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反穿皮袄手拿喇叭开骂
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东、西常村的村民就敲锣打鼓,交替前往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地挑骂。被骂到的人呵呵笑,被骂得越狠越欢喜。这种大俗大雅完美结合的社火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2007年还被评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及至元宵,耍社火在各地进入高潮。然而,在三门峡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传的却是“骂”社火。骂是其特色特点特征,骂是批评指责讽刺,骂贯穿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全过程,为外地社火所不具备,所以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
从正月初二开始,两个村子的人开始敲锣打鼓,交替前往对方村子里指名道姓地挑骂,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只要反穿皮袄,就可以站在大鼓上骂对方村的村主任、社火头子,可以摆供烧香骂大姓的祖宗十八代,可以把萝卜削成男性生殖器形状往妇女怀里塞。
为什么被骂到的人呵呵笑,为什么不会伤两村和气?
社火表演中小丑念祭文,大骂对方祖宗
东西常骂社火源于灵宝市阳平镇轩辕黄帝采铜铸鼎原的荆山脚下,在被誉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西坡遗址东侧的东常村和西常村,处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社火”亦称“射虎”,来源于古代祭祀社神,目的是驱逐鬼神,“春祈良耕,秋报社稷”。这种活动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杂耍表演。
2月15日,记者乘车从灵宝市区西行20余公里,来到东西常村。
至中午,原来寂静的西常村道路上,不知什么时候挤满了小商贩,还有不少人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