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解玺璋:二人转登堂入室 俗文化凯歌行进中的隐忧

时间:2009-6-28 17:49:47  来源:不详
俗文化凯歌行进中的隐忧 


  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北京,剧场选在前门外有200多年历史的平阳戏楼。首演当日,赵本山亲率小沈阳、丫蛋儿、板砖(王金龙)、王小虎等弟子登台演出。此事被许多人看作是二人转进京的标志性事件,有人甚至将它比附为200多年前的徽班进京。


  二人转亦称“蹦蹦”,是流行于东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它生长于民间,据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比贵为国粹的京剧还要悠久。长期以来,二人转以“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形式在民间演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唱屯场”。每年秋后,挂锄冬闲时节,在东北乡村到处可见“唱屯场”。它的唱本通俗易懂,演唱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深受东北观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赵本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二人转这门艺术,最初连东北大城市的人都不了解,它的表演形式完全是从民间走出来的,是一幅幅世俗画,没有任何人创作,是在一天天的演出中自然成长的。养活二人转的只有老百姓。


  这是二人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300多年来从未有过根本性的变化。但是,近几年来情形却大不一样了。2001年,赵本山发起组织了“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他之后的团队就主要由这次大赛的获奖演员组成。随后,他又自导自演了农村题材轻喜剧《刘老根》,这部电视剧的播出给二人转做了一个天大的广告。由于有了赵本山的大力推动,二人转从农村转到了城市,从东北转向了全国,从外省转到了北京,从“唱屯场”转到了“唱tv”,一转两转就转大了。他创办的刘老根大舞台,先后在沈阳、哈尔滨、长春、天津等地开了8家剧场,去年一年,这8家剧场的票房收入就超过了1亿元。随着北京剧场的开张,刘老根大舞台已开办9家分店。 


  赵本山乐观地估计:“刘老根大舞台在北京肯定会火起来,我期待所有北京人和来北京的游客都走进刘老根大舞台,我估计北京要开4家刘老根大舞台才能让人满意。”


  二人转成功地由民间的、农民的、地方的文艺娱乐方式,迅速转变成为城市的、主流的、殿堂的文艺娱乐方式,由东北农家的场院、炕头,登上北京的剧场、电视的舞台,这里面既有二人转自身的魅力,也有这个时代社会审美趣味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赵本山以其多年积累的社会影响力与各种社会势力周旋、博弈的结果。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媒体以及如何与官方文化实现妥协,进而合作。举办“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和拍摄电视剧《刘老根》,都是成功利用强大的电视媒体宣传二人转的范例。


  民间文艺被接纳进入国家主流文化是近几十年来的潮流之一。这个潮流来源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持续很久的对民间文学、民间文艺的推崇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雅文化与俗文化、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的核心文化与边缘的地域文化之间复杂的关系格局,为二人转的登堂入室打开了一扇旁门。但是,让代表国家的电视台以及具有“新民俗”身份的央视“春晚”接受长期生存于民间草根的二人转,并非没有难度。其难度就在于:二人转必须按照舆论导向以及文化品位的要求做相应的改变和妥协。王蒙指出:“无可怀疑,赵本山——刘老根们是完全合作的,不是不合作的,他们真诚地接受主流导向,在他们表演的‘春晚’节目中自然而然地表达着对于改革开放、小康发展、60年与30年伟大成就的拥戴与认同。同时他们也适当按照主流媒体的身份搂住了在大舞台上表演的野路子。他们流露着中国北方农村的重亲情、重情面、重家庭、重伦理、说实话、重真才实艺的纯真朴素与古道热肠。”


  以上所说,既有二人转作为民间文艺的本性,又有它们在强势文化面前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赵本山也说,他的二人转是经过改良的“绿色二人转”。但是,他在做出妥协的同时,也做出了必要的坚持。而最根本的一点,是他没有改变二人转的民间身份,没有改变他和农民以及城市市民间的血肉联系。虽然二者之间也曾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但总的来说,相互间的需求还是占了上风。主流文化对二人转中的所谓低俗、所谓骚情、所谓荤素搭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它也收获了主流文艺在观众中的亲和力与说服力。


  事实上,“人民需要快乐”成了主流文化说服自己接受二人转的最好理由。在这里,有人也许会看到一幅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和谐美满的与民同乐图,但其后果如何,二人转的未来又将如何演变、发展,还需要时间才能慢慢显露出来。赵本山说:“二人转进京能否弄成当年徽班进京那样子……”200多年前的徽班进京,曾以新颖的唱腔、新鲜的剧目、通俗的文词、精湛的表演,一举打败属于“雅部”的昆山腔,使属于“花部”的乱弹诸腔在京城开创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是一次俗文化对雅文化的胜利。而京剧的繁盛,实际上又得益于内廷帝后的倡导。这也使得更多的文人参与到剧本的创作、整理中来,使京剧的水平有所提高。在这里,京剧进入了一个雅化的过程。中国戏曲自其形成之日起,就处于雅与俗的矛盾之中。雅代表着规范,俗代表着自由。雅常常是由于文人士大夫的改造,俗则显示着民间艺术的朴素与天真。俗是最具有旺盛之生命力的,而一旦变化趋雅,却又容易显示出僵化的倾向。不过,就戏曲文化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俗文化始终占据着主流。由此来看,二人转的进京正逢其时。如果说有什么缺憾的话,则表现为二人转与精英文化之间成见太深,双方一时很难达成谅解。其后果可能会使双方坐失良机,进而将二人转变成传声筒式的文艺说教,像前些年泛滥于电视中的相声一样。


  作者:解玺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