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氛围中逐渐成熟和完善,沿着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第一阶段(先秦时期~1840年以前)为中州武术的成形阶段。其标志是中州三大武术拳种已经形成;武术的多元价值被人们所认识。第二阶段(1840年~1949年)为中州武术的发展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武术也开始接受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洗礼,并踏上了向近代转型的道路。第三阶段(1949年~1977年)为中州武术的成熟阶段。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为中州武术的繁盛阶段。

古代擂台比武图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
--徐光春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少林寺观看武术表演
博大精深远流长
--中原武术文化的发展轨迹
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河南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苌家拳、形意拳四大拳派的发源地。全国129个武术拳种中,河南流行的就有40余种。
伍绍祖(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我认为武术溯其历史,可说是源远流长;穷其内容,也可说是博大精深。武术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昌盛下来的一个优秀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在各个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武术随着中华民族为争生存,是与自然、与人的斗争中萌生和发展的,且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在抗击外部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中,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当今进入高科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