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谁知道白居易这首诗?_

时间:2011-05-02 专题:仇士良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卧时。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麒麟作脯龙作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问:1、这诗写于何时?
2、“当君白首同归日”中的“君”指谁?“同”指谁?“归”指哪里?其它不必解释。谢谢!
唐文宗[注: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第二子。唐敬宗之弟。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被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去武则天以 外,827年—840年在位),在位14年,享年32岁。]时,宦官仇士良[注: 仇士良(781年 - 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专权。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宰相李训等与凤翔节度使[注: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郑注等,密谋内外结合,诛除宦官集团。他们以左金吾卫仗院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诱使仇等往观,谋加诛杀。因所伏甲兵暴露,失败。仇等劫文宗回宫,捕杀李训、舒元舆、王涯等。郑注也被监军宦官所杀,株连者千余人。史称“甘露之变[注: 唐文宗甘露之变是唐文宗大和九年(835)谋诛宦官而失败的一次事变。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为。]”。

1.此诗写于“甘露之变”后,游洛阳香山寺时。
2.“君”当指排挤过他的宰相王涯;“同”似应指李训、舒元舆、郑注等,甚至被株连的千余人也都被诗人“株连”了;“归”指被杀,“回老家”。

综观李、舒、王等,也并非无所建树之辈。白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个人恩怨高于国家大政,浅言之也是白璧有瑕;而历代腐儒只知“为尊者讳”,窃以为殊不可取。

“青山独卧”,一做“青山独往”。

补充:
白老先生作古已一千多年,中国民俗有“死者为尊”之说,何况老先生一代文豪,毕竟好诗多多,今日去戳老先生脊背,有点儿于心不忍。然而确有“口供笔录”在,“一纸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即使是“一纸入私门”,也该说说清楚。近日调研文献,才知自己孤陋寡闻,原来我不是始作俑者,甚至都不是“七作俑者”、“八作俑者”。早已有人对老先生作出了声色俱厉的批判。
这里“君”指的是那些“成功”地将白居易[注: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晚年曾官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排斥出朝廷的高官大员们,而所谓的“同”与“归”则指的是他们同赴黄泉路.
这个“九年”是唐文宗(李昂)的大和(也作太和)九年(公元825年)。这年十一月[注: 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和凯撒都有了自己名字命名的月份,罗马市民和元老院要求当时的罗马皇帝梯比里乌斯用其名命名11月。但梯比里乌斯没有同意,]二十一日,李训(唐大臣,时任礼部侍郎)与其同党策划“甘露事变”,目的在于除掉宦官势力。事变失败,李训和一干大臣被杀。

这一年白居易六十四岁,他在大和七年时,他因病被解职,养了两年病,因此摆脱了这场祸乱。他对此有点庆幸,但也对官场的凶险有了畏惧心理。

这里的“君”,是泛指仍在政治漩窝中弄潮的官僚;如果一定要和具体的人联系起来,“君”当指宦官头子仇士良。而白居易本人从此以后在仕途上是比较消极的。“同归”,是说大家都难逃一个“死”字。


写这诗时,白居易官拜太子少傅[注: 简介 官名。与太子少师、少保合称主子三少或东宫三少。详见“太子太傅”、“太子少师”。 详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在东都[注: 后梁以汴州为京城,升为开封府,称唐东都洛阳为西都,此号东都。东都成了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的首都,又称东京、汴京、汴梁、开封等。](洛阳)休闲。

——————————————————

楼上说“君”指王涯,这与“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卧时”相悖。白首是指自然死去;而且,“君”“白首”时,“我”已经“青山独卧”了。如果说提到王涯,已经被杀,应该是“红首”才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