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解不完的谜团:一场秦兵…
解不完的谜团:一场秦兵…
解不完的谜团:一场秦兵…
汉字的历史选择:简化字…
最新热门    
 
解不完的谜团:一场秦兵马俑的挖掘秀(1)

时间:2009-7-12 13:00:16  来源:不详

6月13日,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开始第三次发掘。可没多久,大家就白这次不太可能挖到“宝贝”,就算有,也要等待很长时间。考古队的工作人员私下对围堵上来的记者们说:“你们要看(新)东西,起码半年后再来。”

为何现在宣告“开始第三次挖”

已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的刘占成没有想到,时隔二十多年后,一号坑第3次开始发掘,让研究了25年兵马俑的自己首次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此次发掘,他挂着“考古队队长”的头衔,发言人似地向大家解答各种问题。

他首先否认了之前媒体预测的“新技术下发掘彩色陶俑”的分析。他认为,这次发掘的学术意义大于考古意义。“发掘可以对秦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提供珍贵的资料”,第二才是文物保护,“像彩绘保护,离开发掘就无从谈起,没挖出来保护什么。”

不期待有新宝贝,资料的完善也不是朝夕可成。随着发掘的进展,怎样更好地保护慢慢出土的文物是专家们首要攻克的难题。大家也开始担心老祖宗留下的遗产会不会因出土而遭破坏。

经过大水泡、火烧,现在出土的陶俑身上只剩下一些残留的色块,有的色块已经脱落掉在泥土上。

秦代的工匠是先在烧好的陶俑上涂一层生漆,然后再上色。生漆老化后,和氧气接触,五分钟之内就会翘起来。“1978年,也有发现残留色彩,但眼看着它就掉了。非常心疼。”刘占成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兵马俑研究专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就提出发掘和保护要相结合,发掘、保护人员要同时在现场。

1975年,考古队曾使用封闭,用化学药剂将色块盖住,防止脱落。但这种保护下的色块表面会发亮,改变了原来的光泽度。到了80年代,考古队还采用过针管把一种加固剂注入生漆和俑身之间,不让它脱落。这样能保住色块,但专家认为只是权宜之策。

而一直以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就在和德国合作研究怎样保护陶俑色彩等难题。1998年,在二号坑发现8件大面积彩绘俑,那次袁仲一和刘占成都参加了发掘。通过当时的技术,陶俑粉红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已保存至今。“几十年的研究,(彩绘已)可以保护下来。”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说,“但不能说满,绝对保护是不可能的。今天的保护方法,若干年后可能就是落后的,要不断探索。”

这次新一轮的发掘,比新技术运用更关键的是,它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首次独立发掘。这个项目的申请成功,也为考古工作开展带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从这点来说,它的“政治意义”,已大于考古意义。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一位领导向本刊透露,下一步博物馆可能将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二号坑。这位博物馆领导对本刊说:“这次我们馆想持续挖五年,但每年都需要国家文物局审批。发掘的成果和质量要受到国家检查的,我们只要做好就自然获批了,不是光靠自己搞什么计划。”

这次宣告“开始第三次发掘”,其实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的一个噱头。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兵马俑的发掘和修复工作几乎从未停止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