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安溪:男子诱骗小学女生…
最新热门    
 
张隆溪:国学不等于儒学 中国应走出文化封闭圈

时间:2009-8-26 11:34:17  来源:不详
很可能是互不相容的两件事情。要信息灵通,就必须快速阅读大量仅提供信息的指南之类书籍。而要有修养,就必须慢慢去读、细细去品味很少的几本书,那是一些生活、思想和感情都有声有色的人写的书。”网络也有美国学者詹信所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就是“平面化或没有深度”。如果年轻人想有所成就,得养成读经典和思考的习惯,不要被这个什么东西都来去如风的时代牵着走。

 

不薄今人爱古人

 

  新闻视点:怎么看待国内目前的“国学”热?

 

  张隆溪:“国学”这个概念很模糊,钱穆先生早年说过,“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如果把“国学”定位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热起来当然是好事,但要防止把“国学”简化为儒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性是很强的。

 

  新闻视点:对当代而言,您认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张隆溪:对今天的社会来说,以君臣父子这些尊卑名分的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早已失去存在的可能,但传统文化中的审美和伦理的价值、文学和哲学思想,依然能超越时间而与现实共存,而且在今天仍然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可以从《诗经》、《楚辞》等古典作品中汲取营养,这些作品在我们的审美经验中都存在于此时此刻,与我们没有隔阂。当然这只是我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更偏爱文艺些,但绝不是说古代的政治、经济等思想不重要。

 

  新闻视点:在对传统文化的重估和反省中,有种风气是厚古薄今,比如要恢复汉服,要废除简化字……

 

  张隆溪:中国在近代以来的遭遇,使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变得特别尖锐。但其实这两方面并非截然对立。自古至今,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性特别强,所谓“过钢者易折,善柔者不败”,所以得以绵延几千年。陈寅恪先生举过一个例子,中国律诗理论中四声等音韵的确立,是南齐时沈约等人对经中的声调运用而形成的。“五四”以来,西方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养分之一。杜甫曾做诗《戏为六绝句》来总结诗歌创作的传统,我借用两句:“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也就是要既不否认传统,也要注重现代,好的东西,我们都要接受。如果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