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脚踢淋尖 苏州府官斛作弊手法

时间:2010-3-8 18:16:17  来源:杭州日报
    看似光明公正的起米过斛,竟然大有关节。无怪漕弊、烟毒和盐政,被道光皇帝视为大清江山的三个“毒瘤”,必欲去之而后快

    四年前的初夏,我正在为筹建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奔走忙碌。钱币收藏家老储给我一个信息,宁波钱业会馆里可能会有我想征集的漕运文物。于是便去了。在会馆里转悠半天,惜无所获。正待要走,却发现蒙尘的角落里有个方口方底、上小下大的木箱模样的东西。拂去上面的尘灰,赫然现出“苏州府官斛”几字。同行的人高兴地叫起来,这不正是我要找的漕运文物么?居然差点失之交臂。

    这件“苏州府官斛”,现在就静静地陈放在大运河博物馆的展柜里,供游人观瞻。倘若不加解说,人们根本不知道它藏了多少故事。

    斛是古代量米的容器,一斛为五斗,约合现在的七十斤左右。陶渊明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是一斛的样子,难怪他是不肯干了。过去漕船通过运河把漕粮运到京城去,要检查数量,就是用这种官斛来称量,叫做“起米过斛”。过斛时,斛头要用拉长声的腔调报数,叫做“唱斛”。过去在漕运码头上,有“唱斛之声相闻,米浪之景时见”之说,指的就是起米过斛与扬晒漕粮的情景。

    斛是朝廷发下来的,故曰“官斛”。这件“苏州府官斛”上,还刻有“奉院司道仰府较同”的字样。所谓“较同”,如同现在说的通过了技术质量监督局的检测或是ISO9000的论证,产品合格,绝无误差。照此看来,收粮过斛都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按理是不会有什么手脚可做了,其实不然。

    从宁波回来后不久,我到运河北端的通州出差。看到通州作家王梓夫的一本书:《漕运码头》。虽是小说,却写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漕运史实,尤其是谈到过去斛头用官斛作弊的手法,让人大开眼界。

    官斛是木制的,斛头为了多收粮食,就用刨子将斛帮斛底削薄,或用铁棍将斛撑大。单验一斛,可能只多出一两升米,要是几十万、几百万斛加起来,那数目便非常吓人了。

    再有,装斛、刮斛的时候也大有学问。要想多收粮食,斛头便穿上一脚能踢死牛的包头厚底纳帮靴,一斛稻米舀起来,上面还尖尖的,当当两三脚一踢,稻米便塌陷下去。这叫做“脚踢淋尖”,一斛又能多收两三升。

    刮斛的奥妙全在刮板上。稻米装进斛里以后,上面尖了出来,用脚踢了以后,沉下了一些,但还是不平。这时候,就要用一块刮板沿着斛口轻轻一刮,斛平斗满。如果真的体现公平公正,那刮板应该是平直的。可是斛头手里的刮板,看似平直,实际上是月牙形的。他想多收你的粮食,将弯度朝下,这样刮出的斛面是凸形的;如果他想少收你的粮食,便将弯度朝上,刮出的斛面便是凹形的……

    万万想不到,看似光明公正的起米过斛,竟然大有关节。无怪乎有清一代,都把漕运总督视为肥差,一般都派满人贵族司任;无怪乎到了清朝后期,漕弊会和烟毒、盐政一起,被道光皇帝视为大清江山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