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茅盾和他的《茅盾选集》
最新热门    
 
茅盾给陌生青年的一封信 透露出谦虚和真诚(图)

时间:2009-7-10 21:20:23  来源:不详

 

近日,无锡市滨湖区的杨建平先生向本报提供了茅盾于1969年1月28日写给他的一封信的复印件,红色竖条信笺,行楷写就。茅盾的儿子、儿媳韦韬、陈小曼合著的《父亲茅盾的晚年》称,“文革”前5年中,茅盾没有与任何人通信,这封信是惟一的例外,也是他在“文革”中惟一表示自责的一封信,却是写给杨建平,江苏无锡一个陌生的农村青年。

    杨建平如今已是64岁的老人,无锡机关退休干部。他回忆说,1962年,他初中毕业,回家乡无锡市郊的溪南公社务农。因为自小热爱文学,在1965至1967年期间,他写就了一部30多万字关于农村知识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当时,“文革”已席卷全国,出版社不再正常运行,杨建平投稿无门,1969年,他萌生了向茅盾求助的念头。

    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茅盾虽未受到迫害,但报纸已点名批判《林家铺子》,因此给茅盾写信有一定的风险。杨建平老人回忆说,在初中时他读了茅盾的《子夜》,为这部反映1930年代初中国社会状貌的现实主义名篇而深感震撼,同时,他了解到茅盾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加入左联后,与鲁迅并肩从事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建国后,他身居高位,却看了1000多篇、几百万字青年作者的中短篇小说包括茹志鹃的习作,并提出意见,这在中国文坛是绝无仅有的。文学成就、革命经历和对青年作者的关心令茅盾成为少年杨建平心目中的偶像。他给茅盾去信,想征得茅盾的同意后将习作寄去。信发出后,杨建平忐忑不安,担心此举突,一个大文豪会给一个无名小辈回信吗?大约20天后,杨建平收到一封没有署名的来信,一手绝妙的毛笔字,拆开一看,信末落款竟是沈雁冰。杨建平捧着信,热血沸腾!但当时境遇窘迫的茅盾婉言回绝了杨建平修改稿子的请求。回信原文如下:

    杨建平同志:

    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你的信转了几处,昨日方到我手中。你我素不相识,承你写信,不耻下问,我很感谢。你写了长篇小说,希望我看看,提点意见,但是抱歉得很,我不能满足你的愿望。因为我虽然年逾七十,过去也写过些小说,但是我的思想没有改造好,旧作错误极多极严重,言之汗颜。我没有资格给你看稿,或提意见。一个人年纪老了,吸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便衰退,最近十年来我主观上是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但实际上进步极少。我诚恳地接受任何批评,也请你给我批评,帮助我!

    此致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敬礼!

 

沈雁冰一月廿八日

 

    信虽使用了“文革”语言,但却透露出茅盾的谦虚和真诚,包括在思想改造中真诚的痛苦。《父亲茅盾的晚年》一书中说,他一生有两个消沉期,一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是1970年前后,他看不中国将向何处去,但后者给他的精神打击更甚于前者,所以他长久地保持沉默。“文革”10年中,茅盾没有发表过一篇作品。1970年1月夫人孔德沚因病去世,茅盾才开始写些怀旧的旧体诗词,同时,为报丧,与亲戚朋友逐渐恢复通信。也是在孔德沚去世后,他开始在亲人间表示对“文革”的愤激,常常痛心疾首地说:“天怒人怨!天怒人怨!”

    很长一段时间,杨建平不敢将茅盾来信一事告诉别人,但他将此信视若珍宝,小心收藏,不时取出来翻阅。40年过去,物是人非。有人多次上门拜访,高价求购此信,杨建平都拒绝了。他说,这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收藏和记忆,他要将这封信一代代传下去。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