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灵隐寺举行“木鱼老和尚…
重修“木塔寺公园”惊现…
最新热门    
 
“木石前盟”凭谁续——我国文房四宝行业现状堪忧

时间:2009-8-24 15:13:58  来源:不详

  据武京生回忆,京城制笔业最盛时有从业人员万人以上,而今天不过20多人。他从案上拿起一枝自制的笔说:“能做出这样毛笔的人,全北京找不出3个了。”

 

  与此同时,远在上海的李耘萍也在为找不到徒弟发愁。李耘萍是首批“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中唯一的女性、“潜泉”印泥第三代传人。她说,目前该行业从业人数全国不超过200人。一个公司一般有5—6人,如果超过20人,公司就要负运转。以上海耘萍工艺有限公司为例,一个月最大销售额在5、6万,去掉公司基本开支,一年的利润仅剩余2、3万元,有时还会亏损。从业人员工资一般在2000元左右,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只能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准。由于印泥全部是手工生产,工序繁杂、活计很累,几年做下来,手都会变形。所以寻找接班人一直是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现在的青年人没有人愿意吃这种手工劳动之苦,也没有人能持之以恒地将印泥当作一种事业来做。”李耘萍说,为了找一个合适的徒弟,她几经周折,最后把自己儿子“拉下水”。

 

  处境维艰,后继乏人,是文房四宝制作业的真实写照。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将自己的书房取名“坚净斋”,意为“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面对炫目的诱惑,武京生、李耘萍等众多大师们仍在坚持。

 

破题:“大师”不仅是一种荣誉

 

  记者采访郭海棠时,她的嗓音依然沙哑。她说:“第一次为文房四宝制作艺人评国家级大师,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

 

  郭海棠说,自己每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都会受到“刺激”:与玲珑剔透的玉雕、光彩四射的景泰蓝放在一起,卷成一筒的宣纸显得那么“不起眼”,几枝挂起的毛笔也难以唤起评委的兴趣。为什么使用文房四宝的人可以是大师,而制作者却不能?她觉得,让每个人都知道文房用具制作人员的艰辛,让全社会认识文房四宝的价值,是自己的责任。

 

  据介绍,日本早在1975年即颁布《传统的工艺品产业振兴》,对和纸、毛笔等制作工艺冠以“重要无形文化财”等名目,对从业人员有一整套的奖励机制。19年前,日本“传统工艺功劳者”大田研精制作的仿古毛笔售价已高达3300多元人民币,且只限量生产了50枝。在日本,纸、笔、墨、砚、印都有为数众多的博物馆。李耘萍介绍说,在日本,徒弟刚开始学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