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一树梨花压海棠:苏东坡
春宵一刻值千金 你看东
苏东坡:旷达背后是坚毅
苏东坡的幽默(图)
余秋雨误读苏东坡
苏东坡《寒食贴》欣赏(
苏东坡和王安石的恩怨
苏东坡的逃婚与三个老婆
苏东坡的患难知己王朝云
王朝云患难相随苏东坡
最新热门    
 
苏东坡善睡免死?(图)

时间:2009-12-22 10:03:54  来源: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原声讲堂版《苏东坡旷达背后是坚毅》,文情并茂,但有一节标题:“敢于睡觉——善于睡觉使他躲过一劫”,令笔者生疑。

    这一段说的是苏轼因诗下狱,朝中大臣主张治罪和营救的双方争论激烈,宋神宗犹豫不决,就派一小太监去探监,见东坡鼾声如雷,小太监推醒他说“恭喜学士”,然后回报神宗,认为苏轼心中无鬼,赦免了吧。这个故事颇富戏剧性,可惜于理不合,于史无据。

    第一手史料当然是苏轼的狱中诗:《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子由是其弟苏辙,梁成是同情他的狱卒,诗中述及当时的心情是:“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即俗语所说胸中像揣个小鹿,心惊肉跳。述及他怀念的是:“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年未了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即觉愧对妻儿弟弟,并对夙志未偿身先死表示遗憾。

    苏轼诗中描述的时间是“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柏台即御史台,“月向低”表明已是深夜,即是说彻夜难眠。诗中涉及当时的环境是“狱吏稍见侵”,但时人记载要严重得多:“诟辱通宵不忍闻”,也表明是彻夜。

    试想,在这种气氛和心情下,如果有个生人来,即所谓的小太监,苏轼一定会像司马迁所说那样“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警惕恐惧,反复猜测,哪里可能鼾声如雷呢?更何况,这样重大的决定——一个大臣的生死,小太监怎能,或怎敢事先泄露天机呢?故此说于理不合。

    苏轼获释有三个原因:

    一,宋以文立国,祖训是“不杀大臣及言事官”。甚至宋徽宗已被金人虏至北方,还专托使臣返告已南渡的高宗。所以秦桧能杀岳飞,却不能杀胡铨(胡铨曾上书请斩秦桧)。

    二,已成为祖母的太皇太后告诉神宗,当年苏轼兄弟中进士,仁宗看到试卷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她让神宗善待苏轼。而神宗也很喜苏文,称之为天下奇才。对于被说成是苏轼罪证的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神宗说,彼自咏桧,与我何干?

    三,朝中大臣如吴充、范镇等上书营救,特别是苏轼做过地方官的杭州、湖州百姓,怀念他的政绩,自发地为他做解厄道场累月,反应强烈。

    于是,在系狱130天后苏轼被释,降职下放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文。初到时他还是心有余悸的——“他时夜雨困移床,坐厌愁声点客肠”(《南堂》五首),这和狱中诗“他年夜雨独伤神”是同一机杼。只是后来他得朋友帮助,在城东东坡,开荒躬耕,写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