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乌烟瘴气 明宪宗(图)

时间:2010-4-27 11:20:3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吴氏“举止轻佻,礼度率略,德不称位”,且当初先帝(英宗)给他选的皇后是王氏,太监牛玉辄以落选的吴氏蒙蔽太后。


    如果是事实,牛玉应是死罪,但仅被发配到南京孝陵种菜。南京给事中王徽抓住这件事不放,上疏说皇帝立后,天大的事,牛玉竟敢行奸欺之事,应当处死,否则皇帝身边的人(指内侍)以后就会肆无忌惮了。通过牛玉事,王徽还斥责朝中大臣在其位不谋其政,阿附权势,尤其指责阁臣李贤等人“坐视成败,不出一言,党恶欺君,莫此为甚”。他请求一齐将他们治罪,从而杀鸡儆猴,使朝臣能够对朝廷做到忠心耿耿。

    朱见深认为王徽“妄言要誉”,要治他的罪,幸亏给事中张宁等人率御史交章论救,罪是免了,降职却不可免,王徽被谪为某地判官。

    王徽是宪宗朝第一个“获罪”的言官。紧接着成化二年五月,皇帝“夺情”,召令正在为父守制的阁臣李贤回朝上班,新状元罗伦上疏反对,结果被贬到福建去了。

    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有两个人因为建言遭贬,御史杨琅看不过去了,上疏打抱不平,并要求皇帝恢复他们的职务。还好,杨琅没有获罪,皇帝对他仅仅是“有旨切责”。

    成化三年,编修章懋因劝朱见深停止上元节灯火,省些费用以振饥恤困,惹得朱见深极为生气,将其“杖之阙下,左迁其官”。

    类似的事情在成化前期还有很多。除了给于谦平反、恢复景泰帝号,我们很难见到朱见深再有什么英明之举。成化后期,“西厂”横行不说,言官遭到迫害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成化二十一年正月,因为星变,朱见深下诏求言,廷臣应诏,吏科给事中李俊首先上疏,而且措词极其严厉,点名批评梁芳等太监祸国殃民、尚书殷谦等朝臣贪权纳贿、佞幸之辈李孜省等胡作非为。令人称奇的是,这一次朱见深不但没有降罪,反而“优诏答之”。大家以为皇帝想开了,要做有为之君,于是两京的给事中卢瑀、秦昇、童柷,御史汪奎,员外郎崔陞、彭纲,主事张吉、苏章、周轸、李旦,中书舍人丁玑等先后上疏陈言,而且直言不讳,直指当时的弊政。

    然而,那些言官们万万没有料到,朱见深跟他们玩了一手“障眼法”。对于李俊的上言,朱见深先是“优诏答之”,而且惧于天变,他被迫做出了一点让步,比如降了李孜省的官、罢免了妖僧继晓的国师称号,传俸官也斥罢了一些。但是对于那些上疏,朱见深心里却十分厌恶。他密令吏部尚书尹旻,“书六十人姓名于屏,俟奏迁则贬远恶地。”于是“自卢瑀以下,相继贬斥,俊亦寻调外。惟陞、章应迁,以部臣奏得免。奎寻以纠仪稍缓,廷杖,谪夔州通判。”接下来还有彭韶、王恕上言,“上得疏,皆不怿”,而且彭韶刚被提升为大理卿,“遂停其擢”。

    最能说明朱见深昏庸的是他对太监梁芳的纵容。梁芳祸国殃民,把国库中历朝积下的钱(共七窖)全都挥霍光了。朱见深对他说,我不追究你,自有后人找你算账。梁芳听了十分害怕,与万贵妃合谋让皇帝换太子,昏君竟心有所动,若非碰上泰山地震,有人说应在东宫(太子),没准太子就被换掉了。那样的话,就没有接下来的比较清明的孝宗弘治朝了。

    终成化一朝,除了个别地方叛乱和流民以外,政局基本上还算稳定。所以,时人称成化、弘治为太平盛世,《明史》也说朱见深“恢恢然有人君之度”。其实,正如历史学家孟森所言,成化时期朝政是极其秽乱的,由于历朝积下的财富很多,还不至于扰民,所以尚能称太平。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