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利玛窦:科技传播者是怎
中西文化交融使者 利玛
最新热门    
 
利玛窦:16世纪的科技使者(图)

时间:2010-3-8 18:16:19  来源:北京科技报

 

身着清朝官服的南怀仁

 

     “考虑到古代中国人自认是‘天朝上国’的子民,利玛窦以太平洋为中心绘制世界地图,使中国处于地图正中的位置,从而引起了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兴趣。”   

    伴随着阵阵波涛声,记者走上了一座铺着木板的“时空隧道”。这条通道的一端,是文艺复兴刚刚结束的欧洲;另一端,则是400多年前的明朝。中国本土的瓷器和水墨画,与欧洲的火器、科学仪器、建筑模型和油画交相辉映,让人不禁追忆起那个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时代。

    前不久,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意大利马尔凯大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利玛窦——明末中西科学技术文化交融的使者”特展,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这项展览将一直持续到3月20日,此后还会到上海和南京进行巡展。此次中意两国多家博物馆提供的文物,使观众能够以当年初到中国的利玛窦的视角,观察16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在科技和文化上的差异。

    地平式日晷是欧洲人在怀表出现之前的计时工具,这件小巧的器具能出现在展览上,是因为它反映了16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对待天空和时间的不同态度。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赵古山介绍说:“在当时的欧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日晷等计时工具查看时间;但在中国,被固定在建筑物前面的日晷,反映出观测天象和授时都是政府的专利,普通人‘夜观天象’则有谋逆之嫌。”

    拉斐尔、提香等西方艺术家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在这次展览上的“同台竞技”,则反映了中西方在美术理念上的差异,以及光学研究对西方绘画的影响。赵古山说:“西洋绘画参考了光学研究的成果,发展出‘焦点透视法’,画家严守一个特定的视点去表现景物,使画作中的景物近大远小,呈放射状分布,和人眼实际看到的一样。而中国画采用‘散点透视法’,可以将焦点透视表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用多视点处理成平列的同等大小的景物,使画作更符合人们心理的真实。”

    “当利玛窦作为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成熟的帝国。”赵古山告诉《北京科技报》,“但与后来的传教士不同的是,利玛窦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祭祖和祭孔等活动,而没有予以诋毁。他在利用科技推动宗教传播的过程中,也考虑到了中国人的接受心理。举例而言,从16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