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人物 >> 正文
中国多民党是多少年成立
中国都有哪些朝代
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 
中国有哪些出名的发明家
中国近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60年来的变化 
中国对越南战争是怎么回
中国历代皇帝名字
双城记:中国古代小说中
天黑请举火——古代中国
最新热门    
 
中国古代复国的国君除了勾践还有谁

时间:2009-11-15  来源:网友讨论

晋文公重耳复国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继位,立申生为太子。献公五年(公元前671年),率兵伐骊戎,获骊姬并册立为夫人,后骊姬得子奚齐,献公欲废申生而立之,在骊姬的挑拨离间下,太子申生被逼自杀,公子重耳和夷吾被迫离开国都绛城。这样,重耳便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活。

⊙逃亡之路
公元前655年,公子重耳离开国都,回到自己的封地蒲城,献公怒其私自离开,认为他有谋反之意,派兵追杀。追兵赶到蒲城后,受献公指使的宦者勃鞮逼重耳自杀,重耳奋力挣脱束缚,翻墙逃走,勃鞮举剑便砍,结果只斩下了重耳的半截衣服袖子。这一年,公子重耳已经四十三岁,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还有一些晋国的文人武将,比较有名的是狐毛、狐偃、赵衰、魏武子、贾佗、先轸、介子推等人。这些人始终跟随重耳左右,不离不弃。
重耳的母亲是狄国狐氏之女,因此他决定先到狄国。狄国国君热情好客,听说晋国公子重耳来了,便热情接待了他们。并把攻打咎如俘虏的部落首领的女儿季隗嫁给了重耳,生下了伯鲦和叔刘。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去世,把太子奚齐托付给大夫荀息。随后,荀息遵照献公生前之意,扶立奚齐当上国君,大夫里克和邳郑对荀息扶立奚齐非常不满,于是密谋在为献公送葬之日派心腹将奚齐刺死于灵堂之上。荀息又立奚齐同母之弟悼子为君,一个月后,里克、邳郑两位大夫又在送葬这一天派人杀死了悼子,荀息和骊姬随后也被处死,这一次,算是彻底解决了“骊姬之乱”。
里克连杀奚齐、悼子两个幼主和大臣荀息,暂时掌握着晋国的大权,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派人去请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回国继位。重耳听了使者的话后,一时摸不清国内的情况,便辞谢说:“父王在世的时候,我违命出逃;父王去世后我也没有以人子之礼守丧尽孝,怎么敢回去继位呢?大夫还是另选他人吧。”
晋献公二公子夷吾,从屈城逃到梁国后,娶梁伯长女为妻,并且生下一个孩子,名叫姬圉.夷吾时刻在打听晋国的动静,不久,夷吾听说晋国国内奚齐、悼子和荀息接连被杀,重耳又不想当国君的消息后,心里十分高兴。认为自己是继承王位的唯一人选。果然,没过多久晋国就派屠岸夷、梁繇靡两位大夫来迎接夷吾回国为君。夷吾在亲信和秦国的帮助下继位,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七年,一天,狐毛、狐偃兄弟收到父亲狐突的信,上面说晋惠公认为重耳在外面笼络诸侯,可能会威胁到自己,准备派人杀重耳。重耳赶紧和大家商量对策,众人都劝他马上离开狄国。重耳说:“齐桓公乐善好施,志向远大,诸侯纷纷依附他,而且他的重臣管仲刚刚去世,一定急需贤能之人辅佐他,我们去投奔他的话将受到重用。”于是众人都回去收拾行李准备出发。重耳回去对妻子季隗说:“晋国派人来杀我,我不能在此久留,如果我十五年后还不回来,你就不必等我了。”季隗凄然一笑:“分别二十五年,那时我坟墓上的柏树都已经长高了,但我还是会一直等你的。”
这样,这一行人又踏上了逃亡之路,此时他们已在狄国住了十二个年头。
重耳要去齐国,先要经过卫国,到了卫国后,卫君觉得重耳是逃难来的,就没有打开城门让他们通过,一行人只好绕了很远的路才能继续前行。他们经过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时,已经是饥肠辘辘,便向路边的农夫讨要一点饭食,农夫把土块盛在碗里递给他们,重耳大怒,赵衰赶紧拦住他,并且接过那碗土块来,笑着说:“公子,这可是个好兆头。土,就是土地,这是上天把土地赐给我们,要恭恭敬敬的拜受才是啊。”重耳听了,转怒为喜,下车拜谢。
但土块毕竟不能吃,愈往前走,愈加饥肠辘辘,直冒虚汗。重耳饿得几乎昏过去,派出去寻找食物的人迟迟不回来。这时,介子推端来一碗肉汤,一饮而尽后重耳才知道,这是介子推大腿上的肉。重耳吃完,恰好寻找食物的人也回来了,于是大家吃饱后又继续逃难。这就是介子割股啖君的故事
就这样,重耳一行饥一顿,饱一顿地到了齐国。当时,齐桓公正在笼络各路诸侯,想要称霸,重耳是个挺有名望的人物,齐桓公就盛情招待他们,还把一个名叫齐姜的远房侄女嫁给了他,并拨给他们二十多辆车马。于是,他们又像当年在狄国那样安顿下来。
两年后,齐桓公卒,众公子争位不休,国内混乱,诸侯也乘此之机数次侵犯齐国。这样又过了三年,国际国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凭借秦穆公强大力量取得王权的夷吾,外不兑现割城诺言而失信于秦,内又失信于大臣里克,并派人杀死里克,已造成内外交困。与此同时,作为秦国人质的公子圉私自脱逃,进一步激怒了秦国。
狐偃、赵衰等人想让重耳离开齐国,以便能够早日回到晋国。但重耳却满足于现在这种安逸的生活,不愿再四处流离颠沛,想要一直在齐国住下去。于是,狐偃、赵衰叫了几个人,在一棵老桑树下,商量让重耳离开齐国的办法,他们的话被一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侍女回去就告诉了齐姜,深明大义的齐姜怕侍女走漏风声,就杀了她,又马上和狐偃等人想办法让重耳尽快离开齐国。于是在一天晚上,齐姜设宴把重耳灌醉,狐偃等人立刻把重耳抬到车上,然后马不停蹄地朝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赶去。
走了几十里后,重耳被颠簸醒了,发现自己躺在车上,才知道是上当受骗了。他大怒而起,操起车上的长戈,大叫着要杀了狐偃,狐偃等人好说歹说才让重耳答应继续赶路。
几天后,到了曹国(在山东省定陶县西北)。曹国国君曹共公见重耳等人是来逃难的,心里便有些厌恶,大夫釐负羁说:“公子重耳礼贤下士,名闻天下,如今虽然是来逃难,但怎能不以礼相待呢?”曹共公不听,他听说重耳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便在重耳沐浴洗澡时偷看,重耳十分厌恶曹共公的行为。
釐负羁对曹共公的行为也很不满,亲自向重耳道歉,又偷偷给重耳他们送来食物和玉壁。重耳留下食物,把玉璧送还釐负羁,然后便匆匆离开了曹国。
公元前638年,重耳等人到了宋国,宋襄公听说重耳来了,以国宾之礼接待了他们。当时,宋国正与楚国交战,因此对重耳的资助很少,但重耳仍是充满了感激之意。
重耳一行离开宋国,又来到了郑国,国君不以礼相待,郑国大夫叔瞻劝道:“重耳是闻名天下的贤人,跟随他的又都是晋国的名士,应该厚待重耳。”。郑君回答说:“诸侯逃亡的公子到我们国家的有很多,难道我都要以礼相待吗?”于是重耳一行人离开郑国,继续赶路。
来到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迎接他们,经常设宴款待。一天,楚成王又摆酒设宴,重耳陪成王喝了几杯酒后,成王问重耳:“公子如果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如果将来我不得已与大王在战场上相见,我一定退避三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以回报大王的厚恩。”
重耳在楚期间,晋国又出大事。公元前638年,在秦国做人质的公子圉听说父亲晋惠公病重,急着回去继承王位,就私自离开了秦国。第二年,惠公病死,公子圉继位(就是晋怀公),马上就和秦国断绝关系,秦穆公痛恨不已,听说公子重耳在楚国,便派使者去迎接重耳到秦国。
楚成王对即将入秦的重耳说:“楚国和晋国相距甚远,我要送你回国的话会很困难,现在秦国派使者来迎你入秦。秦晋相邻,你回国就很容易了。”于是用隆重的礼节将重耳送走。
与使者一起回到秦国后,自然是受到秦穆公的热情欢迎,秦穆公还把五名宗室女子嫁给重耳,其中就有穆公的女儿怀嬴。

⊙复国称霸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决定送公子重耳回国。当时,晋国国内君臣离心,人们都希望重耳回来当国君,有些大臣甚至私下里派人到秦国,与重耳约为内应。重耳渡黄河入晋,接管了前来阻拦的晋军,随后,重耳到(祖父)武公的宗庙朝拜,宣告即位,这就是晋文公。晋怀公逃到高梁,被文公派人杀死。这样,在外逃亡了十九年的公子重耳终于在他六十二岁那一年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
重耳即位后,平定了晋怀公旧臣的叛乱,使混乱了几十年的晋国安定下来,随后,厚赏原先与自己一起逃亡的人以及其他功臣。做完这些,文公便开始着手整顿和治理国家,例如整顿官府机构,加强对官员的考核;轻徭薄赋,鼓励开垦荒地,发展农业;降低关税,促进商业发展等等。这样,晋国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的经济实力日益雄厚,这些都为以后晋文公的称霸,晋国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晋国国内安定,国家实力逐步增强之后,晋文公便将精力放在了对外战争和外交活动上。当时,能够与晋国一争高下的只有长江流域的楚国。晋文公要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域,这样就免不了要和楚国在战场上兵戈相向。
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楚、郑、陈、蔡等国军队进攻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晋文公认为这是实现霸业的一次绝好的机会,立即进行战前准备,将晋国原有的左右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任命狐偃、赵衰、栾枝、先轸等人为将领。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定下策略:首先派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这样楚国必然分兵来救,宋国之围便可解除。晋军攻入曹国都城,活捉了曹共公,晋文公命令军队不准进入釐负羁的家中,以报答他当年对自己的恩德。
不久,楚国援军赶到,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省鄄城西南)列阵对垒,为报答楚成王当年的盛情款待,晋文公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以避其锋芒。楚军统帅子玉求胜心切,仍要与晋军决战。公元前632年4月4日,晋楚两军决战,晋军大胜。城濮之战,晋文公争取了秦、齐两国参战,化劣势为优势,终于取得了对楚国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基础。
打败北上争霸的楚成王后,晋文公在践土(今河南省荥泽县西北)建起一座行宫,举行向周襄王献俘的盛大仪式。周襄王命大夫王子虎册封晋文公为伯,,赐给他象征权威的礼器,及黄河以南大量土地。这样,晋文公就成为春秋时期的又一位霸主,完成了自己的称霸伟业。他随即在践土与各国诸侯举行了盟会,史称“践土之盟”。

 

刘秀

 

刘秀

 

汉光武帝(前6-后57)即刘秀,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公元25年-57年在位,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字文叔,南阳蔡阳人(今河南南阳南)[1],汉景帝后裔,汉高祖九世孙。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王莽政权的丧钟,由此而敲响。光武以偏师徇河北,平王郎,降铜马,艰难奠定中兴之基。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静俭约为原则,兴建太学,提倡儒术,尊崇节义,为一贤明的君王。

 

春秋卫文公复国-----汉光武帝刘秀----

 

晋文公重耳,光武帝刘秀,唐中宗李显。

 

刘秀

 

刘秀,李显,晋文公,拓跋珪

 

晋文公重耳复国

 

1.夏代国君少康

2.晋文公重耳

3.楚昭王熊壬(申包胥借秦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