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古代史》修订研讨…
陈独秀、梁启超等致胡适…
我国成最大博士学位授予…
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等单…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科比中…
盛中国忠告中国琴童学会…
甘肃永靖县荣膺“中国恐…
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
“赵钱孙李”都能找到自…
中国当局现在要求家庭多…
最新热门    
 
中国成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 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时间:2009-7-28 12:51:39  来源:不详
  有人指出,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些人仅仅为找好工作或者为晋升而读博,使得培养一国研究型顶尖人才的博士生教育俨然成了“职业教育”,读博功利化现象突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李晓霞坦言,自己读博就是为了评职称。上世纪90年代进入高校工作的李晓霞,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0多年,近年来她发现,新同事都是一色的博士,学校也开始把博士学历作为评职称的必须条件。这个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在临近40岁时重回课堂,读起了在职博士。

 

  此次调查中,5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

 

  “一些单位不应惟学历取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专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部分单位,比如高校在录用教职人员时都会盯着博士,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王义遒说,哈大学虽然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校,但它的教职人员整体学历水平并不高。上世纪90年代的一项调查甚至将哈佛大学的教师整体学历水平排在全美最后一位。“不过,这和我们的一些评估体系有关系,高校需要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教师为学校出成果,加分数。但一些实践能力强,技术高明的人才高校也很需要。”

 

  调查中,43.5%的人认为,人们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人们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

 

  “读博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李新告诉记者,他们专业的5个博士生中,有4个都是为了推迟就业而继续深造。“我得知今年考博的师弟师妹中,至少一半人是这么考虑的。”

 

“每个导师最多带3个人比较合理”

 

  有学者用“大跃进”、“泡沫化”形容当下博士生数量急剧膨胀及博士生质量下降的情况,认为博士作为学历教育的“塔尖”,其教育水平不仅反映一国最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影响着一国知识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准。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博士生的质量,还会带来博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现象。

 

  而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博士论文抄袭现象,更是加剧了人们对博士质量的担忧。去年 9月,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一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