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替失宠的《百家讲坛》把把脉

时间:2009-4-18 15:51: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人都是为了获得真正的启迪,而那些鸡汤式的典籍“心得”,显然不具备那样的功能。

这就好比,烤红薯是不能当鲍鱼去卖的。《百家讲坛》所讲的内容本来是不折不扣的堪称垃圾食品的文化快餐,却非要包装成营养丰富滋味醇厚的高级文化美食,说轻些这是极度自恋,说严重些简直就是对文化的恶搞。去年,于丹《〈庄子〉心得》和易中天《成都方式》双双入选“2007年十大烂书榜”,应该说并非全因为评选者的刻薄或嫉妒。

所谓浮躁症,则是指打着科教文化的该栏目如同叶公好龙,多哗众取宠之意,而少敬畏文化之心。顶有专家教授头衔的主讲人也罢,打着文化传播旗号的主讲内容也罢,都只不过是该栏目的道具。例如《聊斋》主讲人马瑞芳教授抱怨道:所有主讲人都必须接受央视的“修理”,主讲人王立群教授也曾经称自己“给指挥得快要找不到北了”。甚至,据悉《百家讲坛》的主讲人连着装都不能自由,“阎崇年着黑色对襟褂,于丹着一身红艳旗袍……你别想换自己喜欢的服装”。

在如此讲坛上,要阐释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显然很难。于是,电视讲坛本来是商业与文化的一种极好的结合方式,却由于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而蜕变失去了其许多应有的积极作用。因此,《百家讲坛》失宠于观众,并不意外。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