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古籍《救荒本草》问题_

时间:2011-04-13 专题:徐光启明史列传
请详细介绍《救荒本草》的作者、年代和主要内容。
作者:朱橚
年代:明代(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四百十四种,分为五部:草部二百四十五种,木部八十种,米谷二十种,果部二十三种,菜部四十六种。其中出自旧本草的一百三十八种,并注?quot;治病"二字,新增加的二百七十六种。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quot;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这部书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山西都御史毕昭和按察使蔡天祐刊本,这是《救荒本草》第二次刊印,也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刻本。稍后有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陆柬刊本。这个刊本的序中误以为书是周宪玉编撰,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都沿袭了这个错误。以后还有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胡乘刊本、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刊本、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胡文焕刊本,徐光启《农政全书》把《救荒本草》全部收入。传到日本,有亨保元年(公元1716年)皇都柳枝轩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书在"救饥"项下,提出对有毒的白屈菜加入"净土"共煮的方法除去它的毒性。这种解毒过程主要是利用净土奈阶饔茫掷氤霭浊酥械挠卸疚镏剩侵参锘е形椒掷敕ǖ挠τ谩u庵址椒ê拖执参锘у姆掷胧侄蜗啾认缘煤芗虻ィ诘笔比词悄涯芸晒蟮模?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1872-1919)发明的色层吸附分离法在理论上是一致的①。

《救荒本草》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先后刊刻,还有手抄本多种问世②。据日本研究中国本草学的冈西为人说,《救荒本草》在日本德川时代(公元1603年到1867年)曾受到很大重视,当时有关的研究文献达十五种。这部书曾由英国药学家伊博恩译成英文。伊博恩在英译本前言中指出,毕施奈德于1851年就已开始研究这本书,并对其中一百七十六种植物定了学名。而伊博恩本人除对植物定出学名外,还做了成分分析测定。通过比较,指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的高明①。美国植物学家李德在他著的《植物学小史》中也赞颂《救荒本草》配图的精确,并说它超过了当时的欧洲②。近年国内王作宾等对《农政全书》中转录自《救荒本草》中的四百种植物作了研究定出学名,并作为石声汉校注的新版《农政全书》附录刊行。

作者介绍:
朱橚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人。约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明洪熙元年(1425年)卒于河南开封。方剂学、植物学家。

朱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28一l398)的第五个儿子,明成祖朱棣(1360—1424)的胞弟。他的母亲高皇后是历史上一位贤慧的女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尤其注重对小儿子朱橚的管教。这与朱橚后来的成长可能有某种关系。洪武三年(1370),他被封为吴王。驻守凤阳。洪武十一年(1378)改封为周王,十四年(1381)到开封任职。少年时的朱橚好学多材,有远大的抱负,常想着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传名后世。他政治上比较开明,到开封以后,执行恢复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做了一些有益于生产发展的事。

青年时期朱橚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他组织一些学者编撰过《保生余录》方书两卷,随后着手方剂学巨著普剂方的编著工作。洪武二十三年(1389),他被流放到云南。在这期间,朱橚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底,朱橚回到开封。他深知编著方书和救荒著作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并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在开封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尽管他在建文初(1399)再被流放到云南一次,但他从未间断有关方剂学和救荒植物的研究工作。15世纪初,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剂方》编成。永乐四年(1406),朱橚在本草学上别开生面的《救荒本草》一书刊行。后来,朱橚还作了《元宫词》百章。

朱橚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方》全书四卷,3000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袖珍方》仅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可见受医家重视的程度。它的发行,对我国西南边睡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普济方》是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四库全书提要》)的巨著。全书共168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共100余门,计1960论,2175类,61739个药方,239图。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当然,该书也存有不少重复抵牾的地方。

在所有著作中,《救荒本草》可能是成就最突出的。如果说《普济方》重在整理综合前人的成就,则《救荒本草》是以开拓新领域见长。在我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常用草根树皮果腹。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待加以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自古药食同源,本草学的发展也为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和方法。朱橚和他周围的学者们,正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的。但《救荒本草》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编缀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又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可以说,《救荒本草》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同时也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朱橚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就形式而言,很有区域被子植物志的意味。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书的图比以往本草著作中的都准确、真实。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作者有实验植物园,可以随时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所以,《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这本书中,朱橚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基于经典本草书中豆可以解毒的说法,他想出用豆叶与有毒植物商陆(phylotaccaacinoca)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时,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可能始于《救荒本草》。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明代本草学家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其中的材料,而且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法。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吴其濬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这部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时,不但效法朱橚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图文。从这些事实看,朱橚的著作对我国明清时代的学术界,确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l7世纪末,《救荒本草》传到了日本。它以其内容实用,记事适切,绘图精致的鲜明优点,博得日本学者的青睬和强烈关注。享保元年(1716),江户中期的重要本草学家松冈恕(玄达成章,1668—1746),从《农政全书》中析出《救荒本草》,专门对之进行训点和日名考订,而后在京都、滕野九郎兵卫等地刊行,书名是《周宪王救荒本草》。全书14卷,目录一卷,收植物4l3种,宽政十一年(1799),著名本草学家小野兰山(职博,l729—18l0)得到了嘉靖四年版的《救荒本草》后,据之为蓝本对松冈本进行正误补遗,出了名为《校正救荒本草、救我野谱并同补遗》的第二版,收载植物种数为4l4种。天保十三年(1842)小野的孙子蕙亩(职孝,卒了l853年)写成平易简明的《救荒本草启蒙》14卷,共四册刊行。

《救荒本草》的广为传播,引起了当时日本学者的巨大兴趣,不仅研究文献非常多、而且还出现一些类似的著作。如佐佐木朴庵天保年间的《救荒植物数十种》、《救荒略》、馆饥的《荒年食粮志》等。除此之外,朱橚种植物于植物园以便观察记录的方法也给日本的本草学界及后来的植物学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岩崎常正见《救荒本草》在日本翻刻后,许多本草学家对其中植物存在不少疑问。他决心弄清楚这些问题,亲自到山野考察采集,几年工夫盆栽园培植物2000余种,根据实物把每种植物的形状临摹下来,编辑成书。他不但弄清楚了以往本草学家一直未明的一些问题,写成研究《救荒本草》很有成就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持续努力,最终写成了当时植物学上最有价值,彩色图说2000余种植物的《本草图谱》。岩崎还于l828年创立了本草学会,把应用博物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正如上野益三所说:“《救荒本草》对植物产地、特征、记载简洁,绘图准确,有《本草纲目》等书所无的内容,这无疑对本草学的博物学化有很大的影响。”

日本科学史界认为宇田川榕菴所著的《植学启原》是植物学从有用植物学脱离出来而成为“纯正植物学”的教科书,这本书较详尽地指导了后来的植物学,功业很大。日本近代植物学奠基人牧野富太郎研究认为,宇田在翻译这本西方植物学著作时也曾受益于《救荒本草》。其中一些果实分类术语是来自《救荒本草》的。事实表明,《救荒本草》对当时日本的救荒和植物学的发展都起过重要作用。

《救荒本草》这部著作以自己出色的植物学成就,赢得了当代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高度评价。1881年,俄国植物学家e.贝勒(bretschneider,l833—1901)在《中国植物志》(batanicumsinicum)一书中,曾对其中的176种植物进行学名鉴定,并认为其中的木刻图早于西方近70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w.t.施温高(swingle)认为《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他还认为中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它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l0倍和美国的20倍。到了40年代,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b.e.read,l887—1949)对书中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了一部题为《<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faminefoodlistedinthechiuhuangpents’ao)的专著。列出了书中358种植物的汉名、已知学名、英文名称、化学成分和在其他国家食用的情况。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植物学简史》(ashorthistoryoftheplantsciences)中指出,朱橚的书是中国早期植物学一部杰出的著作,是东方植物认识和驯化史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来源。美国科学史家g.萨顿(sarton,1884一l956)在《科学史导论》(introductiontothehistoryofscience)一书中,对朱橚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朱橚是一位有成就的学者,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的杰出成就,他的《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等认为,朱橚等人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作为一个锦衣玉食的藩王,朱橚为什么会做这些方剂学和救荒方面的研究呢?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朱橚是一个很有才华而不满当时政治,时有“异谋”的人。他曾三次有“不轨”行为,除两次被贬往云南外,永乐十八年(1420)还曾因谋反被传讯;他之所以大力编写刊行这些以“保生”、“普济”、“救荒”为宗旨的医药书籍,表面上看不过是由于目睹当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意在“救园救民”,实际上这是他争取民心的一种方法,是为政治目的服务的。其次,做些有影响的好事以流芳后世。他在永乐十三年(1415)重刊《袖珍方序》中写道:“吾尝三复思之,惟为善迹,有益于世,千载不磨。”虽然他没有谋反成功,像他四哥朱棣那样当上皇帝,但立功留名后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四百十四种,分为五部:草部二百四十五种,木部八十种,米谷二十种,果部二十三种,菜部四十六种。其中出自旧本草的一百三十八种,并注?quot;治病"二字,新增加的二百七十六种。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quot;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这部书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山西都御史毕昭和按察使蔡天祐刊本,这是《救荒本草》第二次刊印,也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刻本。稍后有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陆柬刊本。这个刊本的序中误以为书是周宪玉编撰,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都沿袭了这个错误。以后还有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胡乘刊本、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刊本、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胡文焕刊本,徐光启《农政全书》把《救荒本草》全部收入。传到日本,有亨保元年(公元1716年)皇都柳枝轩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书在"救饥"项下,提出对有毒的白屈菜加入"净土"共煮的方法除去它的毒性。这种解毒过程主要是利用净土奈阶饔茫掷氤霭浊酥械挠卸疚镏剩侵参锘е形椒掷敕ǖ挠τ谩u庵址椒ê拖执参锘у姆掷胧侄蜗啾认缘煤芗虻ィ诘笔比词悄涯芸晒蟮模?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1872-1919)发明的色层吸附分离法在理论上是一致的①。

《救荒本草》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先后刊刻,还有手抄本多种问世②。据日本研究中国本草学的冈西为人说,《救荒本草》在日本德川时代(公元1603年到1867年)曾受到很大重视,当时有关的研究文献达十五种。这部书曾由英国药学家伊博恩译成英文。伊博恩在英译本前言中指出,毕施奈德于1851年就已开始研究这本书,并对其中一百七十六种植物定了学名。而伊博恩本人除对植物定出学名外,还做了成分分析测定。通过比较,指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的高明①。美国植物学家李德在他著的《植物学小史》中也赞颂《救荒本草》配图的精确,并说它超过了当时的欧洲②。近年国内王作宾等对《农政全书》中转录自《救荒本草》中的四百种植物作了研究定出学名,并作为石声汉校注的新版《农政全书》附录刊行。

救荒本草
来自维客
jumpto:navigation,search
《救荒本草》

中国明代食用野生植物专著。作者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三年(1370)受封为吴王,十一年改封为周王。洪熙元年(1425)卒,谥曰定,世称周定王。因皇族内部争斗,曾二度被放逐云南,使他有了接近下层人民的机会。为救荒防饥,他曾遍访老农,辨认野生草木,并搜集活标本在园圃中亲自栽培、观察研究,选择其中可供充饥佐食者绘图著文,编成本书。原作两卷,永乐四年(1406)由作者在开封刻印。以后传刻中卷数曾有增减,内容则始终如一。全书分为五部,共记载植物414种,计草部245种,木部80种,米谷部20种,果部23种,菜部46种。其中276种为以往本草书中所未见者。所录植物有图有说,图文并茂。文字说明包括别名、产地、性味、毒性、加工制备、服食方法以及介绍当时用以治病的经验或作某种药物的代用品等。

本书问世后,明代相继出现了王磐的《野菜谱》等多种同类著作,引起了对食用植物的研究风气。后来为《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全文转录,但所题撰写人“周宪王”实系“周定王”之误。早在18世纪初即传到日本,还被译成英文出版。

[编辑]补充
《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是我国明代早期(公元十五世纪初叶)的一部植物图谱,它描述植物形态,展示了我国当时经济植物分类的概况。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救荒本草》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救荒本草》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上下两卷,记载植物四百十四种,分为五部:草部二百四十五种,木部八十种,米谷二十种,果部二十三种,菜部四十六种。其中出自旧本草的一百三十八种,并注?quot;治病"二字,新增加的二百七十六种。

《救荒本草》新增的植物,除开封本地的食用植物外,还有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以外,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作者对采集的许多植物不但绘了图,而且描述了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等。李濂在《〈救荒本草〉序》中说:"或遇荒岁,按图而求之,随地皆有,无艰得者,苟如法采食,可以活命,是书也有助于民生大矣?quot;

朱橚撰《救荒本草》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把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先在园里进行种植,仔细观察,取得可靠资料。因此,这部书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这部书有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山西都御史毕昭和按察使蔡天祐刊本,这是《救荒本草》第二次刊印,也是现今所见最早的刻本。稍后有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陆柬刊本。这个刊本的序中误以为书是周宪玉编撰,后来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徐光启《农政全书》都沿袭了这个错误。以后还有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胡乘刊本、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刊本、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胡文焕刊本,徐光启《农政全书》把《救荒本草》全部收入。传到日本,有亨保元年(公元1716年)皇都柳枝轩刊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书在"救饥"项下,提出对有毒的白屈菜加入"净土"共煮的方法除去它的毒性。这种解毒过程主要是利用净土奈阶饔茫掷氤霭浊酥械挠卸疚镏剩侵参锘е形椒掷敕ǖ挠τ谩u庵址椒ê拖执参锘у姆掷胧侄蜗啾认缘煤芗虻ィ诘笔比词悄涯芸晒蟮模?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1872-1919)发明的色层吸附分离法在理论上是一致的①。

《救荒本草》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先后刊刻,还有手抄本多种问世②。据日本研究中国本草学的冈西为人说,《救荒本草》在日本德川时代(公元1603年到1867年)曾受到很大重视,当时有关的研究文献达十五种。这部书曾由英国药学家伊博恩译成英文。伊博恩在英译本前言中指出,毕施奈德于1851年就已开始研究这本书,并对其中一百七十六种植物定了学名。而伊博恩本人除对植物定出学名外,还做了成分分析测定。通过比较,指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的高明①。美国植物学家李德在他著的《植物学小史》中也赞颂《救荒本草》配图的精确,并说它超过了当时的欧洲②。近年国内王作宾等对《农政全书》中转录自《救荒本草》中的四百种植物作了研究定出学名,并作为石声汉校注的新版《农政全书》附录刊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