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成都再现日晕 市民怀疑…
男子专偷警用物品落网 …
专家:中华元素不等于排…
7位顶级修复专家动手 三…
数十名专家称孙悟空原型…
顶级修复专家动手 三星…
顶级修复专家动手 三星…
专家称丝绸之路源头在南…
专家研讨亚太音乐教育
专家:山东诸城就是舜帝…
最新热门    
 
专家谈经典诵读:不搞形式主义,塑造美好心灵

时间:2009-7-2 11:58:09  来源:不详
; 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认为,经典诵读活动主要还是要有合适的内容。让孩子们诵读,一定要抓住经典,要选符合时代需求、对社会发展和心灵陶冶起积极作用的著作。要用坚持主旋律的态度和观点来挑选,不能出差错,比如选一些共产党人的进步性的作品,就很能鼓舞人。

 

    “诵读的内容应当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精神需求的发展来确定标准,要有针对性。”吴潜涛说,同时要处理好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诵读出来,时代的内涵怎么体现,时代的价值在哪儿?它需要赋予时代内涵,需要解读。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韩经太指出,选择经典,肯定不会选一些文字不优美、诵读起来也不优美的经典。而是通过美声诵读美文,达到美育的效果。之所以要进小学、进中学、进大学,就是通过对美文经典的诵读塑造下一代美好的心灵,其实就是3个“美”字:美声、美文、美育。选择经典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真、善、美。我们选择真、善、美的东西,是让青年学生、让下一代首先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道德上纯粹的人,然后逐渐富有一种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循序渐进的教育效果会更好一点。因此,选择经典诵读的篇目时,不要急功近利,尽量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否则会适得其反。

 

经典诵读应面向大众,进校园、进课堂,从内容到形式追求和谐完美,最终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我们要善于用珍贵文化来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这样良好的局面,热爱母语的问题就能够很好解决。”柳斌说,通过倡导、开展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诵读是其中之一,如果这些活动能够很好地开展的话,国民的语文素质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只有大众的语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可能出现更多的经典作品。因此,这项活动要办成一个公益性的活动,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

 

    在刘书林看来,搞比赛、搞活动,一定要把语言常识和艺术结合起来,不能只说哪里好哪里不好,而应说明活动或比赛为什么好,一定要专家把内在的规律讲清楚。诵读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引起人们的兴趣,切实提高更多的人的水平,也包括成年人的水平。而且,要允许不同的风格存在,不要搞一个模式。应该说,凡是带着一种艺术性、感人的东西,就值得提倡。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特点,只要诵读的内容在本质上符合这些内在规律性,就应该给予认同、鼓励、弘扬。另外,古代的经典一定要和现实问题有所呼应,不能简单地照搬过来。

    吴潜涛认为,应该解决艺术与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问题。经典诵读,并不是要唱一台戏,并不是让演员去表演,而是要通过这种艺术的感召,让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这是一个形式、一个载体。如果把这个活动看成培养一个演员,那么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诵读活动只有与大学课堂、大学生活、社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建设的外在环境相结合,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