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亮宝楼风烛残年空陈迹 宝物去向探秘(图)

时间:2009-11-13 11:16:23  来源:西安晚报
;提起亮宝楼,大多数西安人都会想到大雁塔旁的那处展览馆,然而要说南院门老图书馆内的亮宝楼,许多人都瞪大了眼睛:“那里有个亮宝楼吗?”其实,南院门“亮宝楼”的叫法已经有上百年,要说这处亮宝楼的历史,还得从一百年前慈禧西逃开始。

    清末,它曾是陈列慈禧宝物的地方

    南院门亮宝楼大概的修建年代,应该是清朝末年。陕西省图书馆特藏文献部的主任杨居让先生背出了《续修陕西通志》的原句,他说:“亮宝楼曾是清末驻陕总督的衙门所在。”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西逃,她逃到西安后,陕西的官员、商贾大肆向慈禧进贡“纳祥”。虽说是在逃难,可慈禧还是不改奢华的习性,住进西安不久,太后的大寿便到了,各地的礼品纷纷涌进太后的住所。等到慈禧回京时,传说动用了大车3000辆,也未能将礼品、献纳拉完,仍留下了不少古玩和工艺品。慈禧走后,陕西巡抚恩寿于1910年把总督署的东院的一栋二层楼改作“劝工陈列所”陈列珍宝,老百姓们便称之为“亮宝楼”。

    据说,慈禧留下的宝贝众多,有漆器家具、丝绸、工艺品、宫灯等贡品,然而,这些贡品现在大多不知去向,仅有一扇12开的紫檀木大屏风保留了下来。据一些图书馆的老馆员们回忆,亮宝楼里的宝贝有三大件——安吴寡妇进献的龙床和屏风,还有慈禧从北京带来的水晶吊灯。按理说,恩寿把偌大的一栋楼腾出来陈放慈禧的宝贝,东西应该不少,可是为什么后来的人们仅见过三件,其他东西哪里去了?

    民国,潜伏的地下党人曾在这里秘密开会

    转眼到了民国时期,1914年,原设在梁府街(现青年路东段)学务公所的陕西省图书馆迁入“亮宝楼”(后改名“中山图书馆”)。亮宝楼又迎来了一批新宝——省图的镇馆之宝《碛砂藏》等珍贵的古籍善本。从此,亮宝楼成了图书馆最主要的藏书楼和阅览室。

    1918年,一个美国文化盗窃分子企图盗走昭陵六骏中的四骏(均已打成碎块),被西安群众发现,截获后便安放在亮宝楼院房内,同时,亮宝楼大院儿里还保存着景云钟(以上二者现藏于碑林博物馆内)之类的文物珍品,加上楼中保存的《碛砂藏》等珍贵古籍,亮宝楼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

    1937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到激烈之时,西安市内出现了一份充满爱国热情、宣传抗战到底的报纸——《老百姓》报,它文风犀利、文笔辛辣,悄悄在市内流行。然而,没有人知道,创办《老百姓》的,是六位潜伏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份爱国报纸竟然是在亮宝楼里诞生的。

    省图书馆老馆员蔡津东说:“《老百姓》报最初的6位创办者都是地下党员,他们要碰头啊,可是6个人在一起开会太惹眼了,国民党特务肯定要盯上。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在当时中山图书馆的阅览室、藏书楼——亮宝楼里开秘密会议。那个年代,普通的老百姓一般不去图书馆,去那儿的人也只是看书,比较安全。这6位地下党后来都成了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的重要干部,他们分别是《老百姓》报总编李敷仁,以及武伯伦、张寒晖、姚依征、郑竹逸和程西铮。”

    民国时期的“亮宝楼”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还基本保留着清末的原样。门楼是砖券的拱形,底下有两扇朱红色的大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