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承德路承德县衙的旧貌新颜(图)

时间:2009-10-12 20:07:39  来源:辽沈晚报
    在盛京路对面有一条极不起眼的小路,胡同掩藏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之间,若不是观察得细致,很少有人会将着眼点落在这处狭窄小路之上,或者更确切地说,这里更像是一条居民住宅区域的胡同,里面除了柴米油盐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惊喜。

    这条小路就是承德路,如同一笔埋藏于地下的财富,一旦挖掘开来,便会发现这条宁静的小路上,竟演绎着那么多生动的故事和陈年往事。

    这里曾设有承德县衙

    承德路位于沈河区中部(即老城区内),西北起沈阳路,东至正阳街。长120米,宽6米。清代命名为承德县胡同,以路西曾设有承德县衙署而得名。 1913年改为沈阳县胡同,1989年又命名为承德路。

    承德县,清康熙三年置,属奉天府。据《承德县志书》:管辖盛京城外四郊,辖境东至抚顺城,西至辽河,南至十里河,北至懿路。光绪三十一年,县下分为东、西、南、北四路,路下设区。

     1913年,改奉天府为奉天县,同年又改名为承德县,因与河北的承德地名相重,于当年又定县名为沈阳县,以县治在沈水(浑河)之北而得名。属奉天省辽沈道。 1929年改属辽宁省。 1948年11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将沈阳县划归沈阳市领导,撤销沈阳县。 1956年复置,属辽宁省辽阳专区。 1958年末又改属沈阳市,辖境相当于今之苏家屯、东陵、新城子、于洪四区,至1960年县治撤销。1989年第二次地名整顿中,正式命名为承德路。

    承德路一直在“沈阳”和“承德”两个名字之间变来换去,因为之前叫做沈阳县,那么若是再以沈阳路命名的话则与故宫门前的沈阳路重名,而盛京路也已经存在,所以这一条路便延续了历史上承德县的承德二字,变成了承德路。

    另据资料记载,原承德知县公署,旧时为推官公署,康熙六年改为县署。县衙内有大堂三间,内宅九间,书吏房三间,仪门一座,大门、门房各一间。至雍正十一年,又增建瓦房二十一间。清末,知县大堂还悬挂着知县胡绍祖书写的“亲民堂”匾额;据清缪润绂著《陪京杂述》内称:这位胡知县所书的匾额:“笔力刚凝,兼有颜、柳之风”。

    清末农民起义的一处战场

    当年的承德县衙就设在如今的承德路上,周边同时设置了关押犯人的县大狱,当时一些被认为反清的仁人志士被关押于此。也恰恰是这个缘故,这里便成了清末农民起义的一处战场。

    清代缪润绂著《陪京杂述》内“劫狱”对该事件有详细记载。清同治年间,世风日下,民不聊生,东北各地贫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当时在盛京附近活动的起义军有马国良及徐占一率领下的农民队伍,他们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声威远震。在盛京城内的起义发生在同治四年十二月的一个夜晚,农民起义军经过周密的部署,开始了进攻。入城之后,选定的第一处地点便是承德县,因为当时承德县衙设在如今的承德路上,于是,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便朝着承德县衙的方向进攻而来。

    抵达承德县衙之后,为了能够扩充自身的队伍,并制造混乱,起义军先是冲进承德县大狱中解救关押的犯人近百人,其中解救出的一部分人又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随后,他们放火烧毁承德县大狱以及承德县衙,杀死总役康宁,同时烧毁兵、刑部文书案卷等物,盛京城内顿时火光冲天。

    此时,盛京城将军等官员正在盛京官府寻欢作乐,得知农民起义军打来的消息之后,立即乱作一团,慌乱中调集清军援兵,当援兵赶到之际,农民起义军早已从小南门从容出城。

    虽然农民起义最后惨遭失败,但在那一时期,马国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东北地区确实掀起了起义的狂潮,如今东北三省一些地区仍存有部分关于马国良领导农民起义的记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