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乾隆属于哪个朝代? 
乾隆帝为什么对和申如此
乾隆帝的生平? 
乾隆把玉 
乾隆糁汤
乾隆的介绍
乾隆帝为何要处死曾静和
乾隆是怎么死的?驾绷,
乾隆宝通的铜钱能管多少
乾隆通宝 
最新热门    
 
乾隆御批:开发本溪湖(图)

时间:2010-5-13 12:40:05  来源:辽沈晚报
 

    这人叫王永盛,本是山西缸窑业的一位业主。日益兴旺发展的本溪湖,是他贩卖缸制品的大市场。往返多次后,他对本溪四季的气候变化已了如指掌。在1844年春季的时候,王永盛早早准备好了,带着10匹骆驼和一些伙计,驮着缸制品来赶本溪湖农历四月十八的庙会。这是一个好时节,冬天的冻土已化了、干了,大有南方阳春3月的光景。本溪的庙会一如南方的踏春一样,挖煤的、炼铁的、经商的、家庭妇女等等都会在这一天出来赶赶庙会,晒晒太阳。王永盛从山西驮来的大缸,在那一摆,每个冬天都需要大缸渍酸菜的本溪人岂能不动心?

    这一天,王永盛趁天还早来到慈航寺溜达。溜达到小南沟荒坡地,他看到坡地上满眼都是黏土,那正是烧缸的最好原料,本溪湖人最讨厌的这个地方却让他看到了发财的大好机会。在这儿做缸,用这儿的焦烧窑,制缸的成本与从山西做好了再运过来贩卖,不知要低多少。

    敏锐果决的王永盛,卖掉带来的骆驼和缸制品,就带着伙计们来此创业了。

    闻名于本溪和辽东的永盛缸缸场就这样在本溪生根开花了。

    善于经营的永盛缸场财源滚滚,又引来了别人的仿效。于是,本溪湖又相继出现了“吕缸”、“顺成”、“广盛”、“福顺”和“德盛”几家窑业,陶瓷业与采煤业、炼焦业和冶铁业一道发展成了本溪湖的四大产业。

    本溪湖,在18世纪,成了吸引商家眼球的淘宝之地。


    花香传四方

    本溪历史开始丰富起来


    河西的马家大院如今已经拆了。拆了的马家大院其独特的门楼依然还被许多人记得。但记得并不等于知道马家大院建于何时,并不知道为什么可称为本溪第一大院。

    本溪成为冶铁炼焦的特区后,做买卖的来了,为讨生活的也来了。马家大院的第一代人挑着3个孩子从沧州来了,半道上不知是丢了一个还是卖了一个,到了本溪湖河西时反正只有哥俩了。

    哥俩一个叫马成义、一个叫马成林。到了河西,哥俩一个学做蜡,一个学做靰鞡鞋。艺成之后,一个开了个蜡铺,一个开了个做靰鞡鞋铺,就开在老君庙的对面。后来有钱了,哥俩商量盖个大院。马家大院气势磅礴地在河西立了起来。说气势磅礴,一点也不过分,单说面积吧,马成林盖了42间房,每间房的面积是58平方米,整个建筑面积是2436平方米,房和房之间应有间隔吧,占地面积应有3500平方米左右。马成义盖的房间数比马成林的还多,应有50-60间吧,占地面积应在5000平方米左右。8500平方米的面积,百十间的房屋远看一片黑压压的,够气势的了。

    与此同时,另一对哥俩也来到了河西,看到到处都是挖煤的炼铁的人,想到人都要吃饭的道理,就经营起了磨苞米的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磨苞米换成了粮米业,到儿子辈时开始了机器磨米的新技术,生意的范围也扩大了,有了酱菜厂,有了杂货铺,有了牛羊肉加工业。这哥俩是回民,姓杨。第一代老祖有一个叫杨玺,第二代叫杨福全。他家的买卖后人叫“福兴长”。“福兴长”旁边的商铺叫“福盛德”,是名医金忠武的姥爷开的。再过去是一家最大的粮米商铺,叫“仁义和”,是从山东来的回民老张家开的……从山东、河北等地来的回民将商铺开满了河西一条街,直到红旗沟。

    一切的买卖都围绕本溪湖采煤炼铁的产业而兴隆。

    一条连接河东、河西的地方搭了一座石桥。河东的商铺也开始兴隆起来了。

    一个由煤业带来的炼焦业、冶铁业、陶瓷业发展的本溪湖,又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商镇,杭州的丝绸、景德镇的陶瓷技艺、安徽的茶叶等产品都汇聚到了本溪。

    金家的正骨绝技和祖传膏药也在这个时候来到本溪,先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