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认为,“元旦”一词,是我国古代的“土产”,已沿用4000多年。
我国夏朝时产生了“夏历”,即现在的“农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叫“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天亮或早晨。殷商时代青铜器皿上,就已有“旦”的象形字。
“旦”的上面是个“日”
,表示一轮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个“一”,表示地平线。“日”与“一”合在一起,即太阳跃出地平线,冉冉东升。古人创造“元旦”一词,含义很美,奇巧精妙。“元旦”,还有元朔、元晨、上日、端日等说法,民间称此日为“新年”。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采用公历即阳历纪年,并称1月1日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