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官媒批“鸟巢”赚钱太霸…
最新热门    
 
一纸问卷掀起“咬文嚼字热”

时间:2009-8-6 14:46:01  来源:不详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郝铭鉴介绍说,“30多位专家,历时3个多月,从1000道候选试题中,‘海选’出了这100题。其中大部分试题的元素,都来自街头巷尾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专家希望将世博会的小常识与语言文字规范的普及融于一体,寓教于乐。”

 

这套题目,难度适宜搭配合理,多数是容易的,仅凭日常生活知识就能回答,比如是“哈密瓜”还是“哈蜜瓜”,是“麦杆”还是“麦秆”等。这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扩大参赛人数有帮助的。中等难度的题目,如“拾级而上”的“拾”怎么读,是“巨擘”还是“巨擎”,但只要查阅工具书,这些知识点是都能找到的。这样的题目能让读者跳一跳,又不至于让他们够不着。还有几道题目设计有一定难度,如将姓氏“杨”说成“木易杨”,把“章”说成“立早章”等是否符合造字实际,还有“博”字左“十”右“ ”的含义各是什么,等等,这些就不是一般人随便能够判断的了。这样的题目能有效地拉开分数,也能让参赛者有一种饥渴的感觉,期盼着早点知道答案。

 

有些题目看上去只是一个用字的问题,其实,知识含量很大。比如“美( )美奂”,括号中应该选用哪个字?“伦”,“轮”,还是“仑”?不过不知道这个成语原来形容的是建筑物的高大与众多,如果不知道这三个“lún”中哪个字有高大的含义,回答起来就不会有把握。而且,试题中所考的知识点都是很常见却容易用错的。比如“必须”与“必需”、“置疑”与“质疑”、“阻击”与“狙击”、“结合部”与“接合部”等。专家们认为,一些差错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不少人对此习焉不察。把它们出到试题里,可以引起广大市民的关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这对净化我们的城市语文生活,是有切切实实好处的。

 

规范语言:有助于向世界表达真实的中国

 

以往在中国文化界,一直有所谓的“推敲传统”“善本传统”以及“一字师”传统。郝铭鉴认为,通过这次大赛,或许能增加国人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敬畏、尊重之情。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