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吆喝声唤起老北京的记忆 七旬老人义务表演(图)

时间:2009-9-14 11:14:04  来源:不详

 

在社区内表演,年过七旬的张桂兰吆喝起来。  本报记者 朱嘉磊 摄

 

 社区人物

    姓名:张桂兰  年龄:77岁  所在社区:金鱼池社区   评价:吆喝大王 

    每天清晨,天坛公园内总会传来一位老人时而高亢、时而婉转的吆喝声。这位叫张桂兰的老人今年已经77岁了,她从60岁开始坚持每天在公园里吆喝,她说要唤起人们对老北京的记忆。

    目不识丁自学叫卖

    从9岁开始,张桂兰就跟随母亲穿梭于北京的大小胡同,靠卖“豆纸”(厕纸)维持生计。“当时走街串巷的买卖人很多,有的在胡同口支个摊,有的就边走边卖,但都得吆喝,要不没人出来买。”老人回忆着当时的情景说。母亲告诉她,靠做小买卖维持生计,就得学会各种吆喝,学会了,就卖什么都行了。

    张桂兰没念过书,她只能把吆喝的内容、腔调记在脑子里。“每天听到有人吆喝我就跟着学,回家后反复练,慢慢就记住了,定期还要复习”。张桂兰走街串巷叫卖了8年,日常用品她卖过无数种,成家后她就不再叫卖了。

    吆喝声中重温记忆

    多年来,随着胡同渐渐减少,吆喝声也已很难再听到,这让张桂兰觉得如同失去了宝贝一样难以释怀。“息音”43年后,60岁的张桂兰决定重拾吆喝声。“开始心里也没底,毕竟几十年没有再吆喝过,但是从我第一声喊出来,我就知道,喊得就是这个味儿”。张桂兰坚持每天到天坛公园练声,在那里吆喝一段。

    邻居张老先生说,张桂兰每次吆喝,公园里都会有许多人围观,“有时大家说出个物件儿,她就吆喝出来”。每当她吆喝声一出来,脑子里就像过电影一样,“老北京胡同的景象慢慢地就都想起来了”。

    自制道具义务表演

    “又不糠又不辣,五捆萝卜一边大。值不值您自己瞧,五捆萝卜卖一毛。”吆喝起来,77岁的张桂兰依旧声音清脆、洪亮。她说,吆喝的风格很多,很复杂,“比如刚才我吆喝的,行商声音就要高亢,需要穿透宅院;坐商要声音和缓好听,让路过的人驻足”。

    现在的张桂兰,经常在社区内表演,她从不要报酬,还经常自费制作道具。“老祖宗没有单独拿吆喝赚钱的,我也不能那么干,我就是要唤起人们对老北京的记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