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南京颐和路暗战:戴笠暗
北京颐和园佛香阁(图)
德和园大戏楼今昔(图)
1908,德和园那一出《连
颐和园馆藏慈禧油画像修
最新热门    
 
颐和园中的文昌帝君文化(图)

时间:2010-8-10 12:27:46  来源:北京日报

 

颐和园文昌阁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北端的文昌阁,为一座城关式的建筑。“文昌”就是文昌帝君,是道教众仙人的一员,为道教神明,在道教中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文昌阁是目前颐和园园内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城基上原为三层楼阁,光绪十七年(1891)改建二层。

    实际上文昌帝君就是文曲星,文曲星就是主管文运的星宿,代表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或者爱好文学及艺术的人。中国民间普遍认为,文昌帝君的原型是张亚子,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李白、范仲淹、包拯也是文昌帝君。

    现文昌阁阁内一层北侧有须弥座,上坐文昌帝君铜像(坐北朝南)。文昌帝君头戴文昌冠,身穿蟒袍,腰束玉带,体态雄伟。在文昌帝君两侧各肃立一童子像(东侧为天聋、西侧为地哑),西侧为文昌帝君的乘骑铜特。民间俗称为“能知者不能言(地哑),能言者不能知(天聋)”。铜特为文昌帝君的坐骑,长着驴面、骡身、马耳、牛蹄,俗称铜骡子。天聋、地哑、铜特是文昌帝君的三个帮手。在皇家园林的原始设计中,万寿山西麓的宿云檐城关供奉关圣帝君,东面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取文武辅政的寓意。

    中国自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以来,藩镇割据现象十分严重,武将拥兵自重,往往自立。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在此情况下崭露头角,他在后周担任统领禁军的殿前都点检,力量发展壮大起来,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宋代周。赵匡胤本人对藩镇割据和军将掌握军事大权对皇权造成的威胁有深刻的感受,藩镇割据使得战乱不断,社会经济、文化等遭到严重破坏,他认识到要想使社会重获安宁,就必须消灭藩镇割据,将军将的兵权收回中央。

    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高级将领的军权,消除了藩镇割据依靠的军事力量,使节度使成为虚衔,继而加强禁军,取消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等重要禁军职位,由三衙分掌禁军领兵权,实行将兵分离,不让武将充任枢密院长官,规定武将不能参与最高军事机密,武将见同级文官必须揖让执礼,从而抑制了武将的社会地位。同时朝廷扩大仕途,取消释褐式,一中进士立刻做官,让更多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取士不论门第,这使民间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变化,民间意识到通过科举可以改变社会地位,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官官僚集团。文人社会地位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并使文昌帝君的崇拜广泛在民间流行。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