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计亚男:学者不该当重复演讲的“走穴人”

时间:2009-7-23 17:57:26  来源:不详

讲座这一形式的文化沙龙,在今天异常火爆。毋庸置疑,“讲学热”的兴起,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重复演讲——这一普遍现象,迄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宋体>

 

  “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有的演讲人,为了三五千的出场费,拿着同样内容的PPT或讲稿,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全国各地的讲坛上;有的演讲人不仅讲着陈旧的内容,甚至触及道德底线,大言不惭地向主办方提出要20万元一场的演讲费;还有的演讲人号称“空中飞人”,一年有200多场巡回讲座,所谓演讲只是一股脑儿地照本宣科……如此种种,若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不利于“讲听”双方相互交流、挖掘内涵,而且也会影响到学者自身学路历程的发展,更不利于听众获取新知、开阔视野、进行创新。

 

  “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一堂高水准的演讲,可以沁人心脾,启人心智。有人这样形容演讲:“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演讲人能“粘”住听众,需要以心交心,以情动情,是“讲听”双方在心灵深处产生的碰撞。反之,若演讲者毫无感情,往往会导致听众产生倦意,甚至生厌。

 

  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回忆金开诚先生时说:“金先生备课超出常人的认真,讲稿上写满细细密密的小字,而且对着镜子录音练习讲授,他几乎把自己讲课的每一段内容都背下来。我有时候很疑惑地问:‘先生口若悬河,文惊四座,为何还要这样费心备课?’他说:‘哪怕是成了教授博导,也要像青年教师第一次上台那样小心翼翼地去上课。’像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已经不上大课。但他在北京大学书所授课期间,却坚持连续几天上大课。记得每次上课后我送他回家,见他坐在后车座上,面色憔悴,极度疲劳。一位70多岁的老人,能够一天连着上6个多小时课,中午只是简单地吃顿饭,这种人格襟抱是多么难得!”

 

  金先生在无锡一所大学任书法所所长,经常为无锡大众讲演。他自豪地说,自己开创了一个先例——不收费讲演!“我就不收费,我一定要纠正这种恶劣作风。”他在无锡面对市民和干部,创立了这样一个长期免费的讲座,受到了热烈欢迎和好评。钟敬文先生于2002年1月10日去世。逝世前25天,先生在北京友谊医院,对身边的人说了这样的话:“做学问首先是为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