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诗人谈李白故里之争:诗…
“李白故里”之争的傲慢…
李白故里之争的傲慢与偏…
“国学”抄小路:孔子太…
日本友人向李白故里捐赠…
“贪官诗人”李凤臣被中…
最新热门    
 
“李白故里”之争引人瞩目:文化不是擦脸雪花膏

时间:2009-8-30 11:28:11  来源:不详
文化不是面子活儿 


  近日,湖北安陆与四川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颇引人瞩目。江油说,江油是李白的故里,有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在,2003年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商标,是江油旅游形象专用名。安陆则认为,安陆十年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岁月,他在这里娶妻生子,他的许多名篇佳作也诞生于此,安陆人对他很有感情,是从感情出发把这里视为其故里的。


  这类争吵近年来时有发生,并不新鲜。随着文化热的持续升温,这类争吵不仅不会绝迹,反而会层出不穷。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文化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价值,希望能为我所用。所以我们看到,尚未脱贫致富的,喜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那些发了财的,就要文化来装点和粉饰了。为什么有时曝出贫困县不惜花费有限而宝贵的扶贫基金也要请星来办演唱会?为什么一些县市热衷于烧钱搞所谓文化景观?这里都包含了很多具体而功利的目的。或者是想吸引投资,或者希望刺激旅游,或者要的是政绩,总之,是把文化当成了幌子或招牌,离文化的真谛其实很远。


  用文化来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应该说,是近些年来在理念上的一种进步。但这个文化是什么?它又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还是很有讲究的。我想,至少不是争来几个名人就能奏效的。就这个意义而言,安陆和江油的“李白故里”之争可谓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将李白的精神和人格落实到这个城市人们的心中,那么,无论这个称号给了谁,都不足以说明他们和李白之间是有关系的。这也就是说,文化不只是表面的装饰物,或者说,把文化仅仅作为表面的装饰物,这样的文化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而要追求文化的精神价值,并且使得人们能够认识和认同这种精神价值,就难得多。 


      由此看来,我们很多人其实都在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只看重眼前的、功利的、物质性的结果,而忽略了长远的、非功利的、精神性的结果。这是一种舍本求末的作。梁启超曾经谈到文化建设中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他说:“求文明而从形质入,如行死港,处处遇窒碍,而更无他路可以别通,其势必不能达其目的,至尽弃其前功而后已;求文明而从精神入,如导大川,一其源,则千里直泻,沛然莫之能御也。”这应该是一种事半功倍的作法,却也是短时间内很难见成效,立竿见影的作法,需要我们做很多具体的,扎扎实实的工作。比如说,与其在“李白故里”上争短长,不如让更多的人能阅读李白,了解李白,进而与李白结为知己,把李白的精神、人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梁启超在讲到求文明要从精神入手的时候,对精神有个解释:“所谓精神者何?即国民之气是矣。”可见,文化之于我们,真的不是擦在脸上的雪花膏,它是用来培养我们的元气的。固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解玺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