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为什么秦王赢****采用法家韩非子的方针治国?

时间:2011-03-25 专题:韩非子

公元前233年初的一天晚上,秦国国君秦王政在自己的寝宫秉烛夜读,当他翻阅到刚刚送来的两册书《孤愤》、《说难》后,不禁拍案叫绝,说:“啊,寡人要是能见到此书的作者,与他畅谈,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第二天,他让人叫来当时任廷尉的李斯,让他看自己刚读过的这两册书,询问是何人所作。李斯阅后马上禀告:“此人是臣的同窗。”没想到,一心想征服天下的秦王为了得到此人竟然要下令攻打韩国,这个人就是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年)出身于韩国的贵族世家,战国后期,为躲避战乱,全家迁至今驻马店市西平县酒店镇的韩棠村。然而,身为贵族的韩非子却并不是纨绔子弟,而是从小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于是,他在弱冠之年便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游历天下,最终投师于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家荀子。荀子名况,是战国末期赵国人,50岁时到齐国讲学,是当时齐国的学术领袖。后来,因为在齐国遭人诽谤,不得已又投奔了楚国的春申君。春申君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侯。春申君死后,荀况被废黜,后在兰陵安家至寿终。荀况在齐国讲学时,门徒不可胜数,其中,有两位就是我们驻马店人,一位是后任秦国丞相的李斯,一位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韩非子。而在这位老师眼中,那个叫韩非子、说话有些结巴的人是他的得意门生。韩非子为人正直,又勤学不怠,因而他的老师放言“帝王之术非韩非不能大,法家之思非韩非不能广”。可荀况怎么也没想到他的这番发自心中的激赏,后来竟使这个胸怀壮志的学生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果。

李斯想做官,因而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韩非子想做官,学的同样也是帝王之术。但两个人的结果却各有不同。李丞相因干了大事而丢命,韩非子因著了文章而亡身。现在看来,不论是李斯被赵高所杀,还是韩非子被李斯所害,毕竟两人都修成正果扬名天下,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不过,韩非子被害,的确让人扼腕叹息,不知道如果他不死而被秦王所用,治国的能力是否比同乡李丞相强。但有一点,他文章中的治国之道却是李丞相所不能及的。韩非子师从荀子,学的是帝王之术,但就像他的老师写的《劝学》中所说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把法术推到了一个极至。在他的著述当中,他总结了包括荀子在内的前辈法学家的思想,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明确了这种思想体系。他的《韩非子》当中,有许多篇目讲的都是帝王治天下的道理。比如他写的“六反”是论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是如何重要的,他的“八经”是讲治理国家的八项纲领的,他的“主道”、“扬权”是告诉君王如何牢牢掌握大权的秘诀,“三守”是告诉君王怎样才能坐稳第一把交椅而不被人颠覆的,“亡征”是告诫君王,国家要亡就会有四十七种先兆。譬如他的“八经”,劝诫皇帝一是掌握人们好利恶害的心理,使用赏罚手段。二是集中他人的智慧作为治国策略。三是要严密提防可能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四是用多种手段对群臣进行考核管理。五是劝告君王不要在自己的臣子面前轻易表露自己的喜好和态度。六是对臣子的言论加强考核检验。七是不能让当官的权势过大。八是不要让假仁假义分散了君王的威严等。
再譬如他的“八奸”,讲的是导致君王大权旁落的八种奸邪手段。第一种叫“同床”,可能让君王的大权旁落。“同床”当然是指与他同床共寝的妻、妃子、宫女等,耳鬓厮磨,君王难以抵挡迷惑。
第二种叫“在旁”,是说平日在君王身边服侍的近臣宦吏。他们整日和君王在一起吃喝拉撒,摸透了君王的脾气,奸臣们就会利用这些近臣宦吏在外干违法的事,并通过这些人来腐化君王。
第三种叫“父兄”,是指君王的近亲们往往在朝中任重职,如果这些人被奸人利用、关键时刻出来为他们说话,就会干扰君王的决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