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冬日献鲤封于塘(图)

时间:2010-1-14 11:19:43  来源:扬子晚报

 

    相传,在宋朝,今圩塘附近,出了个姓于的捕鱼能手。有一年冬天,皇帝的母亲得了重病,需用活鲤鱼做药引,可当时河面上冰雪覆盖,到哪里去捕鱼呢?

    皇榜发出后,这位姓于的捕鱼能手,不顾天寒地冻,用铁锤凿开村旁河塘里的冰面,脱掉衣服一头跳入河中,足足花了一个时辰,终于捕到一条两斤多重的大鲤鱼,献给皇上,皇母吃了用鲤鱼做药引的药,不久果然病体康复。皇帝十分感激这位不顾严寒入河捕鱼的于姓渔夫,虽渔夫所在的小村子仅他一户姓于,但皇帝仍御封此村为“于塘村”。同时,皇帝还封渔夫为地方渔官,领导本地的渔业生产。

    由于渔官领导有方,深得渔民爱戴,不久,这里就发展成了长江边上一条规模较大的渔市,所以于塘又称“鱼塘”,而渔官本人也被大家敬称为了“于大王”。后来,有奸臣认为这位姓于的渔官不过是一介渔夫,如今却被大家称作“大王”,很是忌妒,便诬告渔官以“大王”自居,妄图谋反,皇帝闻后大怒,下令满门抄斩,于大王遂被陷害。

    于大王死后,众渔民痛惜大王的不幸遭遇,就将其葬于桃花港口的园门桥畔,并建起“大王庙”供奉其身,每逢九月十九大王忌日,周围百姓都会前来祭祀大王。于大王死后,虽于塘一带从此再无于姓人氏了(多为陈姓、张姓和王姓),但是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姓于的捕鱼能手,一直称这里为于塘。

    到了清道光十年(1830),德胜河、澡港开始疏浚,于塘一带由于地处长江口,澡港又穿街而过,为防长江水患,故在此大修圩堤,于塘村也因此日益繁荣起来,到了清道光二十年(1840),当地志书上已将于塘村易名为了“圩塘镇”,可见,修成圩堤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稳定增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圩塘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圩塘的“圩”字,可不读“围”,而是仍读作“于”,这是常州特有的一个读法,就连《现代汉语字典》上都没有记载这个读音哩。

    由于圩塘一带在宋元祐年间曾建有岳祠庙,明成化年间改称千佛阁,清光绪年间重建时改称万佛阁(今称万佛禅寺),故清光绪年间圩塘镇也曾一度改称为“万佛阁镇”,但民国后,这里又被改回了“圩塘镇”,圩塘之名从此一直沿用。

    孙晓锋  文  马奔  整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