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橘城忠州忆白公(图)

时间:2009-12-15 11:21:21  来源:重庆晚报

 

    白公是谁?乃是鼎鼎大名的白居易,与李白、杜甫并驾的唐朝三大诗人之一。橘城又何指?是指“半城山水满城橘”、有中国柑橘之乡美称的重庆忠县。白公与橘城相隔千余年,二者间有什么关联呢?有的。今天忠县城里有白公祠、白公桥,忠县人心中承袭着名人效应的巨大影响。

    唐宪宗元和13年(公元818年)冬,白居易被免去江州(九江)司马职务,溯江穿过三峡到忠州(忠县)任刺史;元和15年奉诏归朝(后来升任苏州刺史),整整在忠州呆了两年。白居易酷爱栽花种树,一上任就发动忠州百姓种植;他还自掏腰包,“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第二年春天,诗人便陶醉在“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的景色里。这样,白刺史的爱好和工作作风,很自然地流传后世,为千年后的忠县打造“中国柑橘城”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白居易在世74载,居官近40年,清廉自守,始终保持自己的清白品行。他早年在朝廷为翰林学士、左拾遗(谏官),常直言极谏,终因言事遭祸贬谪江州任司马。司马乃属闲职,他在《琵琶行》里那句“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琵琶女、同时也是对作者自己的心情写照。可来到忠州就不同了,地虽荒凉,但刺史之职是掌握实权,当一把手,可以施展抱负。他常站在巴子台上,极目远眺,看到“靡靡青草合,牛羊缘四隈”,顿时胸襟开阔,十分舒畅。当地的木莲树和荔枝,引起他极大兴趣,力倡栽植。他称赞木莲是“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他这样赞叹荔枝:“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他特地请人将这两件东西画成图,并分别题诗,序于其上,这就是流传千古的《木莲诗》和《荔枝图序》。

    白居易在地方主政,是个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清官。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他劝农民努力耕种,重新制定纳税法,打击不纳税的地主,这就是“均赋”。他发动建桥、修路,今白公桥、白公路名号尚存。他资助一老妇做烤饼,今“香山蜜饼”成忠县名小吃(白公号香山)。然而他最大爱好在于植绿种树,身为父母官,他把养民喻为养树,认为“要使枝叶茂,必先救根株”。“救根株”就是鼓励百姓生产,衣食无忧,这样便可以“枝叶茂”了。

    白居易在城东严颜桥一带种了很多柳树,“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无根亦可活,成荫况非迟。”显然,东城一带成了白公的绿化基地,他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去东山坡上看一看,练气功养生,“杲杲冬日生,照我屋南隅……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静。”时间长了,城东踩出一条路来了。

 &nbs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