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平原谈“读书与学问”…
李承鹏炮轰作家不懂生活…
河南农家三姐弟相继考入…
最新热门    
 
“读不懂鲁迅”因何屡屡引发公众讨论

时间:2009-8-18 11:54:48  来源:不详

    最近一段时间,语文教材中鲁迅篇目有所调整的话题再次引发舆论关注。以至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人员“辟谣”,新近并没有大幅削减鲁迅在中学课本中分量的计划,只是几年前在修订新课标教材时对选录篇目有所调整。据了解,目前进入高中新课改的各省市使用的人教社新版语文教材里,鲁迅的作品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拿掉,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三篇。

   

    尽管这是一场乌龙,但引燃的社会情绪却耐人寻味。其实,“读不懂鲁迅”所引发的公共讨论,并非始自今日。多年前,中学校园就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为何怕周树人?一种普遍的说是,“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读书本来就是苦差事,尽管有“悦”读之说,但一些大师的文章需要潜下来、用心体会,是不可能很轻松的。

   

    毋庸讳言,今天鲁迅的文章仍不过时。甚至可以说,读懂了鲁迅,就能读懂中国,也更了解中国人自身。因此,每一次“读不懂鲁迅”的热议,总引发不少人士的忧虑,甚至成为一起公共事件,这恰恰说明鲁迅不只是符号,而是国民心中的精神支柱,人们是不愿意鲁迅退出语文课本,哪怕鲁迅的文章有了缩减,也不被认可。

   

    为何会出现“读不懂鲁迅”的现象?鲁迅的文章确实有些生涩,这是一个原因,但还有其他原因。鲁迅的文章被过度政治化解读,被融入了太多教化性的东西,一些语文教师缺乏科学的教学心理和深入浅出的教学艺术,把鲁迅打扮成了过于严肃的大师。比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散文,原本很“单纯”、很温和,而授课者却让鲁迅的文章变得微言大义。大多数人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一诠释鲁迅本人,就被刻意拔高。这是不妥的。

   

    曾有一个著名作家称,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因为鲁迅的文章有一股“阴冷之气、杀伐之气”,青少年读多了会有负面的影响。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孙郁也认为,“没有阅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