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掩映的国家体育场(鸟巢)(7月13日摄)。随着北京奥运会开幕的临近,北京城也处处花团锦簇,一天天变得更加美丽。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对39岁的李兴钢来说,20多天后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奥运会开幕式将是他梦想成真的日子。这位“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将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见到合作伙伴——瑞士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凝结他们和众多建设者智慧和汗水的中国最新最现代化的体育馆将展现在全球亿万观众面前。
“虽然可能不能全程观看激动人心的开幕式,当天也没时间和同行们庆祝,但我还是感到幸运和自豪。”在整个奥运会期间将一直负责为“鸟巢”“保驾护航”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李兴钢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场之一,拥有9.1万个坐席的银灰色的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6月28日刚宣布竣工,它和蓝色梦幻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其他凝结艺术与科技、象征未来的新型建筑同时成为千年古都的新地标。
“鸟巢”距天安门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采用中国自行设计的高强度的Q460钢材搭建,毫无指向性的钢铁枝杈包裹着碗状的坐席,阳光投射度极高,观众坐在里面仿若置身森林。
这座全世界跨度最大的钢结构焊缝有32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天津的一个来回。它选用了正方形的钢管,把它拧成麻花状,平滑地过渡过来,形成模仿自然界鸟类搭建的树巢的造型。
“想像你是一个运动员,站在‘碗底’,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的身上,你仿佛身处舞台中央,观众的呐喊让你充满激情,直达目标。”李兴钢说。
最近每个晴朗的夜晚,数千市民和游客都会远远近近地环绕在蔚蓝色的“水立方”和中间有“红色飘带”映衬的“鸟巢”周围,相机、手机和三角架上的“大炮筒”把人们和迷人的景色融为一体。
虽然,也有批评说,这些“钢铁怪物”让古老的北京变成了世界先锋建筑师的实验场,但“鸟巢”却夺得了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全球100最具影响力设计的桂冠。英国设计博物馆称其为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自由形态帐篷结构以来最为创新的一个设计。
“‘鸟巢’会成为像悉尼歌剧院一样的标志性建筑。它将给北京留下一份不同寻常的遗产。”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这样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