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郑和下西洋期间的故事_

时间:2011-03-25 专题: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期间的故事,是远洋的时候!!!!!!
600年前的7月11日,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和外交家郑和首次出航下西洋。此后的28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每次率领27000人以上的船队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远达红海与非洲东南岸,据传甚至到过南极和澳洲。其船队规模之宏大,航海技术之先进,组织指挥之严密,都是当时其他海内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近一个世纪。

从俘虏到将军
1371年,郑和出生在中国云南大山中一个穆斯林家庭.这里远离大海。其父和祖父曾远渡重洋去麦加朝圣。他们都曾是成吉思汗军队的士兵。郑和出生时,元朝已土崩瓦解。
洪武十五年(1383年),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郑和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从此追随燕王朱棣征战于蒙古大草原。20岁时,当年的宦官已经成了将军。
1403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政权登基,史称明成祖。郑和因有勇有谋,屡立奇功,被明成祖任用为“内官监太监”,列入内迁高级官员,并赐姓“郑”,改称郑和。
由于倭寇的活动,严重影响了沿海贸易,1404年,郑和出使日本,劝说日本皇帝亲自制止倭寇的活动。这一使命彰显了他杰出的外交才华。就在这段时间里,明成祖正在组建自己的船队。四年中,中国沿海的各个造船厂要建造1681艘船。
中国的航海传统历史悠久,而建造如此之多的大船,是前所未有的。宋朝时,造船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帆船的样式很多,海上贸易也因此而繁盛。中国人发现地球存在着磁场,罗盘这一重大发明让中国海运有了重大发展。郑和还在指南针的帮助下画出了相当精确的海路图。郑和的大船长130米,宽50米,最多可运载上千旅客。船上除了郑和和他的七位宦官船长外,还有士兵、商人、翻译、僧侣、其他宗教界的代表、医生、马车夫、厨师、工人以及从监狱和军队中招募来的水手……1405年7月11日,在郑和的统领下,这支载着27000多人,由317艘船组成的如海上城市般的巨大船队浩浩荡荡地向南驶去,人们称之为“宝船”。

打通贸易航线
事实上,郑和更像是一位使者,而不是探险家。1405年到1433年,他共进行了7次航行,每次航行,他都或多或少地沿着之前一些不知名的中国商人的航线前进。他到达了印度洋沿岸最大的香料市场,东方各国的商人都在这个开放的市场里做买卖。在明朝之前,中国始终只是一个农耕之国,甚至有法令禁止任何外国人来中国,郑和蔚为壮观的船队向世人表明,中国将大规模地重新踏上海上贸易之路。
郑和此行的使命并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明朝初期,中国南海一带时有海盗出没,郑和下西洋的重要使命就是保证海上安全,维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稳定;保持海路通畅,以便与西洋诸国进行公平贸易。1407年,在回国途中,郑和的船队在马六甲海峡遇到了可怕的海盗。这场与海盗的战斗是中国火药的又一次胜利,海盗船一艘艘被中国船队的炮火击毁。于是,这条海路变得较为安全,马六甲城成了船队的一个主要停靠点。对外国人来说,这条海路给他们打开了通往中国的门户。
这支庞大的船队虽然实力强大,但所到之处却从不以武力征服,它极少的几次战役,也是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自卫而进行的。有关锡兰的一段小故事至今仍然家喻户晓。当时的锡兰国王拒绝接见这位中国将军,也拒绝朝贡。1410年,他甚至发兵5万人攻打郑和的船队。在这次战斗中,国王被俘,郑和将他带回南京。明朝皇帝免其一死。从那时起,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权威与日俱增。

中国敞开大门
1412年,为迎接郑和宝船回国,永乐皇帝朱棣命人建造了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九层瓷塔,这座宝塔在1856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1414年,郑和把一位编年史家请上了自己的大船,让他将船队的各次冒险经历记录下来。郑和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后来追随他出使的也主要是些会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
郑和的船队在绿宝石般翠绿的大海上航行,他们到过马尔代夫的环礁,在亚丁港停留过,然后船队顶着狂风沿非洲海岸航行到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和布拉瓦、肯尼亚的蒙巴萨……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马达加斯加海域。
郑和的非洲之行是中国人远征海外的巅峰。1419年郑和返回时,一批非洲国家的使节也随他来到中国,当然随他回来的还有一只长颈鹿。1420年,这些非洲国家的使节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宾客应邀参加了紫禁城的落成仪式。
郑和下西洋期间,海外国家与明朝的“通贡”由洪武年间的几国增加到了30多国,从东南亚输入中国的货物多达185种。众多的海外货物输入中国,为中国动物植物学、医药学和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外来成分。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贸易途径,郑和成功地构建起一个中国东南亚经济贸易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密切的政治、外交、贸易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历久不衰。

探索精神永存
1424年8月12日,永乐皇帝病逝。其子朱高炽即位。他登基后的第一项法令就是停止出使外国,停止建造船舶,甚至连修船工作也停止了。
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其子在即位后重新起用了郑和。年逾花甲的郑和感到,将要进行的远航可能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了。1432年,他率一支27500人组成的船队再次来到加尔各答。他希望能像前辈那样去麦加朝圣,但还没到目的地他就去世了。据传郑和的遗体被葬在爪哇。
1433年秋天,最后三只长颈鹿运抵北京。直到1470年,船队仍零零星星地有些航海活动,而中国的大门则悄悄地再次关闭了。
郑和成了传奇式的英雄,在东南亚,人们建造寺庙来纪念他,他成了海外中国人的神圣楷模。郑和的船队在沿非洲和印度海岸航行时给当地留下了许多中国的石碑、雕刻、瓷器、古籍和中国历书。他的探险可与长城齐名。他带给他所到之处的,是友谊和瓷器、工艺和文化,传播的是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撒下友谊和文明的种子。不仅展示了一个强盛之国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也建立了一种和平友善的国与国交往模式。李约瑟曾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60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一个民族和平发展的心声。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具有特别的意义,世界各地的华人、郑和航海所经过地区的人民都在纪念他。人们回望那次伟大的远航,并非为了追念一个人的壮举和一个时代的荣耀,而是纪念郑和下西洋所代表的国际交往中的一种历史传统,纪念在这次伟大远航中不同文化相互走近的可贵姿态。
郑和下西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符号,它所体现的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往的理念与实践,为人类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适相吻合,正是今天国际社会所需要的。中国各地隆重纪念他,正表明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姿态,表明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通过发展自己促进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
到网上查查。输入郑和下西洋即可。
有一天,郑明上网聊天时,遇到一个叫汉丽宝的网友。汉丽宝说你是昆明人吗?郑明说是。汉丽宝说真的吗?郑明一听这话来了气,还会假吗,你打电话过来,话音刚落就后悔了,网上骗子多。怎么办呢?郑明就留了一个报社收发室的电话,这样的话可进可退。汉丽宝说过几天我来找你请你帮忙啊别说不认得我。郑明说哪里会呢,顺便开了个不伤大雅的玩笑,有缘千里来相会啊。这时办公室有事了,郑明就下了线。没过多久,郑明就把这事给搞忘了。有一天,郑明去收发室拿报纸,收发室的电话响了,因为收发室里暂时没人,郑明就拿起电话,结果就是汉丽宝,女声。郑明说咦,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呢?汉丽宝说你忘了吗,这是你给的电话啊。郑明这才想起是自己留的电话。但是有点神了,因为他很少来收发室的,而且绝少在收发室帮别人接电话。
汉丽宝说明天来昆明,能帮忙订酒店吗?郑明一时不知是被这柔美的语调所迷惑,还是因为他的朋友开着酒店,订间房打个折扣易如反掌,立马就同意了。汉丽宝又说,可以见个面吗?郑明说好啊。汉丽宝说在昆明哪里呢?郑明想起第二天傍晚他要去金碧广场,就说在昆明金马碧鸡坊吧,好找。
第二天,郑明到了金碧广场,在约定好的时间里打手机,自己就听到了对方的手机声。郑明不敢相信站在眼前微笑的女士就是汉丽宝,哪个网上显得大不咧咧的网友。如果不是因为在网上有约的话,郑明肯定连看都不敢多看一眼,因为这个女人实在是太美丽了,高挑的身材,蓬松的而且略带点时尚黄的头发,高跟鞋,丰满的嘴唇,一句话,好看。但是她是在等自己啊,郑明克服了自惭型秽的心理,鼓起勇气,努力地展示了一个自认为是洒脱的笑容,原来是你啊,可是郑明觉得自己的声音在抖。
汉丽宝说谢谢你帮我订了房,有个朋友请我吃饭,我真担心见不到你了呢,谢谢你,我要先走了,于是就这样走了。
郑明还在牌坊下发呆,汉丽宝又跑了回来,网上见啊!
自从那天起,郑明就开始了天天上网的习惯。汉丽宝也不是天天在网上,但是和郑明很说得上话,两人成了真正的网上好友。也如无数网上好友一样,郑明对汉丽宝一无所知,两人聊的内容你怎么都不会想到,是抗战时期的南洋华侨机工服务团的历史。郑明对这段历史很了解,因为他是报纸编缉,为什么汉丽宝对这段历史如此清楚,郑明不大明白,可能汉丽宝是那个大学里教历史的吧。郑明十分遵守网上的潜规则,不该问的不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郑明发现自已有点离不开汉丽宝了。
有一次,汉丽宝支吾了半天,说我今后不上网了,在此向你告别,郑明急了就问为什么,汉丽宝说她遭遇了一场不幸,到医院里检查出患了子宫瘤,过些天要去做手术,还不知能不能躲过这一劫呢。郑明能说什么呢?欹吁一阵要她放宽心肠,一切都会好的。
果然汉丽宝没有再上网了,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一年两年。郑明慢慢也就习惯了,汉丽宝退到了大脑潜意识中。有人问郑明为什么不结婚?郑明回不过神来,难道没有结过吗?郑明以为他和汉丽宝早就结过婚了呢。
一直到了去年初,晚报和新加坡报业集团有一个合作项目需要有人去新加坡,社里就派了郑明。郑明到了新加坡之后不久就如鱼得水,工作十分顺手,生活也十分习惯,他的宿舍位于巴西巴让路上,紧靠鸦片山,是抗日战争时新加坡英军马来兵团激战过的地方,现在有一座纪念馆,风景秀丽异常,郑明常常一个人上山,坐在山顶的亭子上,觉得眼前了一切,十分眼熟,似曾相识。遥远的海面外,应该就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那不就是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已有烟消霾霁,风浪贴息,海波澄镜,万里一碧”,郑明想起金马碧鸡坊和郑和的关系,如果两坊是郑和所建,那么,郑和在期盼什么呢?
郑明虽然不常上网了,但是在收邮件的时候会忍不住上那个遇到过汉丽宝的聊天室看一看,明知会无功而返,也遛一圈,常存一念。反正新加坡上网极为方便,每个办公桌上都有电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查电邮。
有一天,郑明刚进聊天室,心里立即如小鹿乱撞,因为汉丽宝的名字在聊天室里一闪一闪在说话。郑明正想搭讪,汉丽宝说来了吗?郑明有无数的话要说可是无从说起,他感谢这个看不见困窘脸色的网络,使他有个反应的时间。汉丽宝说你好。郑明说你的病好了吗?汉丽宝说真难为你天天给我留言,我现在好了。原来每天的留言她都看到了,那可是好几年啊。郑明忽然感到一阵心宽,觉得汉丽宝这几年里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他。汉丽宝说我要来看你好吗?郑明说好啊可是我现在没有在昆明。汉丽宝说你在哪里呢?郑明没有迟疑那怕一秒种就说在新加坡呢。中间断了差不多一分钟,郑明觉得过了一年,汉丽宝说真的吗?郑明突然想起第一次聊天的情景,不自觉地说还会有假吗,我给你电话。汉丽宝说不需要,因为我在新加坡。
郑明差点晕倒。原来这个汉丽宝是在新加坡!
你在新加坡那里呢?汉丽宝说你知道鸦片山吗?啊!知道啊。巴西巴让路知道吗?知道。郑明的心开始悬起来,莫不是一个恶作剧?景观小区知道吗?知道。哦,我住a座8号。郑明被纠紧的心突然宽了下来,因为他住在b座3号。但这也够神的。过去经常听过不少网友实际上邻居的传闻原来可能是真的啊。
俩人约好五点在巴西巴让路莫比尔加油站见面。见面时俩人居然没有任何礼数,没有任何客套,汉丽宝与郑明握手时脸凑得特别近,郑明很自然地吻了上去。很自然地,俩人在秒种之内完成了一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从佰生人到恋人到情人到两口子的过程。
如郑明所猜测的那样,一切都可解释。汉丽宝之所以了解南洋机工是因为她父亲就是一个南洋机工,1938年在新加坡,与家人不辞而别来到昆明,用汉丽宝略带自嘲的口吻说,高唱马达之歌为祖国抗日作贡献,解放后在沾益汽车总站当工程师,可是在文革期间因海外关系被整,妻子去逝,自己弄个半死,结果文革刚完一落实政策就带着还不大懂事的汉丽宝回到了新加坡。殊不知昆明情结了不掉,死后留下遗言要把骨灰撒在滇缅路上。上次汉丽宝的昆明之行正是完成老父的愿望。而汉丽宝本人也许是因为在昆明长大,怎么也适应不了新加坡,先是婚姻不顺,然后就是大病一场。但是汉丽宝说因为每天看着郑明留下的话,从此有了生活的信心,如果病好了就一定要回昆明去嫁给郑明。她笑笑说,你要我吗?
郑明说就像做梦一样,使劲掐了掐汉丽宝,汉丽宝说你要不相信应该掐自己啊。郑明说啊掐错了。俩人大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汉丽宝说带郑明去马六甲玩。这正中郑明的下怀。到了三宝井的地方,墙上的导游词说明此井是为了纪念嫁到马六甲的中国公主汉丽宝而掘。郑明看着汉丽宝吓了一跳,原来这个名字是有来历的。郑明熟读明史中有关资料,从来不知道有一位叫汉丽宝的公主嫁到这里,另外汉丽宝和名字和这个公主有关系吗?汉丽宝说当然有关系,父亲在昆明的时候想念家乡就给自己的女儿起了一个家乡女孩子的名字。汉丽宝在马来语里是漂亮中国女孩子的意思。俩人在三宝井前聊一半天,汉丽宝也是第一次知道明朝史籍中其实没有任何中国公主嫁到南洋的记录,可是这里明明记录着,郑和护送前来。忽然俩人都哑巴了。过了至少五分钟,郑明说,我要是郑和就好了,汉丽宝说你难道不是郑和吗?郑明这才想起,他的网名叫郑和。
于是他看着汉丽宝,一看看了半天,直到清澈无比眼睛透出笑意才让他回到21世纪。他斗胆地说,你属鸡。汉丽宝睁个大眼睛,咦,你怎么知道?郑明说了一句他自己认为本世纪最精典的话:因为我属马。
俩人如今住在昆明。
在中秋时喜欢在金马碧鸡广场瞎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