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遍收石磨创世界纪录(图)

时间:2010-4-16 13:43:38  来源:大河报

    “推小车,不用学,只要屁股掉得活。”

    中原民俗园耒耜集萃馆,收藏了不少老式车辆,独轮车、马车、轿车、太平车等一应俱全。新乡人秦光才曾在民俗园待过两三年,是民俗园的主要设计者。我们去采访时,适逢他过来搜集太平车,各式各样的独轮车令我们眼花缭乱,他就热心地为我们示范、讲解。

    独轮车是以前最为常见的农用车辆,它的好处是方便灵活。过去道路条件差,但不管田间小路,还是山间小道,这车都行走无碍。农民运肥料、拉粮食、走亲戚,都推这车。“淮海战役时,这车起了大作用,运枪支、子弹、炮弹、粮食,都靠它。”但独轮车不好推,很多人都推不好。秦光才说,主要是平衡不好掌握,必须顺着它的劲儿,及时掉屁股,调整身体重心,一熟练,就得心应手了。

    除了独轮车,耒耜集萃馆还陈列了多种多样的车型:精制的轿车,是从前有钱人家出行的工具;马车,是当时的快速运输工具;太平车,则是过去最能负重的车辆。“过去谁家有个太平车,相当于现在有辆奥迪!”那车方正厚实,全木结构,车轮上密密嵌着铆钉,车上用红漆写着一副对联:“孔子游天下,诸葛致太平。”秦光才说,这车的历史十分悠久,孔子周游天下,乘坐的就是这种车。春秋战国,这种车主要用作战车,后世人们觉得这车杀气太重,他们厌倦打仗,祈求和平,就给这车起名太平车。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分田到户,当时胶轮的架子车已经普及十来年,太平车显得笨重不时髦了,没有人家想要,各村的太平车慢慢都被毁掉,保存下来的极少。中原民俗园的这辆太平车,是在附近一个村找到的。那村一个老人对这车有感情,特意保存了下来。贺恒平得知消息,前去商洽,问老人要多少钱。老人问清来意,很爽快地说:“你弄走吧,要啥钱?”贺恒平给他买了四条散花烟,拉回了太平车。

    这几年,老农具收藏逐渐热了起来,现在一辆太平车要几万元,“能换辆面包车”。秦光才这次专门从新乡来郸城,就是为了替别人收辆太平车,找到了货源,但还不知道价格能否谈妥,他为此颇为忐忑。

    不仅是老车辆,其他旧农具的收藏也逐渐趋热。贺恒平介绍说,他刚发出去四盘石磨,都是城市里领导要走的。对于中原民俗园来说,四盘石磨不算啥,别的旧农具,他们大多只收藏一两件,而石磨,他们收藏了四五万盘,论数量,全世界第一。

    万磨汇聚一园

    “经认证,河南省郸城县贺恒德先生收藏石磨39052块,成为世界上收藏石磨数量最多的人,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2009年7月10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吴晓红女士经现场认证,正式将中原民俗园的石磨收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贺恒平说,这个纪录其实并不准确,不少石磨没有计算进去,并且认证后他们又收集了一些,现在拥有的石磨有五万多盘。

    为什么能收集到这么多石磨?贺恒平等人分析说,一是石磨不易毁掉,不像木质农具劈了能烧火;二是周口一带石磨都是用坚硬的红石头制成,当地人认为红石头放家里不吉利,磨没用了,都被扔在野外。“红石头和青石头不一样,红石头不平和,发凶。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村里有了钢磨,后来乡里又有了面粉厂,石磨没了用处,人都不愿放在家里,扔得到处都是,村头、路边、坑里头,到处都是。”


    民俗园收集旧农具的消息传出后,就有人拾了野地里的石磨送来,最多的时候,“一天二三十辆拖拉机来送石磨。”

    老农们说,过去石磨是家里的大件,专门要有磨屋放置,不是每家都有能力置办的,一般四五家才有一盘磨,没磨的到别人家磨面,要趁人家的空。过去的家庭人口多,按一家十口人计算,平均四五十人一盘磨,如此,民俗园收集的五万多盘石磨,过去可供二三百万人使用。

    贺恒仁说,他家的石磨传了三四代人,用了一百多年。民俗园的这五万多盘石磨,都有一二百年的历史。磨在使用过程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