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学得文武艺 货与帝王家
京郊大山深处有支“守陵
陕西黄帝陵周边成为中国
秦始皇陵与周边社会
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
当代黄帝陵祭文选萃
黄帝陵现状
最新热门    
 
帝陵与帝陵发掘研究(图)

时间:2010-6-13 12:12:11  来源:香港文汇报
筑的典范之作。

    帝陵作为一个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安葬之所,其等级之高、规模之大、设施之完备、内涵之丰富是其他墓葬绝对不能比拟的。帝陵不仅仅有“西风残照”的高大封土或陵山,有众多的随葬品;还有根据“视死如生”观念设置的广阔陵园、高大宫阙、众多陪葬墓等等,构成了封建帝王们心目中延续其统治生涯的地下王国。时至今日,又升华为中华民族古代文化遗产的群居地。

 
    与许多学科的发展一样,帝陵的发掘研究也大致遵循由浅入深、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科学程序。因此几十年来,为了研究和保护帝陵,考古工作者参照历史文献记载,利用调查、钻探及局部试掘的手段,对多座帝陵进行了长期、细致、艰苦的研究工作,逐渐了解和掌握了多座帝陵的规模、布局和内涵,出土了大量各类珍贵文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明十三陵、清东陵等许多博物馆,使帝陵成为广大民众接受古代历史教育的课堂和旅游观光的场所。

    近年来,随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和收藏热的兴起,许多热心人对帝陵(主陵陵穴)发掘研究生成了异乎寻常的兴趣,有的建议,有的询问,有的出主意,有的还表示愿意资助经费。作为长期主持西汉帝陵考古研究工作的笔者,内心也十分渴望能够完整地发掘一座包括主陵陵穴在内的西汉帝陵,以促进帝陵制度的研究。但是,理智告诉我们:帝陵的发掘研究是必要的,应当长期、持续的开展;主陵陵穴的发掘提议是不可取的。

    历史发展到今天,帝陵已经不仅是一个个帝王的葬身之地,它作为一个个时代精神与文化的典型载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统的见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个里程碑,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虽然它见证的不全是辉煌,虽然它指引的不都是康庄大道。

    国际《威尼斯宪章》开宗明义第一段:“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饱含着从过去的年月传下来的资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人民越来越认识到人类各种价值的统一性,从而把古代的纪念物看作共同的遗产。大家承认,为子孙后代而妥善地保护它们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一点不走样地把它们的全部资讯传下去。” 

    尊重历史、继承传统、崇敬先祖是世界各民族的共识,没有哪一个民族自愿去挖掘自己祖先的陵墓,哪怕是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因此,日本的天皇陵不仅不能发掘,即使参观也必须经宫内厅批准;埃及金字塔的挖掘也大多是殖民时代的殖民者所为。况且,与埃及金字塔的石构建筑不同,中国古代帝陵,特别是两汉以前的帝陵,其主陵结构多由高大的封土与巨大的墓穴组成。可以预见:发掘最后成果之一,就是将一座山变成一个坑,挖掉了一个见证,搬走了一座里程碑。试想,这样的发掘成果是我们所期望的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们的文物保护技术也基本达到了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够修复保护陶瓷器、玉石器、铜铁金银器等文物,也能够对漆木器、丝绸、纸张、壁画等易损文物及其遗迹进行较好的保护和修复。在此基础上,个别专家也信心满满,认为文物保护技术过关了,可以应对即将出现的文物保护难题。此观点也成为帝陵主陵发掘思潮的推手之一。

    从面对一些易损文物束手无策,到从容面对、妥善保护,我们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的职责不仅是能够保护,而且是永久保护。一件家用电器、一套住宅,有使用期,十年或几十年;一件文物、一座帝陵是没有使用期的,如果非要有一个期限,那就是与人类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专案没有结项的时间表。

    为了从事科学研究,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对包括帝陵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进行持续的调查、钻探和发掘,根据研究成果划定保护范围,妥善制定保护方案,逐步实施保护展示措施。这种做法和程序,符合《威尼斯宪章》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符合中华民族道德传统和长远利益,也是大多数文物考古专家的共识。重复结论:帝陵的发掘研究是必要的,应当长期、持续的开展;主陵陵穴的发掘提议是不可取的。无论是什么目的,研究、好奇、旅游开发、还是收藏。

    帝陵主陵不发掘,帝陵研究、保护、展示无疑均会有大的缺憾,会成为长期困扰我们的历史之谜。逆向思维:在特定的条件下,残缺之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