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兴涛:“支那”一词的…
石敬涛:世纪日全食能否…
最新热门    
 
姬学涛:必须庆幸中国有鲁迅 他的作品不会过时

时间:2009-8-14 11:28:48  来源:不详

先生的几篇作品要与中小学生说再见了,我既惋惜又庆幸,因为时过境迁,对于鲁迅精神,继承内涵远胜过形式泛滥。

宋体> 

  据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显减少,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被保留下来。不少学生反映“鲁迅的部分作品很难读懂,文字较晦涩。”北京师大附中一位老师甚至坦言:“鲁迅作品几乎快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块鸡肋。”(8月12日,《成都商报》)

 

  读先生的作品,确实感到很压抑,甚至感觉看不到希望,但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能够完整地还原这一现实,以警醒后人,这正是先生作品的力量。

 

  所以,先生的作品怎么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归根结底,是品尝方不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时刻提醒学生要联系实际,考试出题“谈对鲁迅某作品的理解”,答案不是战斗,就是黑暗,千篇一律,反正都是辅导书上的答案,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若按这样的方法,不但不能学得先生精神的皮毛,反而会误人子弟。

 

  如今的中小学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大部分的人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心生反感,最终与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进入大学之后,除了极少部分的人机缘巧合能够重新认识,重新解读鲁迅之外,绝大部分人从此就与先生说再见了。

 

  在中小学的教材中几乎处处都有鲁迅作品,天天见,月月学,年年背,谁都会产生厌烦心理,孩子们心里不免嘀咕:“怎么又是鲁迅?”所以,引用先生自己说过的话,中国书籍虽然缺乏,给小孩子看的书尤其缺乏,但还万万轮不到先生的《呐喊》。

 

  在当代,先生的作品决不能充斥着中小学教材也不能完全退出,我们应该选择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鲁迅作品放入教材,以启发他们深入认识鲁迅先生,继而全面正确地领悟先生作品的精神内涵,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原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铁仙教授的疾呼我们应该铭记在心:“中学语文教材决不能没有鲁迅作品。”

 

  无论什么时候,鲁迅作品都不会过时,文章中渗透的独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