不行。《太宗实録曰》:隠太子始则流宕河曲逸游,是好素无才略不预经纶于后,虽统左军非众所附,既升储,两坐构猜嫌太宗,虽备礼竭诚以希恩睦而妬害之心日已滋甚。又巢刺王性本凶愎志识庸下,行同禽兽兼以弃鎭失守罪戾尤多反害太宗之能,于是潜苞毁譛同恶相济肤受日闻,虽大名徽号礼冠羣后,而情疎意隔宠异曩时。按建成元吉虽为顽愚,既为太宗所诛,史臣不能无抑诬讳之辞今不尽取。


唐太宗于开皇十八年(599年)在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