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雷海宗的“右派”罪
唐太宗钓鱼(图)
宋徽宗的罪己诏(图)
宋仁宗的妃子不好当
怎样玩转权力控制游戏:
唐太宗何曾书晋祠中门联
唐太宗:虎父身后留下一
唐太宗李世民冲动好杀人
失败皇帝却是成功艺术家
迷住宋徽宗的李师师(图
最新热门    
 
唐太宗的局限(图)

时间:2010-1-27 12:45:28  来源:香港文汇报

 

    李世民为了要好好管治天下,济世安民,他觉得很需要好好学习。从哪里去学习呢?他认为古代的杰出统治者(明王圣帝)都要有良好的师傅。《贞观政要》记:“贞观六年,诏曰: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其无师傅,安可以临兆民哉?” 

    他的这种精神,更扩展一些,不只是尊重师傅,而且很主动、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把能够进良言的人都当做师傅。他在这方面,是广为人称道的。

    君主政体是一人独尊,君主是最后的决定者。但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这有问题。他说,即使君主非常勤劳思政,还是会出错,“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贞观政要》这可能是自己的体会,一天里决定了十件事,有五件决定对了,已经不错,但还有五件“不中”(不中肯,不对头),那怎么办呢?这笔账再算下去:“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这个提法,非常具体,非常有说服力。

    因此,他认为臣下不能够事事都只奉旨行事,“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 

    他对臣下说,“耳目股肱,寄于卿辈”,要求大家“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

    广泛听取意见,又听得进去,唐太宗在这方面是很有名的。魏征是个又正直又有见识的人,本来在太子建成身边做事,是对立一方,但唐太宗用了他,而且非常肯听他的意见。《贞观政要》中就记了魏征的言论。


    唐太宗既听大臣们的意见,又进一步想,那么,又怎么保证大臣们不出错呢?他在这一点上又有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想法,他对房玄龄等大臣说:“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这个问题提出来,特别有意思,这就更深入一层,君也好,臣也好,谁都不可能事事没有错,因此最主要的是互相进谏,也就是互相听意见,尊重别人意见。若果能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改变个人独断,各个层次都不能个人独断。那么就接触到了在制度上是否应该由多数决定、是否应该分权、互相监督的问题了。那就接近近代民主思想,不过唐太宗没能进入到这一层次,只能停留在强调个人要听谏的那一步上。这是他的出身的局限,也是历史的局限。

    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有“民为贵,君为轻”的论点,但同样不能提出一种如何保障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