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满清入关后的剃发易服
娄山关前后
最新热门    
 
入关前之清代御宝(图)

时间:2010-4-23 23:45: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sp;  另外,天聪九年(1635年)四月,多尔衮等率军攻打察哈尔,获得了一方所谓的“元传国玺”,在清初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影响和作用。关于这方玉玺,曾有过一段传奇的经历:相传此玺曾收藏在元朝大内,元朝末年元顺帝被明太祖朱元璋打败,弃都携眷,北走沙漠,同时也带走了这方玉玺。后来元顺帝在应昌府去世,宝玺从此便沓无音讯。200余年后的一天,有一位牧羊人发现他所放的羊中有一只连续3天不吃草,只是不停地用蹄子刨地,牧羊人感到很奇怪,便挖开这个地方,结果就发现了这枚玉玺。不久,此玺被元皇室后裔博硕克图汗取走保存。后来博硕克图汗被林丹击败,宝玺又到了林丹汗手中。多尔衮西征察哈尔,得知玉玺还在苏泰太后手里,便强行索取。据史书记载,此玺刻文汉篆“制诰之宝”4字,璠璵为质,蛟龙为钮,光气焕烂,是难得的宝贝。多尔衮将这一喜讯报与皇太极,皇太极闻听大喜。当多尔衮得胜班师回朝时,皇太极破例出行百里之外,到辽河以西的阳石木迎接,并在这里举行了隆重的接宝仪式。皇太极接过宝玺,抚摩端详良久,用颤抖的声音对众人说:“这可是历代皇帝所用的传国之宝啊!”获得这枚玉玺,为皇太极立国称帝提供了契机。此玺12.5厘米见方,皇太极时一直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今存《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封庄妃册文》上就钤用此宝。

    皇太极得到这枚传国玺后,便开始了一系列政治攻势。首先将玉玺获得的理由写成敕谕,在其上钤用此宝,颁行满、汉、蒙古,用以说明“天命攸归”。其次将此玺的印样向朝鲜等国颁示。然后在盛京八门张贴同样内容的文告,以此笼络人心,从而形成了“天下一心”的局面,充分显示出皇太极卓越的文治武功。于是,深知皇太极心思的大臣们便纷纷上书,劝他早成大业,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权。经过筹划,1636年4月11日,蒙古16部49贝勒及满、汉王公大臣拥戴皇太极接受“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建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皇太极紧紧抓住获取传国玺、社会舆论对其有利的时机,顺利地完成了满族后金地方性政权向大清统一国家转变的历程,在清代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崇德年间御宝初具规模

    从皇太极接受尊号的典礼上的授四宝之仪式,可知皇太极建国之初曾使用四方宝玺。乾隆帝在他的《交泰殿宝谱序》中,说到二十五宝中有一方青玉质的“皇帝之玉”,是从太宗文皇帝皇太极时传下来的,使我们得知皇太极所用的四宝中可能就有一方“皇帝之宝”。崇德年间除以上四宝外,又有新制造者。至崇德末年国宝数目已有所增加。如崇德八年(1643年)十一月十二日派大臣塔瞻等祭圣灵,祭书上钤用“奉天之宝”;十一月三十日的寄宁远书中钤用“皇帝之宝”;十二月十一日颁给征山东有功人员的敕书中钤用“敕命之宝”;十二月二十八日祭清帝列祖的祭文中钤用“天子之宝”。使用这些御宝的日期都在皇太极去世不久,顺治皇帝不太可能新制御宝,由此推断,皇太极时的御宝起码有“皇帝之宝”、“天子之宝”、“敕命之宝”、“奉天之宝”及前述元传国玺“制诰之宝”五种。至此,清代御宝已初具规模。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