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李慧芬
李慧梅
李慧芬
最新热门    
 
李慧娘(图)

时间:2010-6-18 12:07:42  来源:香港文汇报
家孟超发表了《李慧娘》剧本,将原作有关卢昭容的情节删除,集精力于裴禹、李慧娘与贾似道的矛盾,加强了南宋时期太学生反抗政治腐败的内容。孟超认为,《李慧娘》是一出“抒发感情之戏”,他写《李慧娘》是“借戏言志”,“借此丽姿美丽之幽魂,以励人生”。他反覆阅读《红梅记》,又翻阅相关资料,以当时时代背景为经,以李慧娘、裴禹情感为纬,重抒写李慧娘拯人、斗奸、复仇的正义豪情。1961年8月,北方昆剧院在首都舞台演出《李慧娘》。

    孟超的《李慧娘》,不同于《红梅记》。内容大体是:南宋末年,元军进攻襄樊,都城临安告急,而奸相贾似道却按兵不动,沉迷于声色犬马;满怀救国热情、不畏权势的太学生裴舜卿,在贾似道偕姬妾游西湖时,当面痛斥他荒淫无道、误国害民;贾的侍妾李慧娘见此忧国忧民的磊落奇男子,不禁倾慕赞叹道:“壮哉少年!美哉少年!”不料这句话被贾似道听见,回府后凶残地将李慧娘杀害。又派人将裴舜卿劫持到相府内集芳园,准备害死。埋在集芳园牡丹花下的李慧娘幽灵不散,化为鬼魂,救出裴舜卿,又怒斥卖国害民的贾似道,并一头把他撞昏在地上。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励吾,1930年3月加入左联,正式步入文坛。《李慧娘》在改编与演出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康生的称赞和指点。他亲自写信给孟超表示“祝贺”,还几次到剧场看戏。1961年8月31日,廖沫沙以“繁星”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发表了《有鬼无害论》一文,肯定了此剧的意义。然而,到了1963年3月,中央批转了文化部党组《关于停演「鬼戏」的请示报告》,1963年5月6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对廖沫沙的《有鬼无害论》和孟超的《李慧娘》大加挞伐,康生也摇身一变,大反鬼戏、旧戏。1964年7月,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的总结会上,康生和江青点名批评田汉的京剧《谢瑶环》、孟超的昆曲《李慧娘》和电影《早春二月》、《北国江南》、《舞台姐妹》、《逆风千里》,把这些作品打成“大毒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孟超被戴上了“反党分子”的帽子,1976年5月6日积郁成疾去世,终年74岁。1979年3月27日,中共人民文学出版社委员会为孟超恢复名誉,恢撤消级别,恢复党籍。

    《李慧娘》虽是“鬼戏”,内容却健康向上,思想深刻,颇受好评。粉碎“四人帮”后,此剧又活跃在舞台上了。

    应该略加述说的是太学生裴舜卿。与别的朝代相比,南宋除了宦官专权的问题,外戚干政问题,还有学校议政问题。宋理宗之世,太学、武学、宗学“三学”成为影响朝政的强大势力。“凡其所欲出者,虽宰相、台谏亦直攻之,使必去权,乃与人主抗衡”。“三学”学生参与朝政的强烈意识,在裴舜卿身上有所反映,贾似道派人把裴舜卿劫持进府,是符合历史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