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

时间:2009-6-26 17:14:26  来源:不详

 

“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 

 

“居延汉简”历险记:因战火而逃难 

 

抗日战争前夕,有人在甘肃额济纳河发现了近万根木简,那里古名居延海,所以也称“居延汉简”

 

  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河南汲郡有个不知名的盗墓贼,悄悄钻进了战国魏襄王(公元前318~295年)之墓。墓穴里阴森恐怖,一片漆黑,一群群受惊的蝙蝠扑向墓外。突然,他脚下一滑,手中的提灯跌落在地,顿时熄灭。这个盗墓贼禁不住毛骨悚然,跌倒在地。黑暗中,他顺手摸到许多竹片,就抓了一把点燃起来。亮光中,他发现竹片上有字迹,长期的盗墓生涯使他感到这竹片决非等闲之物,便急忙扑灭火焰,赶到官府,击鼓报案。

 

  汲郡古墓发现十几万支竹简的事迅速传到洛阳。晋武帝下诏将竹简发掘出来,运往京师,并下旨当时著名学者苟勖、和峤、束晰、杜预、卫恒等进行整理和考证。20年过去了,这几个学者整理出75篇共16部典籍,后人称为“汲冢汉简”。它和西汉孔子旧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及殷墟甲骨文同誉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三大瑰宝。其中竹简《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西征昆仑,会见西王母的动人故事。

 

  抗日战争前夕,有人在甘肃额济纳河发现了近万根木简,其文字潇洒、书法讲究、风韵飘逸。那里古名居延海,所以也称“居延汉简”,它同晋朝出土的“汲冢汉简”一样是举世瞩目的珍宝,后存放在北京大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寇进占北大校园,将许多古书、碑帖拓片一焚了之,“居延汉简”也面临灭顶之灾,很多学者忧心如焚。

 

  一天深夜,助教沈仲章约了语言学副研究员周殿福及一个工友,来到一间房前,他们撬开窗子,悄悄爬进室内,递出几捆东西。午夜的北平街头,巡逻的日本兵来回游荡。沈仲章三人边探路边行进,东绕西拐,躲躲藏藏。好不容易把东西运到工友家。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